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05,分347页显示 上一页 230 231 232 233 234 236 237 238 239 下一页
虚无身
恶无过
善根方便所度无极经
善无畏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最后品无明
最无比经
悲无量心
无
无一物
无二无三
无二亦无三
无二平等经
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佛类词典(续上)
虚无虚无身
恶无过
善根方便所度无极经
善无畏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最后品无明
最无比经
悲无量心
无
无一物
无二无三
无二亦无三
无二平等经
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虚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虚无之宗旨。谓三论宗所立之真空。三论大义钞一曰:「以无心之妙慧,而契无相之虚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物之实体,无为自然也。老子以此虚无为道体。三论玄义曰:「伯阳之道,道指虚无。牟尼之道,道超四句。」
【佛学常见辞汇】
虚妄无实。
(术语)虚无之宗旨。谓三论宗所立之真空。三论大义钞一曰:「以无心之妙慧,而契无相之虚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物之实体,无为自然也。老子以此虚无为道体。三论玄义曰:「伯阳之道,道指虚无。牟尼之道,道超四句。」
【佛学常见辞汇】
虚妄无实。
虚无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身通融自在,而离一切如光影,谓之虚无身。无量寿经上曰:「类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嘉祥疏曰:「以神通无所不至,故曰无极之体。色如光影,故云虚无之身。」述文赞中曰:「虚无无极者,无障碍故。希有故。」
(术语)佛身通融自在,而离一切如光影,谓之虚无身。无量寿经上曰:「类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嘉祥疏曰:「以神通无所不至,故曰无极之体。色如光影,故云虚无之身。」述文赞中曰:「虚无无极者,无障碍故。希有故。」
恶无过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执作恶无过之一种邪见,又曰恶无碍。即如恶取空者,观空而言因果寂灭,心不怖罪,更起盖缠,是也。
(术语)执作恶无过之一种邪见,又曰恶无碍。即如恶取空者,观空而言因果寂灭,心不怖罪,更起盖缠,是也。
善根方便所度无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之异名。
(经名)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之异名。
善无畏
【佛学大辞典】
(人名)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诃S/ubha%karasim%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三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于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三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多(即龙智三藏),受瑜伽三密之教,掬多劝无畏行化支那,唐玄宗开元四年至长安。出求闻持法,大日经等之秘经及现图曼陀罗。二十年求还西域。优诏不许。二十三年十月七日化,寿九十九。赠鸿胪卿。见宋僧传二。
(人名)中天竺国王之子,梵名戍婆揭罗僧诃S/ubha%karasim%ha,唐言净师子,义翻曰善无畏。一云输婆迦罗,此云无畏,亦义翻也。十三嗣位,昆弟嫉之而构乱,因让位于兄,出家至南海滨,遇殊胜招提,得法华三昧。又诣那兰陀寺,遇龙树弟子达磨掬多(即龙智三藏),受瑜伽三密之教,掬多劝无畏行化支那,唐玄宗开元四年至长安。出求闻持法,大日经等之秘经及现图曼陀罗。二十年求还西域。优诏不许。二十三年十月七日化,寿九十九。赠鸿胪卿。见宋僧传二。
普遍光明燄鬘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经名)二卷,唐不空译。略称大随求陀罗尼经、随求陀罗尼经、大随求经、随求经等。佛在大金刚须弥峰楼阁,集一切大众,放顶毫之光照十方一切佛刹说大神咒,名普遍光明。(中略)大随求陀罗尼。并说种种灵验之事。更有宝思惟译之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同本抄略。
最后品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最极微细之无明也。就生起之次第而谓为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元品无明等。就伏断之次第而谓为最后品无明。七帖见闻七曰:「约流转初无始无明云也。又元初一念无明云也。是即法性都忽然念起,名为无明。迷始一念无明也。又还灭门时断惑终故最后品无明云也。又终品无明释。」
【佛学常见辞汇】
最细微的无明。最初的无明叫做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或元品无朋,最后的无明即叫做最后品无明。
(术语)最极微细之无明也。就生起之次第而谓为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元品无明等。就伏断之次第而谓为最后品无明。七帖见闻七曰:「约流转初无始无明云也。又元初一念无明云也。是即法性都忽然念起,名为无明。迷始一念无明也。又还灭门时断惑终故最后品无明云也。又终品无明释。」
