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05,分347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无闻
无补
无名
无过
得无
无成
无主
无缘
固无
无风
都无
虚无
无迹
无疑
无家
《漢語大詞典》:无闻(無聞)
(1).没有名声;不为人知。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已。” 唐 张祜 《访许用晦》诗:“怪来音信少,五十我无闻。” 金 元好问 《刘远笔》诗:“ 宣城诸葛 寂无闻,前后两 刘 新册勋。”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政绩无闻,抵犯贪暴者,放归田里。”
(2).听不见;没有听到。孟子·滕文公下:“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汉 刘向 说苑·正谏:“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夜中闻鼓鼙之声,不知所来,及出户,则无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国有大赦,则命卫尉树金鸡於闕……案金鸡, 魏 晋 以前无闻焉。”
《國語辭典》:无补(無補)  拼音:wú bǔ
无所助益。如:「无补于事」。也作「无裨」。
《國語辭典》:无名(無名)  拼音:wú míng
1.没有名声。《国语。晋语一》:「为人子者,患不从,不患无名。」
2.没有正当理由。《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所不取。」
3.没有名字、没有名称,或指名字不为人所知。如:「无名英雄」。
《漢語大詞典》:无名之朴(無名之樸)
亦作“ 无名之璞 ”。
(1).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唐 元稹 《镇圭赋》:“苟能据於道而依於德,亦可以执无名之璞而逍遥乎大庭。”
(2).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晋 傅玄 《赠扶风马钧序》:“又 马氏 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
《國語辭典》:无过(無過)  拼音:wú guò
1.没有过失。《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无非、不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小生惯诵经史,教导乡里徒弟,无过是教他学习个孝、弟、忠、信的道理,识认得个三纲五常。」元。杨立斋〈哨遍。世事抟沙嚼蜡套。六煞〉:「五代史止是谈些更变,三国志无过说些战伐。」也作「无故」。
3.不会胜过。《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这一年四季,无过是春天最好景致。」
《國語辭典》:得无(得無)  拼音:dé wú
能不、莫非。表测度语气的语气词。《论语。颜渊》:「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战国策。赵策四》:「曰:『日饮食得无衰乎?』曰:『恃鬻耳。』」
《國語辭典》:无成(無成)  拼音:wú chéng
没有完成、没有成就。如:「一事无成」。《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若其无成,君无辱焉。」唐。杜甫〈客居〉诗:「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藩。」
《國語辭典》:无主(無主)  拼音:wú zhǔ
1.没有君主、领导者。《书经。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三国演义》第一○回:「军士无主,望风奔逃。」
2.没有主人。唐。许棠 成纪书事诗二首之一:「满野多成无主冢,防边半是异乡人。」
《國語辭典》:无缘(無緣)  拼音:wú yuán
1.没有缘分。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正是无缘对面不相逢,有缘千里能相会。」《儒林外史》第三回:「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
2.无由、无从。《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今朔漠既定,宜令南单于反其北庭,并领降众,无缘复更立阿佟,以增国费。」《宋书。卷九三。隐逸传。王弘之传》:「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国语辞典》:固无(固无)  拼音:gù wú
本来就没有。《文选。贾谊。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漢語大詞典》:无风(無風)
(1).没有风。 唐 韩愈 《南山诗》:“无风自飃簸,融液煦柔茂。”
(2).草名。薇衔的别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薇衔:“按 酈道元 水经注云: 魏兴 锡山 多生薇衔草,有风不偃,无风自摇。则吴风亦作无风。”参见“ 无风独摇草 ”。
(3).气象学上指零级风。风速每小时小于1公里,烟直上。
《漢語大詞典》:无风独摇草(無風獨摇草)
草名。产南方。 唐 段公路 北户录·红蝙蝠:“又有无风独摇草,男女带之相媚。”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一·无风独摇草﹝拾遗﹞:“ 珣 曰:‘生 大秦国 及 岭 南,五月五日采,诸山野亦往往有之。头若弹子,尾若鸟尾,两片开合,见人自动,故曰独摇……’ 藏器 曰:‘带之令夫相爱。’羌活、天麻、鬼臼、薇衔四者,皆名无风独摇草,而物不同也。”
《漢語大詞典》:都无(都無)
倘无,若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晚岁躬耕不怨贫,隻鸡斗酒聚比隣。都无 晋 宋 之间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邓广铭 笺注:“‘都无’当作‘倘无’解。 陶渊明 生於 东晋 末年,卒於 刘宋 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於 十六国 统治下……故 稼轩 作此设词,以为若无 晋 宋 之间事,则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分類:都无
《國語辭典》:虚无(虛無)  拼音:xū wú
1.太空、天空。唐。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
2.道家指道的空灵本体。《淮南子。精神》:「虚无者,道之所居也。」《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國語辭典》:虚无主义(虛無主義)  拼音:xū wú zhǔ yì
1.哲学上主张否定一切事物的可能性,真理或真知不可得而有,知识上的真伪、道德上的善恶,没有客观的效验,也没有普遍的标准,称为「虚无主义」。
2.政治上指一种激烈的革命思想。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否定一切政治的权威,主张澈底改革社会制度,使各阶级归于平等,个人有绝对的自由,以破坏现有一切政治、社会组织为宗旨。
《漢語大詞典》:无迹(無跡)
亦作“ 无跡 ”。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國語辭典》:无疑(無疑)  拼音:wú yí
没有疑问,表示断定的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那笔迹从来认得,且词中意思有在,真是拙妻所作无疑。」《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彼时不知府上是那一位做主人,今日说起来,想必是少卿兄无疑了。」
《漢語大詞典》:无家(無家)
(1).没有妻室。《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朱熹 集传:“家,谓以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诗人主客图·清奇雅正主》引 唐 卫準 逸句:“何必剃头为弟子,无家便是出家人。”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咸丰六年》:“其无家者,雇土娼入帐,后以妒争,事闻於 向帅 。”
(2).没有房舍;没有家庭。 汉 班彪 《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唐 罗邺 《出都门》诗:“自觉无家似潮水,不知归处去还来。” 宋 苏辙 《次韵子瞻山村》之一:“与世浮沉真避世,将家飘荡似无家。”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他无家无倚,靠着我船上喫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