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05,分347页显示  上一页  225  226  227  228  229  231  232  233  234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无垢识
无没识
南无阿弥陀佛
枝末无明
明度无极
所变无记
知根无所畏
刹那无常
受乐无染愿
皆空无漏
南方无垢世界
南无
南无佛
南无三宝
南无垢
无垢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三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述记三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阿末罗Amala。译曰无垢识。旧译家以为第九识之称,新译家以为第八识净分之称,是不别立第九识故也。唯识论三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同述记三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之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在佛位上,变成清净无垢,为诸无漏法所依止,故名无垢识,又名庵摩罗识。
无没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无相论云:一切诸种,无所隐没,故无没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第八识十八名之一。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无没识者。无相论云:一切诸种子无所隐没,故无没也。」起信论义记中本曰:「阿梨耶及阿赖耶者,但梵言讹也。梁朝真谛三藏训名翻为无没识,今时奘法师就义翻为藏识,但藏是摄藏义,无没是不失义,义一名异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一切有情生命所寄托,在一期无常中,最先来,最后去,并不随生死而消失,故又名为无没识。
南无阿弥陀佛
【佛学大辞典】
(真言)圣财集下谓真言口传六字名字为陀罗尼,五佛种子也,(namo)二字,归命之义,命者常住之寿命大日也,四字,如次第为阿閦,宝生,弥陀,不空成就之四法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Namo’mita%bha%ya buddha%ya又,Namo’mitayus buddha%ya,又作南无阿弥陀(引)佛陀(引)耶,译曰归命无量光觉,无量寿觉。归命于无量寿觉及无量光觉也。净土门称之为六字名号。归命者,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即众生之信心也。无量寿觉或无量光觉者,佛助一切众生行体成就也。盖众生之信心与阿弥陀佛助众生之行体皆具足于此六字内。此谓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也。真言之口传以此名号为陀罗尼,为金刚界五佛。善导观经疏一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佛学常见辞汇】
归命于阿弥陀佛。
枝末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众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相,见相,境界相三细,名为枝末无明。又五住地中,第五之无明住地名根本无明,前四住地即见思之惑,名枝末无明。
【佛学常见辞汇】
从根本无明所生的随烦恼。
【三藏法数】
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瞋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明度无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般若波罗蜜之古译。般若译曰明,波罗蜜译曰度,又曰度无极,新译般若曰慧,译波罗蜜曰到彼岸。无极彼岸者,皆涅槃而名,渡生死海到达涅槃之无极,谓之度无极。一云到彼岸。
所变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记之一。
【三藏法数】
谓根身、种子、器世间三类之境,皆由本识之所变现;以此三境无分别性,故名所变无记。
知根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四无所畏之一。菩萨知了众生之机根而说法,故无所畏怖也。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四无所畏之一,即菩萨知道众生的根基,能够对机说法而无所怖畏。
【三藏法数】
知根者,谓菩萨知一切众生诸根利钝,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
刹那无常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刹那之间,具生住异灭之四相。转变无常也。对一期无常而言。仁王经上曰:「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佛学常见辞汇】
谓在一刹那之短促时间中,就已具有生住异灭的四相,变化无常。
【三藏法数】
梵语刹那,华言一念。而言无常者,谓此一念之心,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停,是名刹那无常。
受乐无染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三十九愿。
皆空无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诸恶皆空寂而清净也。无漏者,离烦恼之垢染而洁白清净也。(参见:无漏)
南方无垢世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龙女成佛之净土名也。法华经提婆品曰:「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南无
【佛学大辞典】
(术语)Namah-Namo,又作南牟,南谟,那谟,纳慕,娜母,南忙,那模,曩谟,纳莫,曩莫。译曰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是众生向佛至心归依信顺之语也。若佛对佛而称南无者,惊怖之义,谓生死之险难甚可惊怖,应悉救济之也。按广韵十一模部:「无莫胡切,南无出释典。」南无之无音模,与有无之无不同。穆天子传曰:「膜拜而受。」一言曰膜,两言即南无也。玄应音义六曰:「南无或作南谟,或言南摸,皆以归礼译之。言和南者讹也。正言烦谈,或言槃谈,此云礼也,或言归命。译人以义安命字。」慧苑音义上曰:「南无,此云敬礼,又云南忙。」义林章四本曰:「古言南牟,即是敬礼。应言纳莫,或纳慕。若言伴谈或云伴题,此云稽首,亦云礼拜,亦云敬礼。讹为和南。」仁王经良贲下曰:「娜谟,此云归命。」释门归敬仪下曰:「言南无者,经中云那谟,婆南等。传梵讹僻,正音槃谈,唐言我礼也。或云归礼。归亦我之本情,礼是敬之宗致也。或言归命者,此义立代于南无也。理事符同,表情得尽。俗有重南无而轻敬礼者,不委唐梵之交译也。」涅槃经疏二曰:「南无,或言救我,或言归命,或言屈膝。」嘉祥法华经义疏四曰:「南无者,归命也,救我也。」法华文句四曰:「南无,大有义。或言度我,度我可施众生。若佛答诸佛度我,义不便。五戒经称惊怖。惊怖者,正可施也。生死险难,实可惊怖。以大救之不得以小济之,惊怖施佛可也。故文云喜称南无佛。喜者得救物仪也。五戒经文云归命。悉施众生耳。」善导观经疏一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名义集四曰:「南无或那谟,或南摩,此翻归命。」大日经疏十曰:「娜母,归命也。」释氏要览中曰:「悲华经云:佛言:南无者,此决定诸佛世尊名号音声。唯识钞云:梵语南无,此翻为名,即是归趣之义也。或云那摩,或曩谟,皆梵音讹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归命、敬礼、归依、救我、度我等义,是众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顺的话。
【俗语佛源】
净土宗提倡持名念佛,作为六字洪名的「南无阿弥陀佛」,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我们有时会看到,常人在表示感激或脱离险境等场合,往往会脱口念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巴利文作namo,梵文作namas,汉语应读作namo,意为归命、归敬。按印度礼仪,低头合掌,口称「南无」,即表示致敬。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载,菩提达摩来到洛阳,自云已一百五十岁,称誉永宁寺精丽无比,在寺中「口唱南无,合掌连日」。「南无」亦作「南膜」、「曩膜」等。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谓:「南无,亦作南膜,或言那模,皆为归礼译之。」(李明权)
南无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Namo buddha%ya,归命于佛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佛学常见辞汇】
归命于佛。
南无三宝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为惊怖时请救于三宝所发之词,后于事出不意时亦发之。三宝者,佛法僧也。
南无垢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南方无垢世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