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5,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堵简(字 无傲 )
方从义(字 无隅 号 方壶 )
方永龄(字 无尽 )
广宣(名 至讷 字 无言 )
僧善住(字 无住 号 云屋 )
僧寿宁(字 无为 号 一庵 )
释本无(号 我庵 )
释无碍
释无照
释玄鉴(字 无照 )
孙瑾(字 无咎 )
瞻禅师(字 无及 )
王都中(字 元俞、邦翰 号 本斋、无为 清献 )
释水盛(字 竺源 号 无住翁 世称 之为实录 范 )
其它辞典(续上)
白无咎堵简(字 无傲 )
方从义(字 无隅 号 方壶 )
方永龄(字 无尽 )
广宣(名 至讷 字 无言 )
僧善住(字 无住 号 云屋 )
僧寿宁(字 无为 号 一庵 )
释本无(号 我庵 )
释无碍
释无照
释玄鉴(字 无照 )
孙瑾(字 无咎 )
瞻禅师(字 无及 )
王都中(字 元俞、邦翰 号 本斋、无为 清献 )
释水盛(字 竺源 号 无住翁 世称 之为实录 范 )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镇江路金坛人,字无傲。善诗歌。元末为江浙行省检校官。平章庆童遣兵复松江,辟为参谋,后兵败被执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道士,贵溪人,字无隅,号方壶。居上清宫。工诗文,善古隶章草。画山水,极潇洒。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无隅,贵溪人。居上清宫老归江南修道于金客门小洞天自号方壶子又称不芒道人金门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婺州路金华人,字无尽。曾施粥救济饥民,储药以助贫病。元末屡荐不起。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一名至讷,字无言,吴僧。住福岩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松江上海人,字无为,号一庵。住持静安寺。有《静安八咏诗集》。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无为,号一庵,上海人。久主名刹,归吴淞静安寺。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本无。号我庵。台州黄岩人。幼从方山宝禅师于瑞岩薙发进具戒。次依寂照禅师于中天竺命司笺翰。寂照每深加锥劄亦有省处。后有舅氏。本习天台教。挽之更衣。见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从教入禅今古有。从禅入教古今无。一心三观门虽别。水满千江月自孤。师后出世既为澄公法嗣。仍爇一香以报寂照。盖不以迹异二其心也。寂照将入灭时师方主延庆。照乃遗书嘱其力弘大苏少林二宗。馀无他说。师因奠寂照乃拈香云。妙喜五传最光焰。寂照一代甘露门。等閒触著肝胆裂。冰雪忽作阳春温。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气息今犹存。天风北来岁云暮。掣电讨甚空中痕。师后晚年迁杭之上天竺最久。一日无疾端坐而蜕于白云堂。谥曰佛护宣觉宪慈匡道大师。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本无。字我庵。台之黄岩人。从净慈方山落发。依寂照于中天竺。掌纲维。有舅氏老教庠也。挽使更宗。师欣然。就见澄公于演福。力研教部。曰。苟弘道利生。在彼犹在此。庸何伤寂照。惜其去。作偈寄之云。从教入禅今古有。从禅入教古今无。一心三观门虽别。水满千江月自孤。出世为澄公嗣。仍爇一香报寂炤。不以迹异而二其心。寂炤示寂。时师在四明延庆。遗书嘱其力弘大苏宗趣。无他言也。师接书。为设祭拈香云。妙喜五传最光𦦨。寂炤一代甘露门。等闲触著肝脑裂。冰霜忽作阳春温。我思打失鼻孔日。患何气息今犹存。天风北来岁云暮。掣电讨甚空中痕。继住集庆寺。无住上天竺刹竿相望。皆自澄公。一灯分炤云。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本无,号我庵,黄严人。