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9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三无性论
三无表业
三无漏根
三无漏学
三无尽庄严藏
千中无一
千无一失
大天三种无间
大方等无想经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大明度无极经
大乘无上法
大乘无作大戒
大无量寿经
佛类词典(续上)
三无差别三无性论
三无表业
三无漏根
三无漏学
三无尽庄严藏
千中无一
千无一失
大天三种无间
大方等无想经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大明度无极经
大乘无上法
大乘无作大戒
大无量寿经
三无差别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心无差别,谓一念之心体,凡圣不二,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与众生之性无有差别也。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之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悟众生之所迷。迷悟因果虽殊,而其体无有差别也。三、众生无差别,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之所悟与本心之所具,其体无有差别也。华严经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学常见辞汇】
心、佛、众生三者没有差别的意思。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凡圣一如,本无差别,其差别只在迷悟两字而已,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佛学次第统编】
究竟体性,一切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为大乘之人所谛信。言三无差别者,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 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原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
二、佛无差别 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等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亦是悟众生之所迷。迷悟虽殊,其体不二,故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是名佛无差别。
三、众生无差别 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体不二。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名众生无差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是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未究竟等也。)
〔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等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亦是悟众生之所迷。迷悟虽殊,其体不二。故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是名佛无差别。
〔三、众生无差别〕,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体不二。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名众生无差别。(九界者,十界中但除佛界也。)
(名数)一、心无差别,谓一念之心体,凡圣不二,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与众生之性无有差别也。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之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悟众生之所迷。迷悟因果虽殊,而其体无有差别也。三、众生无差别,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之法,诸佛之所悟与本心之所具,其体无有差别也。华严经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学常见辞汇】
心、佛、众生三者没有差别的意思。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凡圣一如,本无差别,其差别只在迷悟两字而已,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
【佛学次第统编】
究竟体性,一切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为大乘之人所谛信。言三无差别者,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 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原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
二、佛无差别 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等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亦是悟众生之所迷。迷悟虽殊,其体不二,故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是名佛无差别。
三、众生无差别 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体不二。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名众生无差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谓心、佛、众生,虽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来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一、心无差别〕,谓一念心体,凡圣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诸佛、众生性元平等,初无有异。故经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则知诸佛之境界,是名心无差别。(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是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未究竟等也。)
〔二、佛无差别〕,谓十方诸佛,了悟十界、十如是等法而成正觉,即是悟本心之所具,亦是悟众生之所迷。迷悟虽殊,其体不二。故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是名佛无差别。
〔三、众生无差别〕,谓九界众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而与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体不二。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名众生无差别。(九界者,十界中但除佛界也。)
三无性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陈真谛译。说三无性之义。
(书名)二卷,陈真谛译。说三无性之义。
三无表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业)
(术语)(参见:业)
