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想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外道欲得无想天果而修之灭一切心想禅定也。有部宗之说,诸外道等谓无想天之果报为真涅槃,为求彼报学修无想定以灭心想,依第四禅定灭诸心法而今无念无想,即灭心想已,则得一种非色非心之法而补领心处,是曰无想定。成实宗中不存此义,谓凡夫不能灭心法,但入定之心,寂静微细而难觉,故云无想,非全为无想也。俱舍论五曰:「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无想者定名无想定。或定无想名无想定。」
【佛学常见辞汇】
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一种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
【三藏法数】
无想定者,即色界无想天所修之定也。谓修无想定时,身心俱灭,念虑灰凝,诸想不起,是名无想定无心。
(术语)外道欲得无想天果而修之灭一切心想禅定也。有部宗之说,诸外道等谓无想天之果报为真涅槃,为求彼报学修无想定以灭心想,依第四禅定灭诸心法而今无念无想,即灭心想已,则得一种非色非心之法而补领心处,是曰无想定。成实宗中不存此义,谓凡夫不能灭心法,但入定之心,寂静微细而难觉,故云无想,非全为无想也。俱舍论五曰:「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无想者定名无想定。或定无想名无想定。」
【佛学常见辞汇】
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一种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
【三藏法数】
无想定者,即色界无想天所修之定也。谓修无想定时,身心俱灭,念虑灰凝,诸想不起,是名无想定无心。
无想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无想报,无想事。色界第四禅天有无想天处,生于此处,则五百大劫间心心所都灭,身实为枯木死灰,因而一类之外道,谓此是真涅槃界,于现世修无想定,死后则生彼天。盖以无想定为因,感得一种非色非心之物,防止心心所而使不生也,此非色非心之一物。为对于无想定之因之果报(新译曰异熟果),故谓之无想果。俱舍论五曰:「无想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是实有物遮未来心心所令暂不起,如堰江河,此法一向是异熟果。谁之异熟?谓无想定。」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无想报。(参见:无想报)
(术语)又曰无想报,无想事。色界第四禅天有无想天处,生于此处,则五百大劫间心心所都灭,身实为枯木死灰,因而一类之外道,谓此是真涅槃界,于现世修无想定,死后则生彼天。盖以无想定为因,感得一种非色非心之物,防止心心所而使不生也,此非色非心之一物。为对于无想定之因之果报(新译曰异熟果),故谓之无想果。俱舍论五曰:「无想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是实有物遮未来心心所令暂不起,如堰江河,此法一向是异熟果。谁之异熟?谓无想定。」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无想报。(参见:无想报)
无想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无想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无想天。
(界名)无想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无想天。
无想处
【佛学大辞典】
(界名)无想天也。
(界名)无想天也。
无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等无想经之略名。
(经名)大方等无想经之略名。
无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无饿鬼爱,故名真解脱,饿鬼爱者贪欲无厌如饿鬼也。涅槃经四相品曰:「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爱无疑,无爱无疑即真解脱。」又曰:「解脱者名曰无爱。爱有二种:一饿鬼爱,二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悯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真解脱。」
(术语)如来无饿鬼爱,故名真解脱,饿鬼爱者贪欲无厌如饿鬼也。涅槃经四相品曰:「若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爱无疑,无爱无疑即真解脱。」又曰:「解脱者名曰无爱。爱有二种:一饿鬼爱,二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悯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真解脱。」
无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虚妄之意思也,是为禅道之至极。三慧经曰:「问云:何等为能知一万事毕?报曰:一者无意无念万事自毕,意有间念万事皆失。」
(术语)无虚妄之意思也,是为禅道之至极。三慧经曰:「问云:何等为能知一万事毕?报曰:一者无意无念万事自毕,意有间念万事皆失。」
无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善根之一。心无痴惑也。唯识论六曰:「无痴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佛学常见辞汇】
无有愚痴,为三善根之一。
(术语)三善根之一。心无痴惑也。唯识论六曰:「无痴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佛学常见辞汇】
