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无终(無終)
(1).没有终止;没有穷极。《庄子·则阳》:“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南朝 齐 明僧绍 《正二教论》:“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靡应非身,尘劫非遐,此其所以为教也。”
(2). 三国 魏 田畴 志行卓越,隐居 无终山 。后人因以为隐逸之典。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辞家夙严驾,当往志 无终 。”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 郭泰 辞徵虚有道, 田畴 抗节隐 无终 。”
(3).古代 山戎 国名。 春秋 时分布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东,后迁至 河北省 玉田县 西北 无终山 ,因山而得名。《左传·襄公四年》:“ 无终子 嘉父 使 孟乐 如 晋 ,因 魏庄子 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 戎 。” 杜预 注:“ 无终 , 山戎 国名。”
(2). 三国 魏 田畴 志行卓越,隐居 无终山 。后人因以为隐逸之典。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辞家夙严驾,当往志 无终 。”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 郭泰 辞徵虚有道, 田畴 抗节隐 无终 。”
(3).古代 山戎 国名。 春秋 时分布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东,后迁至 河北省 玉田县 西北 无终山 ,因山而得名。《左传·襄公四年》:“ 无终子 嘉父 使 孟乐 如 晋 ,因 魏庄子 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 戎 。” 杜预 注:“ 无终 , 山戎 国名。”
《漢語大詞典》:不穷(不窮)
(1).无穷尽;无终极。《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惟工匠之多端,固万变之不穷。”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其仁与义,磊磊然横天地冠古今不穷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愈出愈幻,不穷於术。”
(2).不陷于困境。《孙子·地形》:“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梅尧臣 注:“无所不知,则动不迷暗,举不困穷也。”《孔子家语·三恕》:“今欲身亦不穷,道亦不隐,为之有道乎!”
(3).不停止。《礼记·儒行》:“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 郑玄 注:“不穷,不止也。”
(4).远离或排斥不肖之人。《逸周书·常训》:“丑明乃乐义,乐义乃至上,上贤而不穷。” 孔晁 注:“穷谓不肖之人。”
(2).不陷于困境。《孙子·地形》:“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梅尧臣 注:“无所不知,则动不迷暗,举不困穷也。”《孔子家语·三恕》:“今欲身亦不穷,道亦不隐,为之有道乎!”
(3).不停止。《礼记·儒行》:“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 郑玄 注:“不穷,不止也。”
(4).远离或排斥不肖之人。《逸周书·常训》:“丑明乃乐义,乐义乃至上,上贤而不穷。” 孔晁 注:“穷谓不肖之人。”
生死无始无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下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于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理之当然也。然圆教十界为性具,非赖无明之造作,无明者,不达其十界之性之迷情也,依此迷情修起照明之性恶,而为杂秽之九界,是曰法本妙。粗由物情。故于我虽有迷悟之别,于法则无有增损,因而于佛界九界宛然,得应现于九界,而自在垂化用也((参见:性恶))。
(术语)依上所说无明无始之理,生死之无始,其理分明。但无终依别圆二教而异其义,别教已下为有终,以断九界而入佛界故也,圆教性具十界,则至佛界,尚存九界,生死无终也,但修恶转归性恶,于其体性无有一增减。盖无明为缘而造起九界者,别教之权说也,依此说,则无明断尽,九界亦灭无,理之当然也。然圆教十界为性具,非赖无明之造作,无明者,不达其十界之性之迷情也,依此迷情修起照明之性恶,而为杂秽之九界,是曰法本妙。粗由物情。故于我虽有迷悟之别,于法则无有增损,因而于佛界九界宛然,得应现于九界,而自在垂化用也((参见:性恶))。
众生无始无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体既为法身,则法身无始无终,众生亦无始无终也。且众生无始,以无明无始故也。(参见:无始无明)
(术语)众生之体既为法身,则法身无始无终,众生亦无始无终也。且众生无始,以无明无始故也。(参见:无始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