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9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5 66 67 68 下一页
应用无边
婴童无畏心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覆业无明
俱迦离无信堕恶道
转变无常
杂无极经
断障无上
边无边
无量识
识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定
识变六无为
离性无别佛
佛类词典(续上)
薄拘罗无病应用无边
婴童无畏心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覆业无明
俱迦离无信堕恶道
转变无常
杂无极经
断障无上
边无边
无量识
识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定
识变六无为
离性无别佛
薄拘罗无病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二十九曰:「如薄拘罗阿罗汉,以一呵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身常无病,末后身得阿罗汉道。」法华玄义曰:「自有人,从生无病,如薄拘罗。生来不识头痛,况馀病。」中论疏十末曰:「如薄拘罗,云我年过八十,未曾头病。」
(杂语)智度论二十九曰:「如薄拘罗阿罗汉,以一呵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身常无病,末后身得阿罗汉道。」法华玄义曰:「自有人,从生无病,如薄拘罗。生来不识头痛,况馀病。」中论疏十末曰:「如薄拘罗,云我年过八十,未曾头病。」
应用无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为救济众生而应现之妙用,无碍自在,无时而不现,无处而不显,即应化之神力自在也。
(术语)佛为救济众生而应现之妙用,无碍自在,无时而不现,无处而不显,即应化之神力自在也。
婴童无畏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所立十住心之第三。修十善行求天道果之住心也。天上之果报虽胜,然比之佛果,则为劣朦,故曰婴童,而离三途之苦难,故曰无畏。(参见:十住心)
(术语)真言所立十住心之第三。修十善行求天道果之住心也。天上之果报虽胜,然比之佛果,则为劣朦,故曰婴童,而离三途之苦难,故曰无畏。(参见:十住心)
十住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于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于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念淫欲外,他非所知,以譬凡夫愚痴闇昧不解世理,醉生梦死,非道恶人,无信,无德者。属于此部者。本不可列于教判之内,以皆为可进第二心之阶段,故列于此处也。二、愚童持斋心,愚童者,愚昧之童子也。持斋者,持八关斋也。恶者非始终为恶,为内薰与外缘所诱,亦修五戒十戒等作善,忠孝仁义礼智等德者是也。人乘之教,如儒教等皆摄于其中。三、婴童无畏心,婴童为母所抱则安,愿生于天得神佛拥护则满足。如弘法注:「外道生天,暂得苏息。」(秘藏宝钥)乃修四禅六行之生天教也。以上为世间三个之住心,摄于胎藏界曼荼罗第三大院外金刚部之众,以下为出世间。四、唯蕴无我心,入佛之法门最初之住心也。畏生死,厌苦,愿寂灭后涅槃者,观四谛之理。执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得唯我空者,即声闻乘之佛法也。如小乘二十部,俱舍,成实是也。五、拔业因种心,较前者更进。处于无佛世界,修无言等业,见飞华落叶,观十二因缘之法者,即烦恼所作之因虽拔而其习气未薰在者,如缘觉乘是也。以上二乘小乘教之类摄于胎曼释迦院之眷属。六、他缘大乘心,他缘与无缘同,住于自他怨亲平等之观,悟真如平等,度众生界使归入佛界也。正与法相宗所教相当。弥勒菩萨之内證法门也。七、觉心不生心,从前心之赖耶缘起进一步,入于心境俱空之證,觉悟心性之不生不灭。说三论宗所谓八不中道,起信论所说当之。此文殊菩萨之内證也。以上二心为三乘教,以下三心为一乘教。八、一道无为心,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性心。法华所说,以心即境无为无相为极意,大日经谓为「如实知自心」配于天台宗。观音菩萨之内證也。九、极无自性心,有浅深之二释。浅释者,华严法界诸法即真如实相,真如无自性,随变不守自性,染净真妄交辙,事事无碍重重无尽之义也。深释者,是由毗卢遮那之教觉而无自性。华严之法门当之,以为普贤菩萨之内證。以上九心是为显教之摄也。十、秘密庄严心,秘密者金胎两部六大三密五相五智等之无尽法门也。等觉十地亦不能见闻,其法门之德谓之庄严。即真言宗教之心地也。此十住心有横竖二者,横十住心者于一十住心又有十住心,委如十住论。横十住心为胎藏界之十住心,竖十住心为金刚界之十住心,胎金不二之处谓为不二之十住心。出决义钞直牒十。
【佛学常见辞汇】
是密宗的教相判释。一、异生羝羊心,异生,谓凡夫,凡夫不辨善恶,但念淫食,如彼羝羊,此即三恶趣的修因。二、愚童持斋心,即由外因缘发起善心,或行世善,或持五戒,此即人间之果报。三、婴童无畏心,即求生天上,离恶趣苦,或修十善,此是大乘的住心。(以上三心,为世间住心,在佛法五乘中,属人天乘。)四、唯蕴无我心,即已空人我,唯存五蕴,此是声闻乘的住心。五、拔业因种心,即观十二因缘,拔惑业因缘之种,出于三界,此是缘觉乘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小乘教。)六、他缘大乘心,即起度他之无缘大悲,此是法相宗的住心。七、觉心不生心,即起八不之正观,无知心性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此是三论宗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三乘教。)八、一道无为心,一道即一乘法,生佛不二,境智圆融,无相无为,一道清净,此是天台宗的住心。九、极无自性心,缘起无自性,无自性之极致,则事事无碍,此是华严宗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一乘教。)十、秘密庄严心,秘密庄严即曼荼罗,此是真言宗的住心,是为金刚乘教。
