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色转变中间无常
【三藏法数】
色转变者,谓生住异灭也。生即生相,住即成相,异即变相,灭即无相。如金作庄严之具,金性不坏,中间相续,转变无常,自然异灭,故云色转变中间无常。
性无常
【三藏法数】
谓外道计自心妄想,非常非无常,性自性不坏,而能坏诸法自性,故云性无常。(性自性者,谓本体之自性也。)
性无性无常
【三藏法数】
谓外道计四大之性,皆无自性,能造及所造之相,皆归变坏,故云性无性无常。(能造者,地水火风四大也。所造者,色香味触四微也。)
一切法不生无常
【三藏法数】
谓外道计一切法,皆本不生,故云一切法不生无常。
无恶不作报
【三藏法数】
无恶不作者,谓于一切恶无所不作也。由其宿世自既悭法,亦教人悭法,灭佛法种,三世十方诸佛,以为冤贼,是以于现生中,而得此报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无明随眠
【三藏法数】
无明者,无所明了也。谓此无明种子,潜伏藏识,随附不舍,能生种种粗重烦恼,故名无明随眠。
现无量类常居一土
【三藏法数】
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者,谓如来虽为众生现众类之身,而所居常在一土,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之心,安住不动,而能随诸众生现无量形类。又云:如来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是也。
得一切法如无法想
【三藏法数】
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者,谓如来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證得,则为虚妄。故虽有所證,而无能證之想,于法融通自在无碍也。经云: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以自在故,非得而得。是也。
说一偈义经无量劫
【三藏法数】
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者,谓如来智慧辩才,演说一偈之义,虽经多劫,无有穷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演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无依语
【三藏法数】
谓佛说法,随机开导,无所依著,亦不希望他人信己而后为说,故名无依语。
无边语
【三藏法数】
谓佛说法,具大智慧,具大辩才,称性宣演,无有穷极,故名无边语。
内无色相外观色
【三藏法数】
谓行人为入二禅,已灭内身色相,故云内无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故犹观外不净之相,令生厌恶,以求断除,故又云外观色。此即第二背舍,位在二禅天定。
无所有处背舍
【三藏法数】
谓行人若舍识处,一心缘无所有处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受著,故名无所有处背舍。
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
【三藏法数】
谓行人若舍无所有处,一心缘非有想非无想,入定时即观此定,依五阴等悉皆无常、苦、空、无我、虚诳不实,心生厌背,而不爱著,故名非有想非无想背舍。
内无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三藏法数】
谓行人入二禅已,灭内心色相,故云内无色相。又以观道未增,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是以自观己身不净,亦观所爱之人身亦不净。故云外观色少。若好若丑者,谓观外诸色善业果报,故名好;恶业果报,故名丑。或时系心一处,观欲界中色,能生贪欲者,是净色,名为好;能生瞋恚者,是不净色,名为丑。胜知胜见者,谓观心纯熟,于好色中,心不贪爱,于丑色中,心不瞋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