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93,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法界无边智
法界无差别论
法无我
法无我智
法无碍智
法无碍解
法无别真如
法无去来宗
无垢识
无没识
南无阿弥陀佛
枝末无明
明度无极
所变无记
知根无所畏
法界无边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种智之一。众生色心之诸法,即是法界,此法界广大无边际,谓之法界无边。周遍此法界之智,谓之法界无边智。
【三藏法数】
谓知众生色心诸法,即是法界,充遍一切世间,无有边际,是名法界无边智。
法界无差别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明菩提心。本论之疏著如下:法界无差别论疏一卷,唐法藏撰。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科文一卷,宋普观录。法界无差别论疏领要钞二卷,宋普观述。
法无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无我)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二无我)
【三藏法数】
谓由揽父母之遗体,四大假合而成五阴之身。若一一分别推求,皆悉空无所有。凡夫不了,妄执此身为我,馀身非我。若了四大本空,五阴非有,则所执之我亦不可得。故金光明经云:五阴舍宅,观悉空寂,是名法无我。(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法无我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无我智)
法无碍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无碍解又名法无碍智。(参见:四无碍解)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法无碍解。(参见:四无碍解)
【三藏法数】
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
法无碍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无碍解)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无碍解)
法无别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真如之一。(参见:真如)附录。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法无去来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判十宗之一。其宗义如小乘中大众部谓惟一切诸法中现在法及无为法有实体,而过去未来之法无也。
【三藏法数】
谓此宗计一切现在法是有,计过去未来之法俱无,是为法无去来宗。
无垢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论三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述记三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立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阿末罗Amala。译曰无垢识。旧译家以为第九识之称,新译家以为第八识净分之称,是不别立第九识故也。唯识论三曰:「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同述记三末曰:「唯无漏依,体性无垢,先名阿末罗识,或名阿摩罗识。古师之为第九识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在佛位上,变成清净无垢,为诸无漏法所依止,故名无垢识,又名庵摩罗识。
无没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赖耶识之别名。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无相论云:一切诸种,无所隐没,故无没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第八识十八名之一。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无没识者。无相论云:一切诸种子无所隐没,故无没也。」起信论义记中本曰:「阿梨耶及阿赖耶者,但梵言讹也。梁朝真谛三藏训名翻为无没识,今时奘法师就义翻为藏识,但藏是摄藏义,无没是不失义,义一名异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一切有情生命所寄托,在一期无常中,最先来,最后去,并不随生死而消失,故又名为无没识。
南无阿弥陀佛
【佛学大辞典】
(真言)圣财集下谓真言口传六字名字为陀罗尼,五佛种子也,(namo)二字,归命之义,命者常住之寿命大日也,四字,如次第为阿閦,宝生,弥陀,不空成就之四法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Namo’mita%bha%ya buddha%ya又,Namo’mitayus buddha%ya,又作南无阿弥陀(引)佛陀(引)耶,译曰归命无量光觉,无量寿觉。归命于无量寿觉及无量光觉也。净土门称之为六字名号。归命者,众生一心仰赖阿弥陀佛,即众生之信心也。无量寿觉或无量光觉者,佛助一切众生行体成就也。盖众生之信心与阿弥陀佛助众生之行体皆具足于此六字内。此谓机法一体之南无阿弥陀佛也。真言之口传以此名号为陀罗尼,为金刚界五佛。善导观经疏一曰:「言南无者即是归命,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观无量寿经曰:「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佛学常见辞汇】
归命于阿弥陀佛。
枝末无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根本无明而得名。起信论谓众生不达一法界之理忽然妄念微动,谓之根本无明,依此根本无明而起之业相,见相,境界相三细,名为枝末无明。又五住地中,第五之无明住地名根本无明,前四住地即见思之惑,名枝末无明。
【佛学常见辞汇】
从根本无明所生的随烦恼。
【三藏法数】
谓心、心所法相应而起,即有贪瞋慢疑见等烦恼,是为枝末无明。(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
明度无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般若波罗蜜之古译。般若译曰明,波罗蜜译曰度,又曰度无极,新译般若曰慧,译波罗蜜曰到彼岸。无极彼岸者,皆涅槃而名,渡生死海到达涅槃之无极,谓之度无极。一云到彼岸。
所变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记之一。
【三藏法数】
谓根身、种子、器世间三类之境,皆由本识之所变现;以此三境无分别性,故名所变无记。
知根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四无所畏之一。菩萨知了众生之机根而说法,故无所畏怖也。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四无所畏之一,即菩萨知道众生的根基,能够对机说法而无所怖畏。
【三藏法数】
知根者,谓菩萨知一切众生诸根利钝,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故于众中说法得无所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