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无名子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无名子,理宗时尝作诗嘲林洪冒称和靖七世孙。事见《梅涧诗话》卷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周无所住,原名不详,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淳祐间从林自然、方碧虚学金丹术,撰《金丹直指》一卷。事见影印《道藏》册二四《金丹直指》自序。今录颂十七首。
全宋文·卷八○二八
周无所住,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曾从林自然、方碧虚等承受丹法,得张伯端之传。淳祐间述《金丹直指》一卷(存)。见《金丹直指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隆兴南昌人,俗姓陶,字无文。度宗咸淳间尝主饶州荐福寺。精于禅,亦工诗。有《语录》、《柳塘外集》。
全宋诗
释道璨,字无文,俗姓陶,南昌(今属江西)人。游方十七年,涉足闽浙(《柳塘外集》卷三《送清奚翁序》)。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游东山(同上书卷二《见山楼铭序》)。淳祐八年(一二四八),自西湖至四明,复归径山(同上书卷三《送一侍者归日本序》)。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饶州荐福寺,后移住庐山开先华严寺,再住荐福。为退庵空禅师法嗣。有《柳塘外集》四卷,其中诗一卷(此集宋以来未见著录,清释大雷庆槃访得原本校正,释元宏灯岱因为锓版);又有文集《无文印》二十卷,末附宋维康编《语录》一卷,事见《语录》及妙叶堂刊本《柳堂外集》大雷庆槃序、元宏灯岱跋。 道璨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柳塘外集》为底本,校以清雍正妙叶堂刻本(简称雍正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编为第一卷,辑自《语录》及他书者编为第二卷。
全宋文·卷八○七三
道璨(一二一三——一二七一),字无文,俗姓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早游白鹿书院,从晦静先生汤巾学,甚见称赏。累举进士不第,遂弃而为僧。游历海内外,尝主开先、荐福诸禅刹。多与士大夫交往,张即之、方逢辰诸人甚重之。咸淳七年卒,年五十九。所著有《无文印》二十卷(存)、《柳塘外集》四卷(存)、《无文和尚语录》(存)。见李之极《无文印序》(本集卷首),及自撰《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慈观寺记》诸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宗室。居平江吴江,字无近,一作无逸,号渐磐野老。善画工诗。
全宋诗
赵时远,字无近,一作无逸,号渐磐野老,吴江(今属江苏)人。魏王廷美九世孙(《宋诗纪事补遗》卷九三)。与孙锐(颖叔)有唱和。事见《松陵诗徵前编》卷一。今录诗五首。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无逸,吴江人。自号渐磐野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人,字明德,号静传。理宗景定间榷茶富池,度宗咸淳末为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有《庐山集》、《西湖留咏》。
全宋诗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著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为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为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为第十卷。
全宋文·卷八二五九
