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05,分347页显示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2  53  54  5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无谢
无威
无贪
无解
无群
无愧色
无目
无生话
无襦
无追
无执
无像
无听
无济
合无
《漢語大詞典》:无谢(無謝)
犹不让,不亚。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犹日月无谢於贞明,枉矢见忘於暂出。”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奉敕作》诗:“无谢 尧 为君,何用知 柏篁 。” 唐 杜甫 《进艇》诗:“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甖无谢玉为缸。” 仇兆鳌 注:“瓷不让玉,言贵贱齐视也。”
分類:不让不亚
《漢語大詞典》:无威(無威)
(1).不施威力。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凡诸侯小国, 晋 楚 所以兵威之……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2).不自重;没有威信。汉书·地理志下:“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旧题 汉 黄石公 《素书·遵义》:“令与心乖者废,后令谬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
《韵府拾遗 覃韵》:无贪(无贪)
苏轼诗远飏似无贪
《漢語大詞典》:无解(無解)
(1).无从理解。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説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
(2).谓不能消除。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恩有所结,终身无解。”通典·食货九:“今铸二銖恣行,新细於官,无解於乏,而人姦巧大兴。”
《漢語大詞典》:无群(無羣)
犹言无可伦比。 南朝 梁 江淹 《古意报袁功曹》诗:“一言凤独立,再説鸞无羣。”旧唐书·刘邺传:“ 李德裕 以伟望宏才,继登台衮;险夷不易,劲正无羣。”
分類:无可伦比
《漢語大詞典》:无愧色(無愧色)
亦作“ 无媿色 ”。 没有羞惭的表现。后汉书·郭太传:“﹝ 蔡邕 ﹞谓 涿郡 卢植 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慙德,唯 郭有道 无愧色耳。’”晋书·孙楚传论:“ 孙楚 体英绚之姿,超然出类,见知 武子 ,诚无媿色。”北史·儒林传下·黎景熙:“於时伦辈,皆位兼常伯,车服华盛,唯 季明 独以贫素居之,而无愧色。”
分類:羞惭
《漢語大詞典》:无目(無目)
(1).瞎眼。孟子·告子上:“不知 子都 之姣者,无目者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乃如 左丘 无目, 孙子 断足。”
(2).不长眼睛。 汉 焦赣 《易林·咸之否》:“望龙无目,不见手足。”
(3).没有眼力。 明 李贽 《释迦佛后》:“庸夫俗子,无识不信,独不曾履其地乎?何无目之甚也!”
《漢語大詞典》:无生话(無生話)
佛教语。指无生无灭的佛法真谛。《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庞蕴居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圞头,共説无生话。” 宋 刘克庄 《水龙吟·癸丑生日时再得明道祠》词:“吟歇后诗,説无生话,热瞒村獠。” 金 元好问 《吴子英家灵照图》诗之一:“阿灵了却无生话,想得萧然似卷中。” 清 查慎行 《塔铃声》诗:“石如解听无生话,风岂能摇久定心。”
《漢語大詞典》:无襦(無襦)
没有短袄。谓衣服单薄。后汉书·廉范传:“﹝百姓﹞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晋书·刘弘传:“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
《漢語大詞典》:无追(無追)
即毋追。古冠名。广雅·释器:“无追,冠也。” 王念孙 疏证:“无追字亦作毋追。”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下
《漢語大詞典》:无执(無執)
不执着;不拘泥。老子:“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守其有者有据,持其无者无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远:“负荷大法者,必以无执为心。”
《漢語大詞典》:无像(無像)
见“ 无象 ”。
《漢語大詞典》:无象(無象)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沈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漢語大詞典》:无听(無聽)
指不纳忠言。逸周书·史记:“昔者县宗之君,佷而无听,执事不从。” 孔晁 注:“不纳忠言。”
分類:纳忠忠言
《漢語大詞典》:无济(無濟)
(1).无所补益。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瀑布可以图画,而无济於人。”《老残游记》第五回:“我去是很可以去,只是与正事无济,反叫站笼里多添个屈死鬼。”参见“ 无济於事 ”。
(2).不可救治。清史稿·允祄传:“ 允祄 病篤,上諭曰:‘ 允祄 病无济,区区稚子,有何关係……宜割爱就道。’因启蹕。”
《國語辭典》:无济于事(無濟於事)  拼音:wú jì yú shì
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精忠岳传》第一三回:「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你去同人家软商量,当他一万银子,至少也得八千,再少便无济于事。」也作「于事无济」。
《漢語大詞典》:合无(合無)
犹何不。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合无遣官徧行天下,选择室女……以充后宫。” 明 陈子龙 《请假葬亲疏》:“ 李永茂 久列戎行,晓畅兵事,其才十倍于臣,合无令其暂管,必有裨益。”
分類:合无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