无有愚痴,为三善根之一。
无著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行之一。无著即无碍之义,言诸行圆融而无障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诸行圆融无碍的意思。
【三藏法数】
无著,即无碍之义也。谓由善现之行,充扩圆融,以满空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而尘相不坏;尘界交现,小大无碍。经云: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术语)十行之一。无著即无碍之义,言诸行圆融而无障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诸行圆融无碍的意思。
【三藏法数】
无著,即无碍之义也。谓由善现之行,充扩圆融,以满空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而尘相不坏;尘界交现,小大无碍。经云: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无著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罗汉果之古译。出三藏记集一曰:「旧经无著果(亦应真亦应仪),新经阿罗汉(亦言阿罗诃)。」
【佛学常见辞汇】
阿罗汉果的旧译。
(术语)阿罗汉果之古译。出三藏记集一曰:「旧经无著果(亦应真亦应仪),新经阿罗汉(亦言阿罗诃)。」
【佛学常见辞汇】
阿罗汉果的旧译。
无著摄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摄论之一。无著所造之摄大乘论也,有三译,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陈真谛译三卷,皆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三卷,题曰摄大乘论本。
【三藏法数】
谓无著菩萨造大乘摄论三卷成文,是为无著摄论。
(书名)五摄论之一。无著所造之摄大乘论也,有三译,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陈真谛译三卷,皆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三卷,题曰摄大乘论本。
【三藏法数】
谓无著菩萨造大乘摄论三卷成文,是为无著摄论。
无道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求佛果之心曰道心,无求佛果之心曰无道心。
(术语)求佛果之心曰道心,无求佛果之心曰无道心。
无烦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色界十八天之第十四。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十八天中之第十四重天名。
【三藏法数】
谓此天苦乐两灭,心境不交,则无烦恼,故名无烦天也。(苦乐两灭者,离欲界苦及色界乐也。心境不交者,心与境不交接也。)
(界名)色界十八天之第十四。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十八天中之第十四重天名。
【三藏法数】
谓此天苦乐两灭,心境不交,则无烦恼,故名无烦天也。(苦乐两灭者,离欲界苦及色界乐也。心境不交者,心与境不交接也。)
无灭
【佛学大辞典】
(人名)梵名阿泥楼豆,阿楼陀,阿那律。译曰无灭。天眼第一。(参见:阿那律)
(人名)梵名阿泥楼豆,阿楼陀,阿那律。译曰无灭。天眼第一。(参见:阿那律)
阿那律
【佛学大辞典】
(人名)Aniruddha,旧称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楼驮,阿楼驮,阿驮,阿泥豆,阿泥噜多。译曰如意无贪。新称阿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之一。为佛之从弟,迦毗罗城之释氏也。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阿那律陀,旧言阿那律,亦云阿楼驮,亦言阿泥卢豆,皆一也。此云无灭,亦云如意,甘露饭王之子,佛堂弟也。」其传见法华文句三,阿弥陀经慈恩疏上,名义集一。
【佛学常见辞汇】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人名)Aniruddha,旧称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楼驮,阿楼驮,阿驮,阿泥豆,阿泥噜多。译曰如意无贪。新称阿泥律陀。译曰无灭如意。佛十大弟子之一。为佛之从弟,迦毗罗城之释氏也。玄应音义二十六曰:「阿那律陀,旧言阿那律,亦云阿楼驮,亦言阿泥卢豆,皆一也。此云无灭,亦云如意,甘露饭王之子,佛堂弟也。」其传见法华文句三,阿弥陀经慈恩疏上,名义集一。
【佛学常见辞汇】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无义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义者义利也,无益之语谓之无义语。晋华严经二十四曰:「无义语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说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所有言说不能明了。」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意义的言语。
(术语)义者义利也,无益之语谓之无义语。晋华严经二十四曰:「无义语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所说言语人不信受,二者所有言说不能明了。」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意义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