董嗣杲,字明德(一作德明),号静传,杭州(治今浙江杭州)人。景定间榷茶九江富池,咸淳末为武康令。宋亡,入山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工诗,今存《西湖百咏》二卷、《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见《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宋诗纪事》卷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无可,号臞山。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历官西台中丞。入元不仕。有《文江讲艺集》。
全宋诗
艾可叔,字无可,号臞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与弟蕙山、弧山并称三艾先生。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入元不仕。事见《江西诗徵》卷二三。今录诗十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0—1303 【介绍】: 名一作功嘉葛剌思。元吐蕃朵甘斯旦麻人。幼从西天竺古达麻失利传习梵文经典,得其法要。世祖中统间,以帝师八思巴荐,见世祖。至元末,以不容于时相桑哥,谪潮州。桑哥败,还大都。后为成宗祷疾,赐与甚厚,诏分御前校尉十人为之导从。
神僧传·卷第九
国师胆巴者。一名功嘉葛剌思。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从西天竺古达麻失利。传习梵秘得其法要。世祖中统间帝师八思巴荐之。时怀孟大旱。世祖命祷之立雨。又尝咒食投龙湫。顷之奇花异果涌出波面。取以上进。世祖大悦。枢密副使月的迷失镇潮。而妻得奇疾。胆巴以所持数珠加其身即愈。又尝为月的迷失言异梦。及已还朝期后皆验。元贞间海都犯西番界。成宗命祷于摩诃葛剌神。已而捷书果至。又为成宗祷疾遄愈。赐予甚厚。且诏分御前校尉十人为之导从。成宗北巡。命胆巴以象舆前导。过云川语诸弟子曰。此地有灵怪恐惊乘舆当密持神咒以厌之。未几风雨大至。众咸惊惧惟幄殿无虞。复赐碧钿杯一。大德七年夏卒。皇庆间追号大觉普惠广照无上胆巴帝师。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胆巴。此云微妙。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孤。依季父。闻经声止啼。年十五六。精通显密诸部。世祖居潜邸。闻西国有绰理哲瓦道德。遣使迎之。时绰瓦已殁。廓丹大王。以师应命。既至。上问曰。师之佛法。比叔何如。对曰。吾叔佛法如大海水。吾所得舌点而已。上笑顾左右曰。种性不凡。遂礼以为师。王公以下。皆秉戒师。宿具灵心。咒语精密。凡有祷祈。感应之疾。如风驰电卷。不可思议。时怀孟大旱。咒之立雨。尝咒食投龙湫。顷之。奇华异果。涌出波面。取以上进。枢密副使月的迷失镇潮。其妻得奇疾。百方无效。师但咒数珠以加其身。不知病之去也。元贞间。海都犯西番界。成宗谋于师。咒之而捷。又以咒水。起上于垂死。上北狩。师象舆在前。过云州。语弟子曰。此地有灵怪。上至必有薄警。当以咒胜之。后果风雨暴至。众咸震惧伏草中。独行幄无少挫挠。初相哥。受师戒。继为帝师门人。为人豪横自肆。师责而不悛。繇是衔之。逮登相位。惧师谠直。因谮之于上。师遂有潮阳之行。相哥既以罪诛。上患股。召师还京。建师子吼道场。七日于内殿。而上愈。言及相哥。师以宿业为对。上以国用不足。欲徵税于僧。师奏曰。昔成吉思皇帝。有国之日。疆土未广。尚免僧徵。今四海混同。万邦入贡。岂因微利而弃成规。倘蠲其赋。则身安志专。庶可勤修报国。上悦而止其事。乙未。被诏住大护国仁王寺。癸卯夏示疾。上遣医候视。师笑曰。色身有限。药岂能留。但问左右。今何时。曰。日午矣。即敛容端坐而逝。上闻悲悼。赐沉檀众香。结塔茶毗。火后开视。顶骨不坏。舍利不知其数。建塔仁王寺。西域秘密之教。以大持金刚为始祖。累传至师。益显著。故有金刚上师之称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馀姚人,字无咎,号半村。度宗咸淳七年进士。为乌程尉。恭帝德祐末归隐从山。元世祖时,访求前宋故臣,遂遁迹湖海。有《半村集》。
全宋诗
厉元吉,字无咎,号半村,馀姚(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进士。为乌程尉。宋亡,遁迹湖海,白首始归。有《半村集》十二卷,已佚。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三有传。
