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色(無色)
(1).没有颜色。《淮南子·原道训》:“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於无,实出於虚。”
(2).谓失去光彩。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同云映其无色,阳光沉而减暉。” 唐 高适 《东征赋》:“天地无色,风尘溃乱。”
(3).犹言面失人色。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4).指无色界。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无色之外,方为化域;非想之中,犹称火宅。”法苑珠林卷八七:“自餘第四禪,其亦不定。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参见“ 无色界 ”。
《國語辭典》:无色界(無色界)  拼音:wú sè jiè
佛教用语。佛教宇宙观三界之一。指没有形色的生存状况。无色界又可分成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个范畴,是修行禅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无色所属界,说名『无色界』。」
《國語辭典》:无色界(無色界)  拼音:wú sè jiè
佛教用语。佛教宇宙观三界之一。指没有形色的生存状况。无色界又可分成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个范畴,是修行禅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无色所属界,说名『无色界』。」
《國語辭典》:三界  拼音:sān jiè
佛教谓生死往来之世界有三:一曰欲界,有淫欲、食欲,有情之所住,自六欲天,下至无间地狱,称为「欲界」。二曰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在欲界之上,离二欲有情之所住,四禅天,或立十六天、十八天。三曰无色界,无色、无物、无身,有四无色,称为「四无色天」或「四空处」。
《漢語大詞典》:无色界天(無色界天)
佛教语。即所谓极乐世界。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夫佛家之説,有肉界天,有色界天,有无色界天,若佛家所谓极乐世界者……盖宗动天中有一大地,为极清极虚之境,即是无色界天。”参见“ 无色界 ”。
《國語辭典》:无色界(無色界)  拼音:wú sè jiè
佛教用语。佛教宇宙观三界之一。指没有形色的生存状况。无色界又可分成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个范畴,是修行禅定者才能往生的世界。《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无色所属界,说名『无色界』。」
《分类字锦》:无色可并(无色可并)
李商隐 荷花诗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分类:荷花
《漢語大詞典》:无声无色(無聲無色)
没有声音和色彩。形容平淡不动人。《新华月报》1965年第9期:“影片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而把它写得冷冷清清,无声无色。”
《国语辞典》:四无色天(四无色天)  拼音:sì wú sè tiān
佛教用语。佛教宇宙观中四种没有物质性的天界。在此没有国土、宫室、身体等物质的存在。是修四无色定的修行者死后往生之处。四无色天为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也称为「四空天」、「四空处」。
《國語辭典》:黯然无色(黯然無色)  拼音:àn rán wú sè
黯淡而失去光彩。如:「面对眼前悽惨的景象,他不禁黯然无色,俯首不语。」也作「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