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旗靡辙乱(旗靡轍亂)
谓阵脚已乱,抵挡不住。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晋 杜预 注:“旗靡辙乱,怖遽。” 明 张煌言 《北征录》:“后军忽报虏奄至,急回马,而旗靡辙乱,士卒皆窜山谷中。” 清 周亮工 《与方与三书》:“谓 櫟下 未必旗靡辙乱,但全师未尽出耳。”
《國語辭典》:旗牌官  拼音:qí pái guān
旧时担任传达命令的武官。《通俗常言疏證。武备。旗牌官》引《燕子笺剧》:「叫旗牌官,快拨供应人役等。」
《漢語大詞典》:旗旗(旗旂)
亦作“旂旗”。旌旗。左传·桓公三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画於旂旗,象天之明。” 孔颖达 疏:“旂旗是九旗之总名。” 南朝 梁 江淹 《萧拜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章》:“鑾輅旗旂,方幸於臣府。” 宋 刘攽 《和王正仲熙宁郊祀二十韵》:“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旂。”
分類:旌旗
《漢語大詞典》:旗识(旗識)
同“ 旗帜 ”。 章炳麟 《别录》:“夫如是,则改正朔、易服色、异官号、变旗识,足以尽革命之能事矣。”参见“ 旗帜 ”。
《國語辭典》:旗帜(旗幟)  拼音:qí zhì
旗可作为标帜,故泛称旌旗为「旗帜」。《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诏登坛。」《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喊声大震,把那几百个番子,犹如砍瓜切菜,尽数都砍死了,旗帜器械,得了无数。」也作「旗志」。
《漢語大詞典》:旗尉
亦作“旂尉”。 旗军的尉官。明史·李标传:“边情危急,遣旂尉侦探。”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击旗始末》:“旗尉势若虎狼,自内持械,挥众凌辱诸生。”
分類:尉官
《分类字锦》:取旗以登
左传: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
分类:城郭
《漢語大詞典》:清道旗
古代官员等外出时仪仗队所持的旗帜。《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閲兵大臣的执事,什么衝锋旗、帅字旗、官衔牌、头锣、腰锣、伞扇、令旗、令箭、刽子手、清道旗、飞虎旗……亲兵、戈什哈、巡捕,一对一对的过完,纔见那抚院坐着一顶八人抬的緑大呢轿子,缓缓而来。”
《漢語大詞典》:青龙旗(青龍旗)
绘有龙形的青旗。代表东方。 明 王圻 三才图会·仪制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旗考:“《曲礼》:‘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义疏曰:‘四者四方宿名也,盖古者君行师从,故画此四者於旌旗以为前后左右之兵阵也。’ 唐 制,四旗在卤簿中。 宋 ……青龙旗,青质,赤火燄脚,绘蹲龙;白虎旗白质,赤火燄脚,绘蹲虎。 元 同 宋 制,今制与 宋 同。”
《漢語大詞典》:牛宿旗
古代朝廷的一种仪仗用旗。宋史·仪卫志三:“次前部马队。第一队,角宿、亢宿、斗宿、牛宿旗各一。”元史·舆服志二:“牛宿旗,青质,赤火焰脚,画神人,牛首、皂襴、黄裳、皂舃。外仗绘六星,下绘牛。”
分類:朝廷仪仗
《漢語大詞典》:腻旗(膩旗)
小旗。 明 张禄 辑词林摘艳·无名氏〈斗鹌鹑·骠骑·秃厮儿〉:“追风腻旗手内揉。”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御淮》:“单尖寳蹬挑,把追风腻旗儿裊。” 徐朔方 等注:“追风形容旗子迎风飘展;腻旗,小旗。”
分類:朔方
《分类字锦》:十二牙旗
魏书奚斤传自魏初大将行师唯长孙嵩拒刘裕及斤征河南独给漏刻及十二牙旗
分类:旌旗
《骈字类编》:十旗
唐书·朱延寿传》:初,寿州刺史高彦温举州入朱全忠,行密袭之。诸将惮城坚不可拔,延寿鼓之,拔其城。即表为淮南节度副使。全忠犹屯寿春,延寿以新军出,每旗五位为列,遣李厚以十旗击西偏,不胜,将斩之。厚请益五旗,殊死战,全忠引去。
《漢語大詞典》:使旗鼓
谓做出比试枪棒的架式。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员外道:‘要使旗鼓!’那官人道:‘好,使旗鼓!’”
分類:比试架式
《漢語大詞典》:神武旗
清 代帝王出行仪仗中乘舆旗饰之一种。《清文献通考·王礼二十》:“﹝皇帝法驾卤簿﹞朱雀旗一,神武旗一。”《清文献通考·王礼二十》:“﹝神武旗﹞黑缎为之,斜幅不加缘,绣金朱雀,閒以流云。”
《分类字锦》:树旗走险(树旗走险)
唐书·李嗣业传》: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为陌刀将。时吐蕃兵十万屯婆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为郛。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虏不虞军至,因大溃。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卫将军。
分类: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