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9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下一页
无馀依妙涅槃界
无学
无学果
无学道
无瞋
无谋
无头榜
无缝塔
无声漏
无择地狱
无覆无记
无碍
四无碍
无碍人
佛类词典(续上)
无馀涅槃无馀依妙涅槃界
无学
无学果
无学道
无瞋
无谋
无头榜
无缝塔
无声漏
无择地狱
无覆无记
无碍
四无碍
无碍人
无馀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Anupadhis/es!a-nirva%n!a,二涅槃之一。新云无馀依涅槃。身智皆灰灭之涅槃也。(参见: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二涅槃之一。(参见:二涅槃)
【三藏法数】
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馀,是名无馀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术语)梵语Anupadhis/es!a-nirva%n!a,二涅槃之一。新云无馀依涅槃。身智皆灰灭之涅槃也。(参见: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二涅槃之一。(参见:二涅槃)
【三藏法数】
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馀,是名无馀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二涅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馀涅槃,无馀涅槃也。(参见:涅槃)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二、方便净涅槃〕,方便犹善巧也,智既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有馀涅槃〕,谓见、思烦恼已断,尚馀现受色身未灭,是名有馀涅槃。(见、思烦恼,即见、思惑,于意识起诸分别,曰见惑;于尘境起诸贪爱,曰思惑。)
〔二、无馀涅槃〕,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馀,是名无馀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名数)有馀涅槃,无馀涅槃也。(参见:涅槃)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岂有法生。不净即不灭者,既非智净,岂有法灭。是故名为不生不灭。)
〔二、方便净涅槃〕,方便犹善巧也,智既契理,即照群机,照必垂应,机感即生,此生非生;机缘既尽,应身即灭,此灭非灭。不生不灭,名方便净涅槃。(此生非生者,谓机感即生,心常寂灭也。此灭非灭者,谓缘尽即灭,应用常兴也。)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有馀涅槃〕,谓见、思烦恼已断,尚馀现受色身未灭,是名有馀涅槃。(见、思烦恼,即见、思惑,于意识起诸分别,曰见惑;于尘境起诸贪爱,曰思惑。)
〔二、无馀涅槃〕,谓见、思二惑与所受五众之身,俱得灭尽,无有遗馀,是名无馀涅槃。(五众即五阴,谓色受想行识也。)
无馀依妙涅槃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罗汉灰身灭智而寂灭之境界也。无有漏之依身,故云无馀依,其境界不可思议故云妙,圆寂故云涅槃。毗奈耶杂事十八曰:「现诸神变,入无馀依妙涅槃界。」
(术语)阿罗汉灰身灭智而寂灭之境界也。无有漏之依身,故云无馀依,其境界不可思议故云妙,圆寂故云涅槃。毗奈耶杂事十八曰:「现诸神变,入无馀依妙涅槃界。」
无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阿罗汉果为无学。学道圆满,不更修学也。法华玄赞一曰:「戒定慧三,正为学体,进趣修习名为有学,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法华嘉祥疏九曰:「若缘真之心更有增进义,是名为学。缘真之心已满,不复进求,是名无学。」
【佛学常见辞汇】
在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为无学。有学是还要上进修学的意思,无学就是学道圆满不更修学的意思。
(术语)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阿罗汉果为无学。学道圆满,不更修学也。法华玄赞一曰:「戒定慧三,正为学体,进趣修习名为有学,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法华嘉祥疏九曰:「若缘真之心更有增进义,是名为学。缘真之心已满,不复进求,是名无学。」
【佛学常见辞汇】
在声闻乘四果中,前三果为有学,第四果阿罗汉为无学。有学是还要上进修学的意思,无学就是学道圆满不更修学的意思。
无学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行位到第四果之人也。即阿罗汉果。
【佛学常见辞汇】
證得无学果位的人,即阿罗汉。
(术语)修行位到第四果之人也。即阿罗汉果。
【佛学常见辞汇】
證得无学果位的人,即阿罗汉。
无学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道之一。谓断三界诸惑已尽,證真谛之理,不更要学修之圆满智慧,即阿罗汉之无漏智也。
【三藏法数】
谓声闻断三界见、思惑尽,真谛之理究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即第四果阿罗汉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术语)三道之一。谓断三界诸惑已尽,證真谛之理,不更要学修之圆满智慧,即阿罗汉之无漏智也。
