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赡族义田
以谷租收入救济本家、同族的田地
《國語辭典》:少数民族(少數民族)  拼音:shǎo shù mín zú
在多种族组成的国家中,若该种族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极少数,称为「少数民族」。
《漢語大詞典》:畲族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客”,古称“輋人”或“畬民”。人口36.8万(1982年),分布在 福建 、 浙江 、 江西 、 广东 、 安徽 五省八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以 福建 、 浙江 两省为最多。通用汉语。主要从事农业。
《分类字锦》:三十六族
隋书经籍志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则诸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者并为河南洛阳人
分类:数目
《国语辞典》:眷族  拼音:juàn zú
家族亲属。《西游记》第二二回:「却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七窝八代的都来,我就弄他不过。」
《漢語大詞典》: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國語辭典》:柯尔克孜族(柯爾克孜族)  拼音:kē ěr kè zī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十四万。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恰普恰克语支,以阿拉伯文字书写。经济以游牧为主,保留氏族部落组织,家庭一般由祖孙三代直系亲属组成。信仰以回教为主。
《漢語大詞典》:佧佤族
佤族的旧称。详“ 佤族 ”。
分類:佤族旧称
《國語辭典》:佤族  拼音:wǎ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南山区中。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德昂语支,有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推广。宗教信仰以崇拜自然为主。家庭组织为一夫一妻制,行自由恋爱,称为「串姑娘」。男性社会地位较高。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副。传统族习中有猎人头祭。文学创作丰富,造形艺术的成就也很高。旧称为「哈喇」、「佧喇」、「佧佤」。
《漢語大詞典》:救族
保全眷属。谓避免灾祸。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怪异如此,救族不暇,何能致望於所不图?此相饶耳。”
《漢語大詞典》:鸠类集族(鳩類集族)
谓招集同类或同族的人。 唐 柳宗元 《贞符》:“焚坼抵掎,奔走转死之害不起,而人乃克鳩类集族,歌舞悦懌,用祗于元德。”
《國語辭典》:拉祜族  拼音:lā hù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临沧、思茅两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以农、牧、手工业为生。家庭多行一夫一妻制。男子婚后从妻居三年,或终身入赘。信奉原始宗教,崇拜多神。
《漢語大詞典》:家族制度
生产资料为家庭所有,法律、礼教以保护家庭为基础,一切由家长支配的制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家族制度代替宗族制度,也就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所有制度代替以一个宗族为单位的土地所有制度……家族制度的内容是子弟服从父兄(儒家所谓孝悌),妇女服从男子,(仪礼·丧服篇所谓‘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儿子和媳妇不得有私财私物,不敢私自借用别人的财物,也不敢私自送财物给别人,一切听家长支配。” 李大钊 《万恶之原》:“ 中国 现在的社会,万恶之原,都在家族制度。”
《國語辭典》:京族  拼音:jī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沿海之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半岛上。语言使用以京语为主,兼通汉语、粤方言。京语未定系族,有人认为属越南语。经济以渔业为主,兼营农业。社会组织以「翁村」为首。信仰以道教为主。
《國語辭典》:景颇族(景頗族)  拼音:jǐng pǒ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潞西、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有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景颇文创于十九世纪,共二十三个字母。社会基本单位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多姑舅表联姻,以父为尊。经济以农业为主。信仰多神教,迷信禁忌多。
《國語辭典》:毛南族  拼音:máo nán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广西北部环江、河池、南丹一带。操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兼通壮语和汉语,使用汉文。信仰以道教为主,也崇拜各类鬼神。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稻和玉米。以菜牛、甜薯、花竹帽为其民族三宝。善石雕、竹编。有兄弟死则纳其妻的转房习俗。行土葬,并有「守孝」之俗。也作「毛难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