焦养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8—1310 【介绍】: 元东昌堂邑人,字无咎。以才器称。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敷对称旨,以真定路儒学教授超拜典瑞少监。入侍帷幄,陈说古先帝王政治,帝听之,每忘倦。成宗大德初,迁集贤侍讲学士,诏傅太子于宫中。仕至集贤大学士。卒谥文靖。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混丘 无极老人 宝鉴国师 字丘乙。旧名清玢。俗姓金氏。赠佥议评理弘富之子。清风郡人。忠宪王辛亥生。以九山选。首登上七科。弃去徒普觉学。忠烈王下批至大禅师。德陵即政。特授两街都僧统。加大师。子册命师为鉴智王师。两王同枢衣请益。因命住莹源寺。至理二年。移锡于松林寺。年七十三。僧夏六十三。赠谥塔曰妙应。有语录两卷。歌颂杂著二卷。新编水陆仪文二卷。重编指颂事苑三十卷。 近世有大比丘。推明佛祖之道。以开学曰普觉国尊。其徒盖数百千人。而能钻坚挹深。妙契啐啄者。惟宝鉴国师为然。 幼与群儿戏。聚瓦石为塔庙。休则面壁。若有思念。形貌端严。性又慈祥。故亲戚目为小弥陀。十岁投无为寺禅师天镜祝发。以九山选。首登上七科。弃去。从普觉学。自诡非睹阃奥不止。始普觉梦一僧来。自谓五祖演。诘朝师往谒。心独怪之。及是叹其敏而勤。语众曰。吾梦有徵矣。洎嗣席开堂。其师众规绳。讲若画一。而雍容闲雅过之。 德陵谢位。处永安宫。屡遣中使。舆而致之。从容谈道。或至日暮。于是谂国王。以祖宗旧例。册命师为悟佛心宗解行圆满鉴智王师。两王抠衣。前古未有。数年乞退。许之。命住莹源寺。寺本禅院。元贞中为智者宗所有。以师故始复其旧焉。 盥浴说法别众。其略曰。荆棘林中下脚。干戈丛里藏身。今日路头果在何处。白云断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既乃还方丈。据床而逝。师况厚寡言。学无不窥。为诗文富赡。行丛林门中。吴蒙山异禅师。尝作无极说。附海舶以寄之。师默领其意。自号无极老人。 臣闻。佛氏喜言福智修己。而物应者也。缺一于二。不足以自立。宁能信于人乎。师凡七增秩。六锡号。九历名蓝。再住内院。为一国释林之首。受两王函丈之礼。人无异论。咸谓之宜。非所谓福智二严者。畴克如是哉。其撰词刻石。传示后世。臣可以无愧矣(并李齐贤撰碑文)。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文述。字无作。明之慈溪人。自幼不御不洁。读书吾伊。入口辄成诵。既长。从师受五经。纵观子史百家之书。阅佛书。忽心融神会。恍然如素习。即日白父母。愿出家度生死。落发于东溪牧公。得戒于大用諿公。参历至径山元叟端公。亟称赏之。以为有道之器。过净慈。谒海东屿。亦见器许。然俱无所解悟。遂杖策入天童。见怪石奇禅师。与语契合。奇欲倚之以大其家。即令入室侍书。其后砥平石主是山。又掌藏钥。诸山法侣。遂籍籍闻师声誉。咸愿礼迎宣演大法。会凤跃山等慈法席虚。行宣政院。起师主之。俄迁大梅之护圣。二刹皆衰陋。丛林仪范多废缺。师至。申以约束。人人自律。至其为众说法。则脱略窠臼。拨去枝叶。使听者涣然无疑。名缁奇衲。风靡而至。师之名益闻。帝师锡以觉智圆明之号。归老于福昌。辟一轩于寺之左。扁曰舒啸。湖海名德。若断江月江商隐梦堂诸公。皆迎致其中修供养。缙绅之贤者。亦时时过从。为方外友。如柳道传。黄晋卿。危太朴。李季和。尤号知己。年近七旬益畏烦杂。退居花屿湖。当白莲盛开。月色娟好。趺坐一小艇。泛湖水中。清绝如须菩提可画也。居恒必蚤起。礼拜诵持。虽祁寒溽暑不懈。临众甚严。接宾朋则津然。喜见眉目。抵掌笑语。滚滚不能休。有以为问者。师曰。成就后学。不可不肃。客以欢来。故不然也。三山文海郁公。以一钵行四方。每视其去留为重轻。然独从师游湖上。钦重爱恋。久而忘去。盖阅世愈多。而情之所及者愈淡。乃更求深山密林。浩然长往。使人投筇顿足。以想见其风裁。皇庆二年九月。示疾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平江路人,字子虚。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元诗选
宋逸士无(亦作无。)无字子虚,旧以晞颜字行,名名世,家于晋陵。以兵乱迁吴,冒朱姓。至元辛巳,其父国珍领征东万户案牍,适病痿,无丐以身代,许之。入海抵竹岛,风雹交作,随惊涛上下。经高丽诸山,罹沉痾,瘦骨柴立,未尝废吟咏。岁丁亥,中丞王西溪举茂才,以奉亲辞。子虚初侍亲西江,从欧阳巽斋学。壮岁负气,视富贵若不经目。性畏酒,处众多漠然。遇故人,辄抵掌剧谈,绝倒而后已。自为《吴逸士铭》曰:「无生宋景定庚申,髫年斡流东西,时虽抢攘而学不怠。乙亥世变,旧业俱废。游方遐览,寸阴靡留;谷隐岩栖,暮景将迫。淟涊随时,以微吟自怡。得瘗骨先人冢傍,见高曾于地下,幸已。」时子虚年八十有一,至正庚辰岁也。赵子昂称其诗风流蕴藉,皆不经人道语。邓中父云:其大篇如天孙织绡,云经雾纬,自出机轴。小律则日光虹彩,浑然金璧。秾丽缜密而不艳,含郁静婉而不怨。其深于唐之变也。冯海粟与知最晚,一见其《翠寒集》,亟序而锓之。谓如「承恩金马诏,失意玉环词」,「落月今谁吊?长庚夜自明。」虽使太白复生,亦当为子虚击节。子虚诗雅秀绝伦,宜为当时名辈所推重也。他如《啽呓集》一卷,杂咏古人轶事,于文山、叠山、陆君实、韩氏诸作,尤有馀悲焉。邓中父所谓议论讽刺,探赜阐幽,又不当徒以诗论之矣。
