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9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六大无碍
六度无极
六度无极经
六无畏
空无常六譬
内无为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心无失
心无所住
心无畏故
心无差别
心无嫉妒行
无明父贪爱母
四十二品无明
佛类词典(续上)
不动无为六大无碍
六度无极
六度无极经
六无畏
空无常六譬
内无为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心无失
心无所住
心无畏故
心无差别
心无嫉妒行
无明父贪爱母
四十二品无明
不动无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无为之一。生于色界之第四静虑,而离苦乐二受际之真如也。离苦乐粗动而得之真如,故云不动无为。
(术语)六无为之一。生于色界之第四静虑,而离苦乐二受际之真如也。离苦乐粗动而得之真如,故云不动无为。
六大无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大者,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大之义,虽为显密共通之法相,然论六大无碍者,则惟密教。无碍者,互相融通而无障碍,如光与光,六大互相融通也,自他之六大互相融通,是为六大之自性,法自尔之德,故云法性。即佛陀之身为六大所成,凡夫之身亦六大所成也,六大之自性,无碍平等,故佛之六大与众生之六大融通而无间隔,入我我入也(是自他六大无碍之义)。又,地等之五大与识,为入我我入。故有情非情一体也。为此草木国土成佛之义亦成(是自之六大互无碍之义)。然凡夫自无始以间隔之情向于无所碍平等之六大,妄为间隔差别,而起彼此我他之见,故作业感生死之苦也。
(术语)六大者,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大之义,虽为显密共通之法相,然论六大无碍者,则惟密教。无碍者,互相融通而无障碍,如光与光,六大互相融通也,自他之六大互相融通,是为六大之自性,法自尔之德,故云法性。即佛陀之身为六大所成,凡夫之身亦六大所成也,六大之自性,无碍平等,故佛之六大与众生之六大融通而无间隔,入我我入也(是自他六大无碍之义)。又,地等之五大与识,为入我我入。故有情非情一体也。为此草木国土成佛之义亦成(是自之六大互无碍之义)。然凡夫自无始以间隔之情向于无所碍平等之六大,妄为间隔差别,而起彼此我他之见,故作业感生死之苦也。
六度无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六波罗蜜也。波罗蜜旧译为度,或译为度无极。菩萨六度之行法无穷极,故曰度无极。
(名数)六波罗蜜也。波罗蜜旧译为度,或译为度无极。菩萨六度之行法无穷极,故曰度无极。
六度无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度集经之异名。
(经名)六度集经之异名。
六无畏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真言行者于地前三劫所得之利益也。(参见:无畏)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之差别,谓之六无畏,无畏者,安稳苏息之义,一切众生被烦恼所缚而似死灭,若到此六处,则各各离彼之扼缚,而得苏息,故名无畏。凡大日经之说相,地前立三阿僧祇劫,于此三劫越粗妄执与细妄执及极细妄执之三妄执,此上更立十地,为开发金刚宝藏位,以上上方便更断微细之妄执,而至于佛果。即三劫十地之次第,三劫为地前,十地为地上。十地者,第四之一切也(与显教以三劫为究竟异),于此地前三劫差降真言行者所得之功德而立六无畏也:一善无畏,是即世间之善心,持五戒十善等离三途业之位也。真言行人修三密而供养本尊之位与之齐。二身无畏,二乘行者不净观等成就,于身之扼缚得解脱之位也。真言行人依有相观于坛上本尊众相现前之位与之齐。三无我无畏,二乘之人證无我之理,于一切法观无我相之见道位也。真言行人于本尊海会觉众像为缘生,不生爱著之位与之齐。四法无畏,二乘之人于五蕴等法觉性相为空證偏真之理之无学道位也。真言行人于瑜伽境界如水月镜像观无性无相之位与之齐。五法无我无畏,三乘之人,了万法唯心心外无法而心得自在之位也。真言行人知一切境界皆自心功德得自在之用之位与之齐。六平等无畏,一乘之人了万法一实真如,于诸法无能所本末,住于平等法界之位也。真言行人现诸法本不生,住心实际平等本源之位与之齐。已上六无畏以三劫配之,则前四者乃初劫之位,第五者乃第二劫之位,第六者乃第三劫之位也。但三劫就所度之妄执而立之,六无畏就能度之净心而立之。见大日经疏三十、住心广名目六、辩惑指南三。
(名数)真言行者于地前三劫所得之利益也。(参见:无畏)
【佛学大辞典】
(名数)真言行者菩提心一念之功德有六种之差别,谓之六无畏,无畏者,安稳苏息之义,一切众生被烦恼所缚而似死灭,若到此六处,则各各离彼之扼缚,而得苏息,故名无畏。凡大日经之说相,地前立三阿僧祇劫,于此三劫越粗妄执与细妄执及极细妄执之三妄执,此上更立十地,为开发金刚宝藏位,以上上方便更断微细之妄执,而至于佛果。即三劫十地之次第,三劫为地前,十地为地上。十地者,第四之一切也(与显教以三劫为究竟异),于此地前三劫差降真言行者所得之功德而立六无畏也:一善无畏,是即世间之善心,持五戒十善等离三途业之位也。真言行人修三密而供养本尊之位与之齐。二身无畏,二乘行者不净观等成就,于身之扼缚得解脱之位也。真言行人依有相观于坛上本尊众相现前之位与之齐。三无我无畏,二乘之人證无我之理,于一切法观无我相之见道位也。真言行人于本尊海会觉众像为缘生,不生爱著之位与之齐。四法无畏,二乘之人于五蕴等法觉性相为空證偏真之理之无学道位也。真言行人于瑜伽境界如水月镜像观无性无相之位与之齐。五法无我无畏,三乘之人,了万法唯心心外无法而心得自在之位也。真言行人知一切境界皆自心功德得自在之用之位与之齐。六平等无畏,一乘之人了万法一实真如,于诸法无能所本末,住于平等法界之位也。真言行人现诸法本不生,住心实际平等本源之位与之齐。已上六无畏以三劫配之,则前四者乃初劫之位,第五者乃第二劫之位,第六者乃第三劫之位也。但三劫就所度之妄执而立之,六无畏就能度之净心而立之。见大日经疏三十、住心广名目六、辩惑指南三。
空无常六譬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喻)
(名数)(参见:六喻)
六喻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经说梦幻泡影露电之六喻,以明诸法之空无常,金刚般若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名数)金刚经说梦幻泡影露电之六喻,以明诸法之空无常,金刚般若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内无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无为之对。六妙门也。
