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斩将夺旗(斩将夺旗)  拼音:zhǎn jiàng duó qí
形容勇猛善战或鏖战沙场。《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一。八义记。拷问如姬》:「只消受得瘗粉埋香,索强似斩将夺旗。」《孤本元明杂剧。万国来朝。第一折》:「为文者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为武者冲围破阵,斩将夺旗。」也作「斩将搴旗」。
《国语辞典》:摇旗擂鼓(摇旗擂鼓)  拼音:yáo qí léi gǔ
1.作战时舞旗击鼓。《三国演义》第二回:「张宝摇旗擂鼓,引军搦战,玄德出迎。」
2.比喻附和他人,助长声威,含有贬意。如:「你身边那些人只会摇旗擂鼓,是帮不了忙的。」
《国语辞典》:摇旗鼓噪(摇旗鼓噪)  拼音:yáo qí gǔ zào
作战时舞动旗帜,击鼓呐喊以助声威。《三国演义》第七四回:「比及平明,关公及众将皆摇旗鼓噪,乘大船而来。」
《国语辞典》:海军旗(海军旗)  拼音:hǎi jūn qí
标示军舰国籍的旗帜。
《国语辞典》:倒旗鎗  拼音:dǎo qí qiāng
旗鎗,挂帅旗的铁鎗。倒旗鎗指打败仗。引申有丢脸之意。《西游记》第四一回:「这呆子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鎗。」
《漢語大詞典》:坐纛旗儿(坐纛旗兒)
指主帅。喻主事人。红楼梦第十六回:“大爷派他去,原不过是个坐纛旗儿,难道真的叫他讲价钱会经纪去呢!”参见“ 坐纛 ”。
《漢語大詞典》:坐纛
古代军中主帅的大旗。明史·王乔年传:“贼礮击 乔年 坐纛,雉堞尽碎。”《天雨花》第十五回:“左边长岭山一座,右边一簇是丛林,中军坐纛风中颭,寨后空虚无靠身。”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前日还打发人来,在 南京 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一首大黄缎子的坐纛。”
《國語辭典》:作纛旗儿(作纛旗兒)  拼音:zuò dào qí ér
纛旗,军中主帅的旗帜。作纛旗儿指当家主事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你这事虽不在行,到底还算个作纛旗儿。如今你又出来了,这怎么样呢?」
《国语辞典》:镖旗(镖旗)  拼音:biāo qí
代表镖局的旗帜。《续孽海花》第三三回:「那班人以为是寻常的买卖客人,镖旗也许是冒充,胡哨一声,就把十万两银子抢去了。」
分类:旗帜
《漢語大詞典》:总旗(總旗)
(1). 明 代军队编制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明史·兵志二:“天下既定,度要害地係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
(2). 清 代屯军亦有“百户”、“总旗”等编制名称。清史稿·食货志一:“ 嘉庆 初, 铜仁 、 石峴 苗 地建碉卡,置屯军,每军百名,设百户一,总旗二,每军一名予水田四亩,百户六亩,总旗五亩,皆免租。”
《分类字锦》:紫绣鸾旗(紫绣鸾旗)
马祖常 驾发诗 紫绣鸾旗不受风,北都驾发日曈昽。
分类:仪卫
《漢語大詞典》:紫盖黄旗(紫蓋黄旗)
紫盖、黄旗,均指现于斗牛之间的云气,古代术士以为帝王符瑞。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以太常 顾雍 为丞相”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以尚书令 陈化 为太常……为郎中令使 魏 , 魏文帝 因酒酣,嘲问曰:‘ 吴 魏 峙立,谁将平一海内者乎?’ 化 对曰:‘称帝出乎震,加闻先哲知命,旧説紫盖黄旗,运在东南。’”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龙驤凤起,霸图存玉垒之云;紫盖黄旗,王迹著 金陵 之野。”
《国语辞典》:旗瓣  拼音:qí bàn
1.蝶形花冠五瓣中最上方且通常最大的一瓣,称为「旗瓣」。
2.鸢尾之花的内轮三枚花被片中略成直立之一枚。
《国语辞典》:旗鱼(旗鱼)  拼音:qí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正旗鱼科。体长可达一丈馀,呈纺锤状。嘴尖而细长,无麟,背鳍大而似旗。好游泳于水之上层,每年春季向北洄游,秋季则向南迁徙。旗鱼肉多刺少,高油质,是重要的经济鱼类。种类繁多,包括马林鱼、雨伞旗鱼、黑皮旗鱼、红肉旗鱼等。太平洋、地中海、大西洋均有分布。
《国语辞典》:八旗都统(八旗都统)  拼音:bā qí dū tǒng
职官名。八旗统领的职称。入关前,称固山额真,入关后,改汉名为都统。蒙古、汉军,旗各一人,从一品,副都统旗各二人,正二品,各掌户政及军政。
《国语辞典》:执旗将(执旗将)  拼音:zhí qí jiàng
军队中掌旗的人物。《三国演义》第七回:「曲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
分类:军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