(名数)此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于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于菩提心论,释摩伽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一、异生羝羊心,异生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念淫欲外,他非所知,以譬凡夫愚痴闇昧不解世理,醉生梦死,非道恶人,无信,无德者。属于此部者。本不可列于教判之内,以皆为可进第二心之阶段,故列于此处也。二、愚童持斋心,愚童者,愚昧之童子也。持斋者,持八关斋也。恶者非始终为恶,为内薰与外缘所诱,亦修五戒十戒等作善,忠孝仁义礼智等德者是也。人乘之教,如儒教等皆摄于其中。三、婴童无畏心,婴童为母所抱则安,愿生于天得神佛拥护则满足。如弘法注:「外道生天,暂得苏息。」(秘藏宝钥)乃修四禅六行之生天教也。以上为世间三个之住心,摄于胎藏界曼荼罗第三大院外金刚部之众,以下为出世间。四、唯蕴无我心,入佛之法门最初之住心也。畏生死,厌苦,愿寂灭后涅槃者,观四谛之理。执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得唯我空者,即声闻乘之佛法也。如小乘二十部,俱舍,成实是也。五、拔业因种心,较前者更进。处于无佛世界,修无言等业,见飞华落叶,观十二因缘之法者,即烦恼所作之因虽拔而其习气未薰在者,如缘觉乘是也。以上二乘小乘教之类摄于胎曼释迦院之眷属。六、他缘大乘心,他缘与无缘同,住于自他怨亲平等之观,悟真如平等,度众生界使归入佛界也。正与法相宗所教相当。弥勒菩萨之内證法门也。七、觉心不生心,从前心之赖耶缘起进一步,入于心境俱空之證,觉悟心性之不生不灭。说三论宗所谓八不中道,起信论所说当之。此文殊菩萨之内證也。以上二心为三乘教,以下三心为一乘教。八、一道无为心,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性心。法华所说,以心即境无为无相为极意,大日经谓为「如实知自心」配于天台宗。观音菩萨之内證也。九、极无自性心,有浅深之二释。浅释者,华严法界诸法即真如实相,真如无自性,随变不守自性,染净真妄交辙,事事无碍重重无尽之义也。深释者,是由毗卢遮那之教觉而无自性。华严之法门当之,以为普贤菩萨之内證。以上九心是为显教之摄也。十、秘密庄严心,秘密者金胎两部六大三密五相五智等之无尽法门也。等觉十地亦不能见闻,其法门之德谓之庄严。即真言宗教之心地也。此十住心有横竖二者,横十住心者于一十住心又有十住心,委如十住论。横十住心为胎藏界之十住心,竖十住心为金刚界之十住心,胎金不二之处谓为不二之十住心。出决义钞直牒十。
【佛学常见辞汇】
是密宗的教相判释。一、异生羝羊心,异生,谓凡夫,凡夫不辨善恶,但念淫食,如彼羝羊,此即三恶趣的修因。二、愚童持斋心,即由外因缘发起善心,或行世善,或持五戒,此即人间之果报。三、婴童无畏心,即求生天上,离恶趣苦,或修十善,此是大乘的住心。(以上三心,为世间住心,在佛法五乘中,属人天乘。)四、唯蕴无我心,即已空人我,唯存五蕴,此是声闻乘的住心。五、拔业因种心,即观十二因缘,拔惑业因缘之种,出于三界,此是缘觉乘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小乘教。)六、他缘大乘心,即起度他之无缘大悲,此是法相宗的住心。七、觉心不生心,即起八不之正观,无知心性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此是三论宗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三乘教。)八、一道无为心,一道即一乘法,生佛不二,境智圆融,无相无为,一道清净,此是天台宗的住心。九、极无自性心,缘起无自性,无自性之极致,则事事无碍,此是华严宗的住心。(以上二心,均属一乘教。)十、秘密庄严心,秘密庄严即曼荼罗,此是真言宗的住心,是为金刚乘教。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刘宋释翔公译。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与大般若第八会同。
(经名)二卷,刘宋释翔公译。一名决了诸法如幻三昧。与大般若第八会同。
覆业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五种无明之一。(参见:无明)附录。
【三藏法数】
谓一切结使,覆蔽诸业,不令人知,恐失名誉、利养、恭敬等,是为覆业无明。
(术语)十五种无明之一。(参见:无明)附录。
【三藏法数】
谓一切结使,覆蔽诸业,不令人知,恐失名誉、利养、恭敬等,是为覆业无明。
俱迦离无信堕恶道
【佛学大辞典】
(传说)智度论一曰:「如提婆达多大弟子俱迦离,无信法故堕恶道中,是人无信,于佛法自以智慧求不能得,何以故?佛法甚深故。」
(传说)智度论一曰:「如提婆达多大弟子俱迦离,无信法故堕恶道中,是人无信,于佛法自以智慧求不能得,何以故?佛法甚深故。」
转变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七种无常)
(术语)(参见:七种无常)
杂无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度集经之异名。
(经名)六度集经之异名。
断障无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七种无上)