【三藏法数】
谓声闻断三界见、思惑尽,真谛之理究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即第四果阿罗汉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无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善根之一。遭违缘而心无瞋恨也。唯识论六曰:「云何无瞋?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瞋恚作善为业。」
【三藏法数】
谓于五欲违情等境,心常忍辱,不起忿怒也。
(术语)三善根之一。遭违缘而心无瞋恨也。唯识论六曰:「云何无瞋?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瞋恚作善为业。」
【三藏法数】
谓于五欲违情等境,心常忍辱,不起忿怒也。
无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施化,但应于缘,初无谋虑也。止观七曰:「无谋权巧,故号能仁。」四教仪集注上曰:「如来妙应,无谋没化。」玄义二曰:「无谋之权,称缘转变。」
(术语)如来之施化,但应于缘,初无谋虑也。止观七曰:「无谋权巧,故号能仁。」四教仪集注上曰:「如来妙应,无谋没化。」玄义二曰:「无谋之权,称缘转变。」
无头榜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林之说。匿名造谤者,谓之无头榜。若人无头时不可认其人,今造榜谤人者藏己姓名,故云。
(杂语)禅林之说。匿名造谤者,谓之无头榜。若人无头时不可认其人,今造榜谤人者藏己姓名,故云。
无缝塔
【佛学大辞典】
(杂名)凡造塔用木或石叠累而成,故皆有缝棱级层,若以一块石造之,则无缝棱级层,此之无缝塔,世所谓卵塔也。无缝塔之形如鸟卵,故云卵塔。无缝塔之语,出于忠国师。传灯录(南阳忠国师章)曰:「师以化缘将毕,涅槃时至,乃辞代宗。代宗曰:师灭度后,弟子将何所记?师曰:告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曰:就师请取塔样。师良久曰:会么?曰不会。师曰:贫道去后,有侍者应真,却知此事。」
(杂名)凡造塔用木或石叠累而成,故皆有缝棱级层,若以一块石造之,则无缝棱级层,此之无缝塔,世所谓卵塔也。无缝塔之形如鸟卵,故云卵塔。无缝塔之语,出于忠国师。传灯录(南阳忠国师章)曰:「师以化缘将毕,涅槃时至,乃辞代宗。代宗曰:师灭度后,弟子将何所记?师曰:告檀越,造取一所无缝塔。曰:就师请取塔样。师良久曰:会么?曰不会。师曰:贫道去后,有侍者应真,却知此事。」
无声漏
【佛学大辞典】
(杂名)以末香造篆文,供计时之用,故称无声漏。释门正统三曰:「有以盘模篆文,号无声漏者。」
(杂名)以末香造篆文,供计时之用,故称无声漏。释门正统三曰:「有以盘模篆文,号无声漏者。」
无择地狱
【佛学大辞典】
(界名)无间地狱之古译。以造无间业之人,不择何人而押收之故也。楞伽经三曰:「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不入无择地狱?」正法华经一曰:「其大光明照诸佛国,靡不周遍,至于无择大地狱中,上达三十三天。」
(界名)无间地狱之古译。以造无间业之人,不择何人而押收之故也。楞伽经三曰:「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不入无择地狱?」正法华经一曰:「其大光明照诸佛国,靡不周遍,至于无择大地狱中,上达三十三天。」
无覆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无记之一。覆者覆蔽之义。(参见:无记)
(术语)二无记之一。覆者覆蔽之义。(参见:无记)
无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无阂,无碍。自在通达而无碍也,自在涉入而无碍也,自在融通而为一体也。如灯光互相涉入,是无碍之相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心常安住无阂解脱。」往生论注下曰:「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涅槃,如是等入不二门无碍相也。」即身成佛义曰:「无碍者,涉入自在义。」往生要集中本曰:「我所有三道,与弥陀佛万德,本来空寂,一体无碍。」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障碍。
(术语)又云无阂,无碍。自在通达而无碍也,自在涉入而无碍也,自在融通而为一体也。如灯光互相涉入,是无碍之相也。维摩经佛国品曰:「心常安住无阂解脱。」往生论注下曰:「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涅槃,如是等入不二门无碍相也。」即身成佛义曰:「无碍者,涉入自在义。」往生要集中本曰:「我所有三道,与弥陀佛万德,本来空寂,一体无碍。」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障碍。
四无碍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四无碍解或四无碍辩之略。
(名数)四无碍解或四无碍辩之略。
无碍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德号,以佛證生死即涅槃之无碍道故也。晋华严经五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往生论注下曰:「无碍者,知生死即涅槃。」赞阿弥陀佛偈曰:「我以一心赞一佛,愿遍十方无碍人。」
(术语)佛之德号,以佛證生死即涅槃之无碍道故也。晋华严经五曰:「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往生论注下曰:「无碍者,知生死即涅槃。」赞阿弥陀佛偈曰:「我以一心赞一佛,愿遍十方无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