三无漏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十二根中最后之三根也。意根,乐根,善根,舍根,及信,勤,念,定,慧之九根依见修无学之三道而立三根。一、未知当知根,此九根之在见道者。在于见道,欲知所未曾知之四谛之理而行动者,谓之未知当知。二、已知根,彼九根之在修道者。在于修道,虽已知了四谛之理,而更为断所馀之烦恼,于彼四谛之境数数了知者,名为已知。三、具知根,彼九根之在无学道者,在于无学道,己知为知了四谛之理,具有其知,故名为具知。此三根皆无漏也。旧谓之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俱舍论三曰:「意乐喜舍信等五根,如是九根在三道如次建立三无漏根,谓在见道依意等九立未知当知根,若在修道即依此九立已知根,在无学道亦依此九立具知根。」智度论二十三曰:「未知欲知根。(中略)知根。(中略)知已根。」
【佛学常见辞汇】
是二十二根中最后的三根,即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未知当知根是由于其中意、乐、善、舍、及信、勤、念、定、慧九根,在见道位修习,对于四谛理欲知而未曾知,故名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是前九根进至修道位断惑證实,对四谛理已数数了知,故名已知根;具知根是前九根修至无学道位,已知四谛,具有其知,叫做具知根,即对四谛之理,已具知证知了。
(术语)二十二根中最后之三根也。意根,乐根,善根,舍根,及信,勤,念,定,慧之九根依见修无学之三道而立三根。一、未知当知根,此九根之在见道者。在于见道,欲知所未曾知之四谛之理而行动者,谓之未知当知。二、已知根,彼九根之在修道者。在于修道,虽已知了四谛之理,而更为断所馀之烦恼,于彼四谛之境数数了知者,名为已知。三、具知根,彼九根之在无学道者,在于无学道,己知为知了四谛之理,具有其知,故名为具知。此三根皆无漏也。旧谓之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俱舍论三曰:「意乐喜舍信等五根,如是九根在三道如次建立三无漏根,谓在见道依意等九立未知当知根,若在修道即依此九立已知根,在无学道亦依此九立具知根。」智度论二十三曰:「未知欲知根。(中略)知根。(中略)知已根。」
【佛学常见辞汇】
是二十二根中最后的三根,即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未知当知根是由于其中意、乐、善、舍、及信、勤、念、定、慧九根,在见道位修习,对于四谛理欲知而未曾知,故名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是前九根进至修道位断惑證实,对四谛理已数数了知,故名已知根;具知根是前九根修至无学道位,已知四谛,具有其知,叫做具知根,即对四谛之理,已具知证知了。
三无漏学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戒字慧之三学,在凡夫之身为有漏,在圣者之身为无漏。楞严经六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戒定慧三学,因修之能得无漏道果。
【佛学次第统编】
上来戒定慧三学,总称三无漏学。此三无漏学,为如来立教之大要。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而皆称为无漏学者。若依此而修学,必断见思烦恼,而證无漏圣果也。
(名数)戒字慧之三学,在凡夫之身为有漏,在圣者之身为无漏。楞严经六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戒定慧三学,因修之能得无漏道果。
【佛学次第统编】
上来戒定慧三学,总称三无漏学。此三无漏学,为如来立教之大要。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而皆称为无漏学者。若依此而修学,必断见思烦恼,而證无漏圣果也。
三无尽庄严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身口意三密各无量无边而无边际,故称为三无尽庄严藏。大疏一曰:「所谓庄严者,从一平等身,普现一切威仪,如是威仪无非密印。从一平等语音普现一切音声,如是音声,无非真言。从一平等心普现一切本尊,如是本尊,无非三昧。然此一一三业差别之相,皆无边际不可度量,故名无尽庄严藏也。」
(术语)如来之身口意三密各无量无边而无边际,故称为三无尽庄严藏。大疏一曰:「所谓庄严者,从一平等身,普现一切威仪,如是威仪无非密印。从一平等语音普现一切音声,如是音声,无非真言。从一平等心普现一切本尊,如是本尊,无非三昧。然此一一三业差别之相,皆无边际不可度量,故名无尽庄严藏也。」
千中无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显杂修人之失也。杂修之人往生极乐者甚稀,千人中无有一人也。
(术语)显杂修人之失也。杂修之人往生极乐者甚稀,千人中无有一人也。
千无一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杂修之失,千中无一,而称专修者之德也。千人中千人往生,故云无有一失。
(术语)对于杂修之失,千中无一,而称专修者之德也。千人中千人往生,故云无有一失。
大天三种无间
【佛学大辞典】
(传说)婆沙论九十九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聘妻生一男儿,字大天。商主往他国,久不还,其母与其子有染。后闻父还,与母设计杀父,是第一无间业也。事恐灵,与母逃于摩竭陀国华氏城,彼后遇在本国供养之罗汉,复恐事彰,而杀罗汉,是第二无间业也。其后,母通于他人,大天怒,杀母,是第三无业间也。」案此事或出于后世之伪造。
(传说)婆沙论九十九曰:「昔末土罗国有一商,聘妻生一男儿,字大天。商主往他国,久不还,其母与其子有染。后闻父还,与母设计杀父,是第一无间业也。事恐灵,与母逃于摩竭陀国华氏城,彼后遇在本国供养之罗汉,复恐事彰,而杀罗汉,是第二无间业也。其后,母通于他人,大天怒,杀母,是第三无业间也。」案此事或出于后世之伪造。
大方等无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别名,大方等大云经,六卷,北凉昙无谶译。有大云密藏菩萨使诸问云兴,赞许而说种种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有三十七品。最后,南方诸天子来问经名。佛答三名,一大云,二大般涅槃。三无想,并授记末法中之事。其第三十六品说祈雨之神咒。
(经名)别名,大方等大云经,六卷,北凉昙无谶译。有大云密藏菩萨使诸问云兴,赞许而说种种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有三十七品。最后,南方诸天子来问经名。佛答三名,一大云,二大般涅槃。三无想,并授记末法中之事。其第三十六品说祈雨之神咒。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安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初说三十八吉祥如来之名号,次说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为十二契讽称之,分十二段之曲谱。故云。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安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初说三十八吉祥如来之名号,次说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为十二契讽称之,分十二段之曲谱。故云。
大明度无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明度经之异名。
(经名)大明度经之异名。
大乘无上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法中最上之法门也。语出楞伽经。对于权大乘之法而指实大乘之法,又对于自力圣道之大乘而指他力本愿一乘之法。正信偈所谓「宣说大乘无上法。」为后者。
(术语)大乘法中最上之法门也。语出楞伽经。对于权大乘之法而指实大乘之法,又对于自力圣道之大乘而指他力本愿一乘之法。正信偈所谓「宣说大乘无上法。」为后者。
大乘无作大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天台宗之圆顿戒也。是为大乘戒,故曰大乘,无作者,戒体也,新译谓之无表。凡受戒时,受者身内发生戒之实体。旧译家对于三业之有作。谓之无作。新译家对于三业之有表,谓之无表,戒之通名也。
(术语)谓天台宗之圆顿戒也。是为大乘戒,故曰大乘,无作者,戒体也,新译谓之无表。凡受戒时,受者身内发生戒之实体。旧译家对于三业之有作。谓之无作。新译家对于三业之有表,谓之无表,戒之通名也。
大无量寿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无量寿经二卷,在净土三部经中为最大本,故名。又略曰大经。
(经名)无量寿经二卷,在净土三部经中为最大本,故名。又略曰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