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僧无碍 朝代:北周至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645 【介绍】: 隋唐间僧。润州建业人,生于成都,俗姓陈。十岁入学,随闻不忘,寻于长安出家。北周毁佛时,退迹陆沉。隋初出住秦州永宁寺。寻入长安,研习群经。复归秦陇。文帝开皇十年,为永宁寺任。炀帝大业二年,召入洛阳,于四方馆刊定佛法。复西归,炀帝曾赐彩百段。隋末秦州乱,入京住庄严寺。唐高祖武德八年归秦州,以禅习为务。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其先中州陈氏。晋永嘉南渡。寓建邺。父旷。为梁元帝学士。承圣元年。遂生碍于成都。神姿特异。见者知为今器。九岁能应对。十岁入家塾。辄强记不废忘。尝至长安。道安法师。与语。奇之。劝使出家。始习太子应瑞经。追慕不自胜。至于涕泣。天和三年。以周武纳后。恩获薙落。建德三年。诏废教。因陆沈尘埃中。然戒操愈益谨。隋开皇初。遂与兴复。诏住永宁寺。即趋齐。依超法师。听智度论。未几。入长安。学十地阿毗昙等。时兴善体法师。方开大论。命摄讲义无拥滞。而文句或稍遗失。于是极昼夜。熟诵本文六十卷。而心疾作矣。寻归永宁以医。十年总管河间王俾知寺任。大业二年。诏刊定佛法于洛阳四方馆。五年炀帝西征。过之召见。劳问赐予有加。十三年。唐受隋禅。至京师住庄严寺。众以其识达。请知寺任。如永宁。非其好也。武德八年。反永宁以无相理观。调伏心疾。贞观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无所痛是而终。春秋八十四。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习禅六
释无碍。姓陈氏。有晋永嘉。中原丧乱。南移建业。父旷梁元帝徵蕃学士。以承圣元年碍生成都。神姿特异知有济器。九岁便能应对。十岁入学随闻不忘。入长安遇姚秦道安法师。安与语怪其意致。劝令出家。即依言欣喜。令诵太子瑞应经。思寻圣迹哀泣无已。天和三年。周武皇后入朝。投名出家先蒙得度。虽有弱冠戒操逾严。建德三年。法门大坏随缘陆沈。乃值泥涂情逾冰王。开皇开法即预搜扬。便住永宁。于齐大德超法师所听智度论。一闻教义神思豁然。财食顿清形心俱遣。又入长安学十地阿毗昙等。时休法师于兴善寺命讲大论。辩析分明义端无拥。然于文句颇滞弘通。因诵本文获六十卷。因抱心疾奖众斯睽便还秦陇。开皇十年。总管河间王。特屈寺任统御遗法。大业二年。召入洛阳。于四方馆刊定佛法。后还永宁依前纲理。大业五年。炀帝西征。躬受劳问赐䌽二百段。十三年州破入京住庄严寺。众以素知寺任识达机缘还欲请之。任非所好。以武德八年还返故寺。以无相观而自调伏。贞观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无疾而终。春秋九十四。道俗哀恸。若丧厥亲焉。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诗僧
无碍智国师。戒膺讲道外。游刃于文章。睿王邀入大内。苦请留。师作诗云。圣敕严明辞未得。岩猿私鹤别江东。多年幸免鱼吞饵。一旦翻为鸟在笼。无限旅愁宫里月。有明归梦洞中风。不知何日君恩报。瓶锡重回对碧峰。即往太白山卜居将终焉。上复遣使徵之。屡诏不受(补闲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40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似矩,号无碍居士。李撰子。徽宗崇宁二年进士。任监察御史。使辽,还,建议促辽金相攻。金兵入侵,与李纲议不合,罢去。旋除刑部尚书,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宁府,因杜用等叛,坐贬秩。高宗至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侍读。吕颐浩视师,用为参谋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后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全宋诗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号无碍居士(《吴郡志》卷三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进士。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贺正旦使,还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出知光、鄂二州,复召为给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河东宣抚副使、知陕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宁府。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权知绍兴府,历知平江、静江二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号无碍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弥逊弟。崇宁三年登进士第。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历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尚书、河东宣抚使。建炎初知淮宁府,入为吏部侍郎,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待读,出知平江府。被劾夺职,起知静江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释梵安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二
梵安,赐号慧通无碍大师,绍兴中任临安府僧正。
真应无碍
【三藏法数】
真即遮那真身也,应即释迦应身也。真身是体,应身是用。全体起用,用即是体。故释迦、遮那,圆融自在,本无二体。经云:如来真身本无二,应物分形满世间,是为真应无碍。(遮那,梵语具云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梵语释迦,华言能仁。)
分圆无碍
【三藏法数】
分即支分,圆即全身。谓支分不碍全身,全身不碍支分。故遮那一一身分,手足眼耳,乃至一毛,皆有舍那全身。经云:佛身一切相,悉现无量佛,是为分圆无碍。
因果无碍
【三藏法数】
谓佛往昔本生行菩萨行,修习波罗蜜因,而證遮那佛果。故所受报身,及所成事业,亦现十方一切菩萨身云,自在无碍。经云:佛以本愿现神通,一切十方无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网中皆演说,是为因果无碍。(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依谓依报,即佛所依之国土;正谓正报,即佛能依之色身。依正相入,二皆无碍。经云:或作日月游虚空,或作河池泉井水,是为依正无碍。
潜入无碍
【三藏法数】
谓佛智潜入众生心内,即名如来藏。虽作众生,不失自性。如大海水,因风成波,而不失湿性,佛亦如是,随众生所感,万类殊形,而不失自性。经云:汝应观佛一毛孔,一切众生悉在中,是为潜入无碍。
圆通无碍
【三藏法数】
谓佛融大法界而为其身,理无不具,事无不摄。故一多、依正、人法、因果,此彼无碍。经云: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是为圆通无碍。
理事无碍体
【三藏法数】
谓真如是理,教法是事。此二无碍,为教体也。盖一切教法,虽全体即真如,而不碍事相宛然;虽真如全体为一切教法,而不碍理性明现。二互交彻,无碍融通也。
事事无碍体
【三藏法数】
谓一切法,文义圆融,以无障碍法界为教体也。盖所起教,称性融通,事事无碍,遂令一言一音一文一义一因一果一毛一尘,含摄法界,圆融无碍,递互交参,重重无尽。经云:佛以一妙音,周闻十方国,众音悉具足,法雨皆充遍。是也。
俱存无碍义
【三藏法数】
俱存无碍者,谓凡是一缘,要具前之二义,方成缘起无碍也。然必由各异方得待缘,必由遍应方自具德。是故自一多一,自在无碍。经云: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是也。(自一多一者,谓如十数中,以一为自一,以自一应馀九,为多一也。)
俱融无碍义
【三藏法数】
俱融无碍者,谓融前同体相入相即,二种皆无碍也。盖体无不用,则有同体相入,而无相即之义;用无不体,则有同体相即,而无相入之义。今既全体全用,则亦入亦即也。
无碍三昧,破空处有
【三藏法数】
空处即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證于无碍三昧。以此天得出色笼,果报无碍,未是空假中无碍,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果报,亦得證此也。(色笼者,谓色界色质笼罩也。空假中即三观也。离性离相之谓空,无法不备之谓假,非空非假之谓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