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05,分347页显示  上一页  229  230  231  232  233  235  236  237  23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唯蕴无我心
情有理无
现在有体过未无体
理事无碍观
理事无碍法界
理智无碍法身
无禁捉蛇
欲无减
毕竟无
毕竟无常住
虚空无边
虚空有无
虚空无为
虚空无边超越
虚空无垢持金刚
唯蕴无我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所立十住心之第四。入声闻乘修四谛观法,了悟唯有五蕴之法而无人我实体之住心也。
情有理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我法二者仅存迷情之见,于理为无体也。即遍计所执性。
【三藏法数】
情有理无者,即空观对遣有执也。谓观遍计所执,于情则有,于理则无,唯虚妄起,都无体用,正应除遣也。
现在有体过未无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量部之说,谓一切诸法惟现在之时,为实在,于过去与未来为非实在。
理事无碍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法界三观之一。平等之真体为理,有为之形相为事。理如水,事如波,即于平等之理而有万差之事,即于万差之事而有平等之理。观如此事理交彻真俗圆融之义,谓之理事无碍观。(参见:十玄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就是真如,好像水就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这样作观,叫做理事无碍观。
【三藏法数】
谓性静明体曰理,形相分限曰事。故观广大之理,咸归一尘;即了一尘之色,通遍法界。是则融万象之虚相,全一真之明性。理事交彻,无碍圆融,故名理事无碍观。
理事无碍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法界之一。同于理事无碍观。法界者,总称事理之法之语也。(参见:玄门)
【佛学常见辞汇】
四法界之一。与理事无碍观同。
【三藏法数】
谓理由事显,事揽理成,理事互融,故名理事无碍法界。
理智无碍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法身之一。(参见:法身)
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證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如来藏,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梵Dharmaka%ya。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学次第统编】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名法身。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此又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三变化身。义见后章,兹不复及。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所證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无漏者,谓惑业净尽,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无禁捉蛇
【佛学大辞典】
(譬喻)禁者禁制也,捉毒蛇有制法,应以铁杖先押其头,次以手捉其顶,不依此制法,卒尔捉蛇,则为螫死。是譬比丘无观智之制法,漫谈空理,放恣五欲也。出于阿梨吒经。止观二曰:「淮河之北有行大乘空人,无禁捉蛇者。」同辅行曰:「淮北河北邪空之人,滥称大乘,入恶无观。故以无禁捉蛇喻之。禁者制也,术法制物故也。贪欲如蛇,观法如禁,以观观欲如捉蛇。不善四句如无禁。」
欲无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八不共佛法之一。谓济度众生无厌足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八不共佛法之一。
【三藏法数】
谓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
毕竟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龟毛兔角毕竟无者,不同于毕竟空,毕竟空者理性之谈,故不遮毕竟有也。唯识述记二本曰:「毕竟无者,即龟毛等。」
【佛学常见辞汇】
指理性与事相都毕竟空无的事物,如龟毛兔角,就是毕竟空无的事物。毕竟无与毕竟空不同,毕竟空的空是指性空,其外相宛然存在。
毕竟无常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宇宙之万有,其体空无,而毕竟无常住之法也。吾人认万象之体形而以为常也住也,不过为假想妄想耳。
虚空无边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虚空之无边际也。起信论曰:「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
虚空有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胜论立虚空为九实之一,以为有,有部宗亦立为三无为之一,以为有,成实宗,大乘宗皆以为无。(参见:虚空无为)
虚空无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无为之一。有部宗所立有二虚空,一有为虚空,二无为虚空也。凡现于无色像所者,是有为虚空,本来常空者无为虚空也。有为虚空者有分限,有生灭,属于眼识之所见。因是称此为空界之色,为五蕴中色蕴之所摄,六大中空大之所摄。是有为无常也。无为虚空者,无限无际,真空寂灭、离一切之障碍,一切有碍之物体得自在行动于其中者。是属于意识之所缘,为三无为中之虚空无为。世所谓为虚空者,即空界之色。有为虚空也。空界之色,其体性虽不障碍他法,然为他法障碍,现障碍于他有形物体而其体即灭,因此而名为有为。若实之虚空,离于能碍所碍,亦周遍于有形之物体中,常恒不变,是为无为法,以无障碍解虚空之义。俱舍论一曰:「虚空但以无碍为性。由无碍故,色于中行。」正理论一曰:「虚空容受色等有为。」俱舍光记一曰:「空界色,虽非能碍,而是所碍,被馀色碍而开避故其体不生。世言虚空者,于空界色说虚空声。」又曰:「空界复由虚空得有。」大乘义章二曰:「如毗昙。虚空有二:一者有为,二者无为。」【又】大乘六无为之一。唯识论立六种无为,以彼有部所立虚空无为,非实有之法,于佛證得之法性上为六无为相中之一相。法性之体,离诸之障碍,故名之为虚空无为,非别有容受万物之无为虚空也。因而依有部则虚空之语,直指大虚空,依唯识则一者喻语,法性之无为,似大虚空,故名虚空。一者法性,即为虚为空,故名虚空。见唯识论二、同述记二末。
【三藏法数】
虚空即无碍之义。谓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故名虚空无为。
虚空无边超越
【佛学大辞典】
(菩萨)梵名Gaganananta-vikrama,又云越无量虚空。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二行第四位之菩萨也。密号曰广大金刚。形像为黄白色,右手屈臂开肘仰掌,指头向右,左手向内当奶,持三杵,竖左膝,交趺而坐。衣之前端,系于左肘上,下垂下。印相为禅慧檀智,反而相叉,即持地印也。
虚空无垢持金刚
【佛学大辞典】
(菩萨)梵名Gagana%mala-vajradhara,又云虚空无垢执金刚。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二行东边第一位之菩萨也。密号曰离染金刚。形像为肉色,右手屈臂开肘仰掌侧,指端向右,左手竖掌,持一杵,当左奶房。面向右方,坐赤莲华。印相为定慧内缚,舒二风,屈腕,即索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