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自在 拼音:zì zài
1.自任己意而毫无阻碍。《汉书。卷八六。王嘉传》:「大臣举错,恣心自在,迷国罔上,近由君始,将谓远者何!」唐。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左右媵侍,常蒙假与颜色,人人莫不自在。」
2.佛教用语:(1)谓自由舒适。《法集要颂经》卷二:「除冥超神仙,善获得自在。」(2)自我决定主宰。《中论》卷四:「人在众中愧于涎出,而涎强出,不得自在,当知无我。」《金七十论。卷上》:「譬如父存时,儿不得自在。」(3)印度称创造宇宙的天神,在佛教为天神之一。《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九九:「若谓自在更待馀因方能生者,便非自在如馀因故。」
2.佛教用语:(1)谓自由舒适。《法集要颂经》卷二:「除冥超神仙,善获得自在。」(2)自我决定主宰。《中论》卷四:「人在众中愧于涎出,而涎强出,不得自在,当知无我。」《金七十论。卷上》:「譬如父存时,儿不得自在。」(3)印度称创造宇宙的天神,在佛教为天神之一。《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九九:「若谓自在更待馀因方能生者,便非自在如馀因故。」
《國語辭典》:自在 拼音:zì zai
舒畅、快乐而不受拘束。《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儒林外史》第五四回:「每日测字的钱,就买肉吃,吃饱了,就坐在文德桥头测字的桌子上念诗,十分自在。」
《漢語大詞典》:无滞(無滯)
(1).没有障碍;通行无阻。 南朝 梁 陶弘景 《〈发真隐诀〉序》:“昔在人间,已钞撰《真经》修字两卷……今更反復研精,表里洞洽,预是真学之理,使了然无滞。” 唐 戎昱 《送僧法和》诗:“达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宋史·乔维岳传》:“ 维岳 始命创二斗门於 西河 第三堰……建横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无滞。”
(2).指言辞流畅无碍。《后汉书·党锢传·刘祐》:“﹝ 祐 ﹞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南史·谢几卿传》:“﹝ 几卿 ﹞年十二,召补国子生…… 俭 承旨发问, 几卿 辩释无滞, 文惠 大称赏焉。”《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每临轩,多命宣勑,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3).谓厉行而不拖拉。《周书·柳带韦传》:“﹝ 带韦 ﹞凡居剧职十有餘年,断处无滞,官曹清肃。”
(2).指言辞流畅无碍。《后汉书·党锢传·刘祐》:“﹝ 祐 ﹞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南史·谢几卿传》:“﹝ 几卿 ﹞年十二,召补国子生…… 俭 承旨发问, 几卿 辩释无滞, 文惠 大称赏焉。”《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每临轩,多命宣勑,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
(3).谓厉行而不拖拉。《周书·柳带韦传》:“﹝ 带韦 ﹞凡居剧职十有餘年,断处无滞,官曹清肃。”
《漢語大詞典》:妙辩(妙辯)
《漢語大詞典》:七辩(七辯)
佛教谓解说佛法的七种辩说之才。亦泛指种种无碍辩才。语本《大智度论》卷五五:“於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説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説无尽辩。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絶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説法,名随应辩。説趣涅槃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説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园讲颂序》:“抠谈永日,讲道终朝;宾从无声,芳香动气;七辩悬流,双因俱启;情游彼岸,理惬 祗园 ;灵塔将涌,天华乍落。”《敦煌变文集·维麾诘经变文》:“必知菩萨,问得 维摩 ,二空之理既同,七辩之词不异。”
《漢語大詞典》:阿伽
(1). 北齐 高长弼 的小名。《北齐书·阳州公永乐传》:“ 永乐 弟 长弼 ,小名 阿伽 。性粗武,出入城市,好殴击行路,时人皆呼为 阿伽郎君 。”
(2).佛教语。无碍之意。《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阿伽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伽。”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四:“阿伽。伽,此云碍;阿有二义,或言无,或云极,犹含两释,故立本名也。”
(3).即阿伽陀药。 清 卓发之 《祴园嫘史·药草畦》诗:“痼疾无烦疗,阿伽秀满畦。《法华》吐新蕚,一任白云迷。” 卓尔堪 注:“西域以阿伽一药总治诸病。”参见“ 阿伽陀药 ”。
(2).佛教语。无碍之意。《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阿伽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伽。”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四:“阿伽。伽,此云碍;阿有二义,或言无,或云极,犹含两释,故立本名也。”
(3).即阿伽陀药。 清 卓发之 《祴园嫘史·药草畦》诗:“痼疾无烦疗,阿伽秀满畦。《法华》吐新蕚,一任白云迷。” 卓尔堪 注:“西域以阿伽一药总治诸病。”参见“ 阿伽陀药 ”。
《國語辭典》:游戏三昧(遊戲三昧) 拼音:yóu xì sān mèi
1.佛教称修行者达到自在无挂碍,且心念纯净无染的境界。《景德传灯录。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后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
2.形容一个人,放浪形骸,游戏人间的生活态度。《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只因他一生所遭不偶,拂乱流离,一团苦志酸心,便酿成了这等一个遁迹空山,游戏三昧的样子。」
2.形容一个人,放浪形骸,游戏人间的生活态度。《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只因他一生所遭不偶,拂乱流离,一团苦志酸心,便酿成了这等一个遁迹空山,游戏三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