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自找罪受  拼音:zì zhǎo zuì shòu
自己无端招惹麻烦,惹祸上身。如:「你这样无疑是自找罪受,何苦去招惹他。」也作「自找苦吃」。
《国语辞典》: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匹夫无罪,怀璧为罪)  拼音:pǐ fū wú zuì,huái bì wéi zuì
因拥有璧玉而无端招来祸害。《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昭甄皇后传》:「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也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国语辞典》:差动滑车(差动滑车)  拼音:chā dòng huá chē
一种轻便的起重机。用一根无端链绕经三个链轮,其中两个大小不等的链轮装成一体,挂在机架上,欲吊起之重物则挂在动链轮上,拉动链条,可将重物吊起。
《國語辭典》:坏话(壞話)  拼音:huài huà
毁谤或攻讦他人的言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因在制台跟前,狠狠的说了他些坏话。」
《國語辭典》:忽剌八  拼音:hū là bā
突然、一下子。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三折:「忽剌八梦断碧天涯,空没乱无绪无情。」也作「忽剌巴」。
分類:突然无端
《漢語大詞典》:横录
谓无端定罪。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歷十餘年,时所在劫盗, 昭之 被横録为劫主,繫狱 餘杭 。”
分類:无端定罪
《國語辭典》:横枝儿(橫枝兒)  拼音:héng zhī ér
1.旁出的枝条。比喻不相干的外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瞅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著紧。」
2.比喻无缘无故。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驴背上偏潇洒!著什么紧横枝儿救拔。」
《國語辭典》:好端端  拼音:hǎo duān duān
1.情况良好、很正常。《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母亲请免伤心,儿子现在是好端端的见父母来了。」
2.无缘无故。《红楼梦》第三三回:「好端端的,你垂头丧气,瞎些什么?」
《國語辭典》:不来头(不來頭)  拼音:bù lái tóu
无端,没来由。《荡寇志》第一三回:「云亲家为人心肠耿直,性如烈火,素来又看不起高封,不来头与高封闹起来,这祸愈速。」
《漢語大詞典》:池鱼之虑(池魚之慮)
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罗店镇志》:“讹传 丁国恩 率大兵会剿 罗店 ,盖以吾镇贼曾踞作巢穴,人人抱池鱼之虑,一时惊惶无措,各扶老携幼避匿四乡,半皆露宿。”参见“ 池鱼之殃 ”。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國語辭典》:束装盗金(束裝盜金)  拼音:shù zhuāng dào jīn
汉代直不疑官居郎位时,有同僚返乡,误持其同舍郎之金离开,后同舍郎发觉,怀疑是直不疑所盗,直不疑并不辩解,另买金赔偿,直到返乡者回来,归还误拿之金,方真相大白。典出《汉书。卷四六。直不疑传》。后以比喻无故受人怀疑。南朝宋。颜延之 庭诰:「况动容窃斧,束装盗金,又何足论也。」
分類:无端见疑
《漢語大詞典》:乱下风雹(亂下風雹)
无端发脾气。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 关云长 听的闹,他可便乱下风雹。” 明 无名氏 《桃符记》第二折:“他端的乱下风雹。”亦作“ 乱下风颮 ”。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四折:“他待显耀雄豪,乱下风颮。”
《國語辭典》:魔驼(魔駝)  拼音:mó tuó
逍遥或消磨时间。《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你们休只管魔驼!快收拾做后晌的饭,怕短工子散的早!」
《國語辭典》:酩子里(酩子裡)  拼音:mǐng zi lǐ
1.暗地里。《董西厢》卷三:「从自斋时,等到日转过,没个人偢问,酩子里忍饿。」元。曾瑞〈一枝花。银筝暗麝尘套。二煞〉:「拣一个可意的冤家,酩子里由伊驱驾。」也作「闵子里」、「冥子里」、「瞑子里」。
2.突然的。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他酩子里丢抹娘一句,怎人模人样,做出这等不君子,待何如?」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他酩子里纽回胭颈,没揣的转过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