(术语)外无为之对。六妙门也。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华严经夜摩天宫品之文也,天台谓之三法妙。密教之三昧耶戒,以此三平等为体。夫佛与众生因果相违,而心则通于因果。对于佛与众生为能变之体也。是以因果不二,能变所变一如,故曰是三无差别。(参见:三界唯一心)
【佛学常见辞汇】
谓心、佛、众生三者毫无差别,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悟两个字,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术语)是华严经夜摩天宫品之文也,天台谓之三法妙。密教之三昧耶戒,以此三平等为体。夫佛与众生因果相违,而心则通于因果。对于佛与众生为能变之体也。是以因果不二,能变所变一如,故曰是三无差别。(参见:三界唯一心)
【佛学常见辞汇】
谓心、佛、众生三者毫无差别,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悟两个字,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三界唯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古来华严经之偈曰:「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虽习之。而此经中无此成语。八十华严经三十七卷十地品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六十华严经十卷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然,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取此二颂文一经之主意者。不知为谁创造。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中的一切境界和事物都是由心所造的。
(术语)古来华严经之偈曰:「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虽习之。而此经中无此成语。八十华严经三十七卷十地品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六十华严经十卷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曰:「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然,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取此二颂文一经之主意者。不知为谁创造。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中的一切境界和事物都是由心所造的。
心无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八不共法之一。
(术语)十八不共法之一。
心无所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心若起去时,即莫随去,去心自绝。若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时,只物住亦无住处,亦无无住处也。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證无生法忍是也。」
(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汝若欲了了识无所住心时,正坐之时但知心,莫思量一切物。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心若起去时,即莫随去,去心自绝。若住时亦莫随住,住心自绝,即无住心即是住无住处也。若了了自知住在住时,只物住亦无住处,亦无无住处也。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證无生法忍是也。」
心无畏故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日经曰:「心无畏故,能究竟净菩提心。」行者观心月,泰然无所畏惧,谓之心无畏。以心无畏之故,得净究竟圆明之菩提心也。
(杂语)大日经曰:「心无畏故,能究竟净菩提心。」行者观心月,泰然无所畏惧,谓之心无畏。以心无畏之故,得净究竟圆明之菩提心也。
心无差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无差别之一。(参见:三无差别)
【三藏法数】
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是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未究竟等也。)
(术语)三无差别之一。(参见:三无差别)
【三藏法数】
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是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未究竟等也。)
心无嫉妒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清凉所立四安乐行之一。(参见:四安乐行)
【三藏法数】
心无嫉妒行者,谓见人修善,即能随喜,劝修證入菩提之道,远离嫉害妒忌等行。法华经云: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是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术语)清凉所立四安乐行之一。(参见:四安乐行)
【三藏法数】
心无嫉妒行者,谓见人修善,即能随喜,劝修證入菩提之道,远离嫉害妒忌等行。法华经云:于后末世,法欲灭时,受持读诵斯经典者,无怀嫉妒谄诳之心。是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无明父贪爱母
【佛学大辞典】
(杂语)贪爱长养诸业譬如母,无明发生诸惑譬如父。入楞伽经四曰:「贪爱名为母,无明名为父。」
(杂语)贪爱长养诸业譬如母,无明发生诸惑譬如父。入楞伽经四曰:「贪爱名为母,无明名为父。」
四十二品无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为天台圆教所断之无明也。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各断一品之无明也。见四教仪集注下。
(名数)为天台圆教所断之无明也。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四十二位各断一品之无明也。见四教仪集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