【佛学常见辞汇】
最细微的无明。最初的无明叫做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或元品无朋,最后的无明即叫做最后品无明。
最无比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最无比经,一卷,唐玄奘译。佛为阿难校量三归五戒乃至具足戒之功德。
(经名)佛说最无比经,一卷,唐玄奘译。佛为阿难校量三归五戒乃至具足戒之功德。
悲无量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量心之一。于一切众生起悲心而无量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无量心之一。
【三藏法数】
悲名悯伤,即拔苦之心也。谓菩萨悯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故名悲无量心。
(术语)四无量心之一。于一切众生起悲心而无量也。
【佛学常见辞汇】
四无量心之一。
【三藏法数】
悲名悯伤,即拔苦之心也。谓菩萨悯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故名悲无量心。
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阿,A,译曰无、非、不。以世俗释之,只是否定事物存在之辞。以胜义释之,则无有二种。惑智之无与圣智之无是也。惑智之无,仅为断见,圣智之无,则超于有无之妙无也。真言以阿字为观道之要门,禅家亦有以无字为悟道之关门者,皆取圣智之无也。无门关第一则曰:「赵州和尚。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评唱曰:「参学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学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
(术语)梵语阿,A,译曰无、非、不。以世俗释之,只是否定事物存在之辞。以胜义释之,则无有二种。惑智之无与圣智之无是也。惑智之无,仅为断见,圣智之无,则超于有无之妙无也。真言以阿字为观道之要门,禅家亦有以无字为悟道之关门者,皆取圣智之无也。无门关第一则曰:「赵州和尚。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评唱曰:「参学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学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
无一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门六祖得道之语。六祖坛经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术语)禅门六祖得道之语。六祖坛经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二无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无二亦无三之略。
(术语)法华无二亦无三之略。
无二亦无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三道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此为偈文之语。其本文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诸师解之,其说不一。台家就藏通别圆四教而对简之,成立唯一圆教。馀乘若二若三、训为「馀乘与若二与若三」。馀乘者,指别教,若二者,指通别二教,若三者,指藏通别三教。意谓今之法华时为唯一圆教,不如前华严时(第一时)之兼别教,不如般若时(第四时)之带通别二教,不如方等时(第三时)之对待藏通别三教也。是视二三之数为复数而解之也(法华文句)。三论之嘉祥,法相之慈恩,就三乘而对简之,成立唯一佛乘。故训为「馀乘之若二若三」。馀乘者,总指缘觉与声闻,若二者,别指缘觉,若三者,别指声闻。是以一二三之次第佛乘为第一、缘觉乘为第二、声闻乘为第三。意谓为唯一佛乘,无第二之缘觉乘,亦无第三之声闻乘也。慈恩言勘梵本谓为无第二无第三、译时果谓无二亦无三也(法华义疏,法华玄赞)。
(术语)谓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三道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此为偈文之语。其本文曰:「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诸师解之,其说不一。台家就藏通别圆四教而对简之,成立唯一圆教。馀乘若二若三、训为「馀乘与若二与若三」。馀乘者,指别教,若二者,指通别二教,若三者,指藏通别三教。意谓今之法华时为唯一圆教,不如前华严时(第一时)之兼别教,不如般若时(第四时)之带通别二教,不如方等时(第三时)之对待藏通别三教也。是视二三之数为复数而解之也(法华文句)。三论之嘉祥,法相之慈恩,就三乘而对简之,成立唯一佛乘。故训为「馀乘之若二若三」。馀乘者,总指缘觉与声闻,若二者,别指缘觉,若三者,别指声闻。是以一二三之次第佛乘为第一、缘觉乘为第二、声闻乘为第三。意谓为唯一佛乘,无第二之缘觉乘,亦无第三之声闻乘也。慈恩言勘梵本谓为无第二无第三、译时果谓无二亦无三也(法华义疏,法华玄赞)。
无二平等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之略名。
(经名)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之略名。
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卷,赵宋施护译。金刚界真言之别部。
(经名)六卷,赵宋施护译。金刚界真言之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