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9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66 67 68 69 70 72 73 74 75 下一页
澄湛令无
当体是无
实无量
不知为无量
智慧于境无碍
神通作用无碍
无作福田
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染污无知
不染污无知
无厌
无罪存济
不能度无缘
无常印
佛类词典(续上)
无为解脱澄湛令无
当体是无
实无量
不知为无量
智慧于境无碍
神通作用无碍
无作福田
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染污无知
不染污无知
无厌
无罪存济
不能度无缘
无常印
无为解脱
【三藏法数】
谓无作之戒,性自清净,体本无为,虽持戒法,无持犯相,心体既空,罪性亦泯;故名无为解脱。
谓无作之戒,性自清净,体本无为,虽持戒法,无持犯相,心体既空,罪性亦泯;故名无为解脱。
澄湛令无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若能摄念安禅,澄神静虑,能令定体湛然,不为妄尘所挠,是名澄湛令无。
谓诸众生,若能摄念安禅,澄神静虑,能令定体湛然,不为妄尘所挠,是名澄湛令无。
当体是无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直了心源本寂,法亦无生,以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是名当体是无。
谓诸众生,直了心源本寂,法亦无生,以一念起处,了不可得;是名当体是无。
实无量
【三藏法数】
谓涅槃佛性之理,譬如虚空,实无限量,一切菩萨不能量度,故名实无量。
谓涅槃佛性之理,譬如虚空,实无限量,一切菩萨不能量度,故名实无量。
不知为无量
【三藏法数】
谓如须弥山、大海之水,唯诸佛菩萨能知斤两、滴数多少,诸天、世人智力浅劣,所不能知,故名不知为无量。(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谓如须弥山、大海之水,唯诸佛菩萨能知斤两、滴数多少,诸天、世人智力浅劣,所不能知,故名不知为无量。(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智慧于境无碍
【三藏法数】
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證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
境即法界之理也。谓菩萨以平等智,證于法界之理,理事融通,无有障碍,故名智慧于境无碍。
神通作用无碍
【三藏法数】
谓菩萨由内心證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种种神通,应现十方世界,随机化度,皆无障碍,故名神通作用无碍。
谓菩萨由内心證于法界之理,故能以种种神通,应现十方世界,随机化度,皆无障碍,故名神通作用无碍。
无作福田
【三藏法数】
谓于诸佛菩萨父母师长之所,生恭敬心,修诸供养,不惟得福,亦可成道;若无冀望福报之心,乃是无为而作,故名无作福田。
谓于诸佛菩萨父母师长之所,生恭敬心,修诸供养,不惟得福,亦可成道;若无冀望福报之心,乃是无为而作,故名无作福田。
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三藏法数】
谓世间众生,穷劫有之,无有初始,故名无始众生。菩萨发愿度诸众生,以本愿力,现为阐提。故楞伽经云:菩萨以本愿方便,不般涅槃,是名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谓世间众生,穷劫有之,无有初始,故名无始众生。菩萨发愿度诸众生,以本愿力,现为阐提。故楞伽经云:菩萨以本愿方便,不般涅槃,是名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染污无知
【三藏法数】
染污无知者,即见、思惑也。以无明为体,谓见、思惑能染污真性,无所明了也。
染污无知者,即见、思惑也。以无明为体,谓见、思惑能染污真性,无所明了也。
不染污无知
【三藏法数】
不染污无知者,即尘沙惑也。以劣慧为体,谓此惑是他人分上见、思之惑,种数多故,如尘若沙,名为尘沙。既是他人之惑,不能染污我之真性。菩萨智慧广大,能令他人断见、思惑,于菩萨分上,即是断尘沙惑。二乘之人,智慧狭劣,不能令他断见、思惑,是名不染污无知。(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不染污无知者,即尘沙惑也。以劣慧为体,谓此惑是他人分上见、思之惑,种数多故,如尘若沙,名为尘沙。既是他人之惑,不能染污我之真性。菩萨智慧广大,能令他人断见、思惑,于菩萨分上,即是断尘沙惑。二乘之人,智慧狭劣,不能令他断见、思惑,是名不染污无知。(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无厌
【三藏法数】
无厌者,谓因前世贪求不已,展转驰逐,故感今生业习不忘,欲心转盛,用之无度,求之无厌也。
无厌者,谓因前世贪求不已,展转驰逐,故感今生业习不忘,欲心转盛,用之无度,求之无厌也。
无罪存济
【三藏法数】
谓非如前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但以正道而乞饮食,得饮食已,如法受用,不贪不爱不著,能见生死过患,善知出离之法,是名无罪存济。
谓非如前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但以正道而乞饮食,得饮食已,如法受用,不贪不爱不著,能见生死过患,善知出离之法,是名无罪存济。
不能度无缘
【三藏法数】
不能度无缘者,谓佛能化导一切众生,而不能度无缘之人也。
不能度无缘者,谓佛能化导一切众生,而不能度无缘之人也。
无常印
【三藏法数】
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
谓世间生死及一切法,皆是无常。众生不了,于无常法中执为常想,是故佛说无常,破其执常之倒,是名无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