幼从方山宝禅师于瑞岩薙发,进具戒。次依寂照禅师于中天竺,命司笺翰。寂照每深加锥剳,亦有省处。后有舅氏本习天台教,挽之更衣,见湛堂澄于演福,精研教部。寂照惜其去,遂作偈寄之,云:“从教入禅今古有,从禅入教古今无。一心三观门虽别,水满千江月自孤。”本无后出世,既嗣澄法,仍爇香以报寂照,尽不以迹异二其心也。寂照将入灭时,本无方主延庆,照乃遗书嘱其力宏大苏、少林二宗,馀无他说。因奠寂照,乃拈香云:“妙喜五传最光燄,寂照一代甘露门。等閒触著肝胆裂,冰雪忽作阳春温。我思打失鼻孔日,是何气息今犹存。天风北来岁云暮,掣电讨甚空中痕。”晚岁迁上天竺,一日无疾,端坐而蜕于白云堂,谥曰“佛护宣觉宪慈匡道大师”。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无碍。永嘉人。参幻住。久之无省。幻住指见龙渊。一日闻莲香得入。有偈曰。个中消息本寻常。几度无端谩度量。今日疑团百杂碎。西风一阵白莲香。不知其所终。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无照。南诏人。初习教。辨博英发。每曰。吾闻中国有禅宗。使审是耶吾将从其学。使或未当。吾将易其宗旨。由其国万里来。一言而悟彻法源。方图归以倡道。而殒于中吴。春秋仅三十有七也。幻住。祭而哭之以文曰。谓无照。于吾道有所悟兮。真机历掌。其谁敢欺。谓无照。于吾道无所悟兮。大方极目。云胡不迷。笑德山之焚疏钞兮。何取舍之纷驰。鄙良遂之归罢讲兮。徒此是而彼非。惟吾无照总不然兮。即名言与实相。互融交涉而无亏。出入两宗大匠之门兮。孰不叹美而称奇。屈指八载之相从兮。靡有间其毫釐。我阅人之既多兮。求如无照者。非惟今少。于古亦稀。我不哀无炤之亡兮。哀祖道之既隳。而今而后。孰与扶颠而持危。对炉熏于今夕兮。与山川草木。同怀绝世之悲。读此文酸鼻。苟其人非真有大过人者。不足致老子惜之至是也。然南诏之有禅宗。实自无炤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玄鉴,字无照,曲靖人。生即不群,父仕安宁,僚从见之,莫不称诩。然性独高迈,颇厌宦尘。稍长,辞亲出家,往依虎丘寺云岩净剃落。尝与念庵为友,初习教观,善说经论,每登讲席,听者麇至,名著诸方,然未窥别传之旨。因出蜀,游荆楚间,参空庵一及高峰妙,领悟真谛,遍穷知识,两宗之门,多所启发。后叩中峰本,机缘契合,遂为首座,嗣法临济,世次派别,已达二十,已而还滇。本示以诗曰:“狂心未歇为禅忙,万八千程过远方。丧尽目前三顿棒,挥开脑后一寻光。陈年故纸浑无用,今日新条亦渐忘。见说云南田地好,异时归去坐绳床。”“衲僧用处绝罗笼,拶著浑身是脱空。辗破一尘如有旨,拨开万象觅无踪。德山焚疏情先死,良遂敲门路已穷。积劫尘劳忽吹尽,黑龙潭下五更风。”及至滇,止于曲靖真峰山,构庵以栖。傍有龙湫,堕叶触波必遭风雨。鉴安禅制之,龙徒去,遂建正法寺。寻入会城,梁王钦崇殊胜,为创佛严寺居之。云南行省平章达理麻等,力赞其事,当道权要,遐迩缁素,无不皈从,教化盛行。弟子数百,得法者五人而已。不久示寂,阇维之日,梁王车驾戾止,亲观举火,获舍利累累,太息而去。门人瘗灵骨于寺左,塔焉。天日中峰本,复为文诔之,略曰:“佛祖之道,未易坠兮。吾无照,远逾一万八千里江山,以来兹。佛祖之道,失所望兮。吾无照,负三十七春秋而云归。生耶?死耶?果离合兮,非智眼而莫窥。祖意,教意,果同异兮,惟神心其了知。谓无照于吾道无所悟兮,真机历掌,其谁敢欺。谓无照于吾道有所悟兮,大方极目,云胡不迷。笑德山之焚疏钞兮,何取舍之纷驰。鄙良遂之归罢讲兮,徒此是而彼非。惟吾无照总不然兮,即名言与实相,互融交涉而无亏。出入两宗大匠之门兮,孰不叹美而称奇。屈指八载之相从兮,靡有间其毫釐。我门人之既多兮,求如无照者,非唯今少,于古亦稀。我不哀无照之凶兮,哀祖道之既坠。而今而后,孰与扶颠而持危?对炉熏于今夕兮,与山川草木,同怀绝世之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镇江丹徒人,字无咎。父丧,哀毁,停柩四载,衣不解带。继母唐氏患痈,亲吮之;又丧目,舐之复明。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瞻,字无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 【介绍】: 元福宁人,字元俞,自号本斋。世祖时以父荫,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历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诗集。元诗选