全宋诗
宋无(一二六○~?),原名尤,字晞颜,宋亡后易名,改字子虚,吴(今江苏苏州)人。少从欧阳守道学,致力于诗。入元,随欧阳至台州,识邓光荐,为邓器重。曾举茂才,以奉亲辞。以诗跋涉南北,世祖至元末至燕,识赵孟頫,赵为其诗作序。晚年隐居翠寒山,自删定其诗为《翠寒集》。卒年八十馀。事见本集卷首赵孟頫序。顺帝至元二年(一三三六)自序,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宋季忠义录》卷一五有传。 宋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毛氏汲古阁《元人十集》本(简称汲古阁本)。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子虚,商丘人。
罗知悌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7 【介绍】: 宋末元初钱塘人,字敬夫,一作子敬,号太无。精医术,得刘完素门人荆山浮屠之传,旁通李呆、张从正之说。理宗时入宫为内侍,甚见宠厚。宋亡被掳至燕京,得赐外居,闭门研求医学。治病多效,乐于济人。晚好静,传其学于朱震亨。后人辑有《罗太无先生口授三法》。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先睹。字无见。姓叶氏。世为天台仙居显族。生于宋咸淳间。资性秀颖。幼绝腥醲。嗜读书。过目成诵。父母素期以儒业成家。会沙门东洲善公者。过而识之。曰。此法器。宜无滞乡里。父母诺之。从古田垕和尚薙染。即事遍参。见藏室珍公于天封。方山宝公于瑞岩西庵。而往来二公间。虽有所契。未臻其极。遂筑室华顶峰。精苦自励。一日作务次。涣然发省。平生凝滞。当下冰释。乃走西庵呈所解。山以偈印之。辞还华顶。山不能留也。华顶高寒幽僻。人莫能久处。惟师一坐四十年。足未尝辄越户限。于方丈中。搆娑罗轩。开导学者。梦堂噩公序曰。至元大德间。无见睹禅师。以方山宝公之道唱东南。于是天下英俊之俦。高洁之侣。雄豪魁杰之伦。闻其风而神驰。觏其迹而心服。莫不襆肩[尸@憍]足。忍饥渴。冒寒暑。形骈影属。以趋座下。禅师。则呴之喻之。又从而呵怒之。凭之凌之。又从而抚矜之。飞而上。吾矰缴之。走而下。吾网罟之。吾惟其得而已。于弋椓之勤奚恤。金之锻也器成。木之斲也材就。宜其弃荣华而甘淡泊。黜聪明而返醇朴。靡然而就。弟子之列。莫之牴牾也。以元元统甲戌五月望日。遗书谢道侣。说偈跏趺而逝。阇维。白乳如注。舍利凝积成五彩。瘗于寺之西偏。锡号真觉。塔曰寂光。门人辈。集其法语偈顿等成一卷。金华黄溍为序。刻而行之。师操行卓绝。邈在霄汉。下视尘凡。故及门。皆切实生死之士。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无极导禅师者。吴兴赵氏子。宋宗室也。母计氏。素慕佛乘。咸淳四年十月。将诞。梦白光盈室者三夕。师之生。未尝啼哭。元兵下江南。居民逃散。母𢹂之匿苫中。游兵俘母去。父求之遇害。某氏怜其孤儿育于家。稍长。常语人曰。谁无父母。吾父死将奈何。母被俘而北。吾愿毕此生以求见。不然何以生于天地间耶。啼泣。誓于观音大士。日暮必二千拜。期以见母。凡艺事。苟可款曲近人者。虽至污贱甘为之。遂隐于刀镊。以行走十寒暑。至河间之乐寿县。有老翁示其处。盖贵宦家。见母而不能辩。师乃称己乳名。与内外族姻。抱持恸哭。哀动路人。母曰。吾不幸至此。朝夕祷天乞归。此虽富贵。从汝归死足矣。然居此久。容徐图之。踰年言于官。而后奉母以南。因请曰。母子相离二十有三年。幸而见母。皆佛菩萨力。乃制竹舆。坐母其上。负戴以行。十步则辍而拜。至普陀洛伽山而返。犹以未足以报亲。报亲莫如入道。遂从铁山琼禅师落发。咨叩玄要。深坐崖庵。昼则以菅。夜则霜露凝寒。豺虎交前弗顾也。及庵信公。说法道场山。侍母进谒。益夺烈坚忍胁不傅席。过杭之净慈。值无有元公。与语器之。偶泛湖闻渔歌。脱然有省。走證元公。公隔窗语师曰。此间无尔栖迹处。师拂衣去。寻筑慈照庵于弁山之阳。母以念佛三昧终于庵。既葬。一夕空中有白衣人语曰。缘在宜兴。乃得玉峰于万山之中建寂炤禅院。又于邑东北。作中隐院。接云水往来者。宜兴之人。翕然宗之。以至顺三年正月六日。无疾趺坐而化。世寿六十五。僧腊三十。阇维。舍利无算。分塔于寂炤中隐二处。左丞危素。为之铭曰。建炎渡江乘六龙。维城布护多其宗。吴兴近辅友徐隆。熊罴奄至迅如风。孤儿父母迍苫中。父死母俘儿莫从。天地远。河山重。呱呱夜哭天蒙蒙。归依大士极严恭。隐身刀镊冀母逢。十年瀛州睹音容。迎归苕霅欢声同。一朝剪发辞樊笼。禅林叩击师琼公。歘聆渔歌万念空。前后际断无初终。西游荆溪隐玉峰。寂而能炤真圆通。岩岩两塔树柏松。史氏著铭示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