【三藏法数】
谓如来能断一切烦恼业障,永尽无馀。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断障无上也。
(术语)(参见:七种无上)
【三藏法数】
谓如来能断一切烦恼业障,永尽无馀。世出世间,无有超过其上,是名断障无上也。
边无边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六十二见)
(术语)(参见:六十二见)
无量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性相二宗八识家之所立同。九识者,中台八叶九尊九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大乘华天之所立同。十识者,除前九尊,摄其馀十佛刹微尘数之一切心王而为一识,此名为一切一心识(即释论之一一识心),加之以前之九识而为十识,摄一切之心数。无量识者,开上之一切一心识,即无量识也,以摄一切之心数。见秘藏记末。显教亦存此义。法华经一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文句九解之曰:「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智亦如是。」是既明经中智智无边之义,释家亦述理理无边智智无边之义。又华严经三十六说:「此菩萨摩诃萨知心意识,非即如来,知如来智无量,故心亦无量。」五教章下说十心,以显无尽。是亦经释同曰无量无尽也。又净影之大乘义章三曰:「随义别分识乃是无量,今据一门且论八识。」如是诸说亦非智智无边之义耶?显教约知一心无量之法,而成无量心,密教本来有无量心,各自知无量之法也。又华严法华有此等之言者,以插佛密义故也。见吽字义探宗记下。
【佛学次第统编】
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
「一识」 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
「八识」 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性相二宗八识家之所立同。
「九识」 九识者,中台八叶九尊九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大乘华天之所立同。
「十识」 十识者,除前九尊,摄其馀十佛刹微尘数之一切心王,而为一识。此名为一切一心识,加之以前之九识,而为十识,摄一切之心数。
「无量识」 无量识者,开上之一切一心识,即无量识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显教亦有心为无量之义,然约知一心无量之法而成无量心,密教本来有无量心,各自知无量之法也。华严法华有此等之言,即插佛密义故也。
(术语)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性相二宗八识家之所立同。九识者,中台八叶九尊九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大乘华天之所立同。十识者,除前九尊,摄其馀十佛刹微尘数之一切心王而为一识,此名为一切一心识(即释论之一一识心),加之以前之九识而为十识,摄一切之心数。无量识者,开上之一切一心识,即无量识也,以摄一切之心数。见秘藏记末。显教亦存此义。法华经一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文句九解之曰:「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智亦如是。」是既明经中智智无边之义,释家亦述理理无边智智无边之义。又华严经三十六说:「此菩萨摩诃萨知心意识,非即如来,知如来智无量,故心亦无量。」五教章下说十心,以显无尽。是亦经释同曰无量无尽也。又净影之大乘义章三曰:「随义别分识乃是无量,今据一门且论八识。」如是诸说亦非智智无边之义耶?显教约知一心无量之法,而成无量心,密教本来有无量心,各自知无量之法也。又华严法华有此等之言者,以插佛密义故也。见吽字义探宗记下。
【佛学次第统编】
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
「一识」 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
「八识」 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性相二宗八识家之所立同。
「九识」 九识者,中台八叶九尊九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大乘华天之所立同。
「十识」 十识者,除前九尊,摄其馀十佛刹微尘数之一切心王,而为一识。此名为一切一心识,加之以前之九识,而为十识,摄一切之心数。
「无量识」 无量识者,开上之一切一心识,即无量识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显教亦有心为无量之义,然约知一心无量之法而成无量心,密教本来有无量心,各自知无量之法也。华严法华有此等之言,即插佛密义故也。
识无边处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四空处之一。无色界之第二天也。(参见:四空处)
【佛学常见辞汇】
无色界之第二天名,为四空处之一。
(界名)四空处之一。无色界之第二天也。(参见:四空处)
【佛学常见辞汇】
无色界之第二天名,为四空处之一。
识无边处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空定)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空定)
(术语)(参见:四空定)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空定)