都中,字元俞,一字邦翰,福宁州人。父积翁,宋宝章阁学士。降元,授江西行省参政,宣谕日本,遇害海上。都中甫七岁,元世祖给驿券南还,赐平江田八十亩,宅一区。年十七,授平江路总管府治中。秩满,除浙东道宣慰副使,迁荆湖北道。武宗诏更钞法,除江淮泉货监,历郴州饶州两路总管,以内忧去。服阕,除两浙都转运盐使,擢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历迁福建、浙东、广东三道宣慰使都元帅。元统初,命以正奉大夫、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盐使,寻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中道疾作,南归。诏即其家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元俞幼留京师,从许文正公学,知所趋向,尤致力于根本之学。自号曰本斋,有诗集三卷。事母至孝,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章哲撰《本斋王公孝感白华图传》云:公母张氏讳普贵,自号无为。至元甲申,公父闽国忠悯公衔命使日本,没于难,时母年三十,公甫七岁,留侍京师,讣闻,即以贞节自誓,祝发于京之净垢寺为尼,出主平江阳山妙净寺。道行冰雪,寻奉玺书护持,锡号「宏宗圆明佛日大师」,住山几四十年,至治壬戌,趺坐而逝。公闻永嘉心乐周真师有道,延至家,庭设黄箓,以展孝思。越十有四日,像设之筵,瓶簪丹茶,两旬浃矣,其花半萎,中有一萼,天然融结,状类桃实,非花非果,玉质縠章,宛分三脉,日渐以腴,烛之,内外映彻如净琉璃,骇乎优昙钵之一现也。诗之「白华」,岂即此耶!元俞因绘《白华图》,一时张翥、李士行、龚璛、汤弥昌、王寿衍、释大䜣诸公,俱有题咏。按章哲传,称元俞母张氏、父积翁殉国时,元俞已七岁矣,且留侍京师,而元史谓生三岁即以恩授从仕郎、南剑路顺昌尹,七岁从其母叶诉阙下,种种舛错,至以张为叶,尤可笑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饶之乐平范氏子。十七依罗山院尝公。尝使从儒者学。而师每习禅定。且针指出血。书金刚经。尝呵之。师云。学儒可敌生死耶。从度走。谒月庭忠公于蒋山。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及山河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瞳与合为一。污从眦流。亦不知所楚。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摇撼不动。遂发愿云。吾此生不能作佛。当入无间地狱也。傍观者。为之吐舌。俄过匡庐。止东林。复奋云。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夜参。半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之丛。所履之地忽尔平沉。而秋空素月。连娟独炤。返观自身。湛湛澄澄。唯一念不忘耳。洎归罗山。方全体顿现。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越五载。会孤舟济公于蒋山。有所言不契。复往无为。见无能教公。举济言质之。无能云。为汝不解故也。师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皆梦中尔。无能。抚其背而记之云。尔后当大弘吾宗也。师辞去。东游四明天童。已而归息浮梁。既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以栖师。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所。闻师至。悉乘风雷徙去。天历己巳。遣官以聘起师。主西湖之妙果。师弘阐宗旨。震撼四方。学徒一集。至有不远万里而来者。时已行役僧之令。师引退。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遣使者致师。