四空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a%na),十二门禅中之四禅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舍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二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舍其虚空缘内识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三无所有处定,行人更厌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故名无所有处定。四非想非非想处定,前之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想,至此舍前之有想故名非想,舍前之无想,故名非非想。又无粗想,故曰非想,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行者于此如痴如醉如眠如暗,无所爱乐,泯然寂绝,清净无为,谓之非想非非想定。见法界次第上,俱舍颂疏世品一。是乃内法之修法也。若于外道则以六行观而修得之。于此四定复加四定为八定,于此加中间定与未至定(有部义),或加欲界定(成实义)为十定。凡禅定有味定净定无漏定三种((参见:禅)),此十种禅定中为非想非非想定之心想微细,故无无漏定,有味定净定也。未至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有见道之无漏定(有部),欲界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与前相同,有见道之无漏(成实),下三无色有修道无学道之无漏定,味净之二定,通于十定,二宗相同。见俱舍论十八,辅行九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无色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空无边处定是修行人心想出离患难重重的色(色蕴物质)的牢笼,于是舍色想而缘无边的虚空,做到心与空无边相应;识无边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外在的虚空,于是舍虚空而缘内在的识,做到心与识无边相应;无所有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做到心与无所有相应;非想非非想处定是无粗想(非想)又非无细想(非非想),做到无所爱乐与清净无为的境界。
(名数)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a%na),十二门禅中之四禅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心欲出离之,舍色想而缘无边之虚空心,与空无边相应,故名空无边定。二识无边处定,行人更厌前外之空,舍其虚空缘内识为心识无边之解,心与识无边相应,故名识无边处定。三无所有处定,行人更厌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故名无所有处定。四非想非非想处定,前之识处是有想,无所有处是无想,至此舍前之有想故名非想,舍前之无想,故名非非想。又无粗想,故曰非想,非无细想,故曰非非想。行者于此如痴如醉如眠如暗,无所爱乐,泯然寂绝,清净无为,谓之非想非非想定。见法界次第上,俱舍颂疏世品一。是乃内法之修法也。若于外道则以六行观而修得之。于此四定复加四定为八定,于此加中间定与未至定(有部义),或加欲界定(成实义)为十定。凡禅定有味定净定无漏定三种((参见:禅)),此十种禅定中为非想非非想定之心想微细,故无无漏定,有味定净定也。未至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有见道之无漏定(有部),欲界中间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与前相同,有见道之无漏(成实),下三无色有修道无学道之无漏定,味净之二定,通于十定,二宗相同。见俱舍论十八,辅行九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无色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空无边处定是修行人心想出离患难重重的色(色蕴物质)的牢笼,于是舍色想而缘无边的虚空,做到心与空无边相应;识无边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外在的虚空,于是舍虚空而缘内在的识,做到心与识无边相应;无所有处定是行人又厌弃其识,而观心识无所有,做到心与无所有相应;非想非非想处定是无粗想(非想)又非无细想(非非想),做到无所爱乐与清净无为的境界。
识变六无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由于识变而于心内现似六无为之相分也。(参见:识变)与
(术语)由于识变而于心内现似六无为之相分也。(参见:识变)与
离性无别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性即是佛也。六祖坛经曰:「性即是佛,离性无别佛。」顿悟入道要门论下曰:「僧问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达磨血脉论曰:「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杂语)谓性即是佛也。六祖坛经曰:「性即是佛,离性无别佛。」顿悟入道要门论下曰:「僧问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达磨血脉论曰:「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