师以老病固辞。淮西廉访使斡公王伦徒。监察御史常公道夫。尤极趍仰。集贤学士傅公立。月湾先生吴公存。与师为世外交甚笃。月湾至有晚始闻道之叹。师常瞩学徒云。凡剃发染衣。当洞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灵灵自炤。岁久月深。具大无畏。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此师生平实證实悟者。故亦用是以诲人也。师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广信祝蕃远尝云。番阳竺源。吴中断崖。其人类孤峰悬崖。可仰望而不可攀跻。人称之为实录。至正丁亥夏四月。召四众戒饬之。引纸膝上书偈。端坐而逝。将葬。是夜有光。如匹练自天际下烛。交相通贯。未几。散布五峰之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凡数十里聚观骇异之。世寿七十有二。僧腊五十又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水盛,字竺源,自号无住翁,姓范氏,乐平人也。母氏徐,生盛时,祥光照室。及成童,以嬉戏为佛事。年十七依罗山院僧常。初就塾师讲习文义,而盛每从静坐习禅定,且刺指濡血书《金刚经》。常呵之曰:“汝不先明文理,顾能深入禅关耶。”盛曰:“学佛了明生死,岂若儒者拘守章句乎。”及受度,谒月庭忠于蒋山,而孤舟济方居首庭,以皖山诲蒙山者诲之。盛抚几叹曰:“吾已见二老矣。”乃端坐一室,以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豪窍,及河山大地咸摄入一念,始觉变易,继凝定双眸,与念为一,汗从背出,亦不知所楚。后三四日,见色闻声渐撼摇不动,乃自信法决可證。因取所携帙,以火焚之,且发愿云:“吾生非深入佛海,当入无间狱也。”闻者惊叹。俄过匡庐,止东林,闻有僧所见不异云门,盛往叩焉。僧以无诚心让之。盛复自厉曰:“今夕必就蒲茵上死尔!”即正襟趺坐,加精进力,如临万人敌,如操滩上舟,不遑他接,夜牛参至极切孤危之际,捐命一跃,不觉如出荆棘,所履之地,忽尔平沈,而秋空素月,娟娟独照,返观自身,湛湛澄澄。唯一念之不忘,犹以坠于断灭,益进弗懈,或静或动,未尝间断。洎归罗山,方全体顿见,十方世界,举皆现前,参之诸祖契證,如镜照镜,坦然明白,自以为开悟。及掌藏钥东林,偶阅“妙喜明心见性非桑门事”之辞,又复致疑,不能释者数日。或谓之曰:“法离唇吻,道绝言诠。子何太滞也。”于是胸中又荡然如洗,然不敢谓已至也。越五年,重晤济于蒋山,济曰:“蒙山尝言栽松道者不具二缘而生,达摩葬熊耳后只履西归,果神通耶,抑法如是也?”盛云:“此形神俱妙而已。”济云:“不然,子他日当知之。”复往无为(州)见无能,教以济所举之言质之。 无能云:“为汝弗解故也。”盛忽大省,尽脱去玄妙知解,历观从前所悟如通宵一梦,梦时非无,及至觉后,绝无所得矣。无能抚其背而祝之曰:“尔后当大弘吾宗也。”盛复辞去,游四明天童。已而归息浮梁之凤游山。时海印如方长荐福,请分座说法。久之,往隐于南巢,巢民柳氏割山地建兰若,延盛居之。地当五峰之下,旧有龙潭五,及盛至,悉乘风雷徙去。元天历己巳,起主西湖之妙果寺,弘阐宗旨,震憾四方,学侣云蒸,有不远数千里而来者。郡守戍将虚己求道,日不暇给。时军书旁午,令僧充役,盛请于郡守刘公,特免其科繇。未几,返南巢故隐,而向慕者愈众,宗藩宣让王累遗使者欲邀致之,以老病固辞。至正丁亥夏四月二十四日黎明,召四众戒勖之,且云:“世尊有言,我今背痛,将入涅槃。吾其时矣。”引纸书偈,端坐而逝。初盛尝自营葬塔于山下,是夜有光如匹练,交烛通贯,顷之,散布峰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数十里聚观,骇之。弟子慧月、慧观等奉遗骨瘗焉。寿七十三,腊五十三。 盛制行峻绝,有壁立万仞之意。每垂三关语以示人,多有不契其机者。然其淬砺学徒,必使洞明诸佛心宗,行解相应,以正悟之境自照,久之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不被生死阴魔所惑。此盖一生实證实悟,故以之诲人,真切如此。所著语录,虞公邵庵既为之序而行之。宋文宪公濂,复捃其事而铭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