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哈萨克族(哈薩克族)  拼音:hā sà kè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多聚居于新疆北部,部分分布在青海、甘肃西境。操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恰普恰克语支,以阿拉伯文字书写。以游牧为生,信仰回教。
《分类字锦》:贵族闻人(贵族闻人)
刘禹锡拟册公主文主之以同姓叔父配之以贵族闻人
分类:驸马
《漢語大詞典》:贯族(貫族)
冠族;望族。贯,用同“ 冠 ”。 唐 许敬宗 《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上柱国嘉川襄公周君碑文》:“由兹以降,擅 汝 潁 之多奇;代袭英贤,为中州之贯族矣。”
分類:冠族望族
《漢語大詞典》:黑鼠族
契丹 的一个种族。辽史·地理志一:“ 泰州 , 德昌军 ,节度。本 契丹 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 黑鼠族 累犯 通化州 ,民不能御,遂移东南六百里来,建城居之,以近本族。 黑鼠 穴居,肤黑,吻鋭,类鼠,故以名。”
分類:契丹种族
《國語辭典》:赫哲族  拼音:hè zhé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构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一带。操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通用汉语文。日治伪满时代,人口急速减少,濒临灭族。原以鱼为主食,并以鱼皮为衣,后食犬肉、穿犬皮,现已衣布,但仍以渔、猎为主要生计,并兼营农业。信仰萨满教。
《國語辭典》:汉民族(漢民族)  拼音:hàn mín zú
专指由汉族的人所组成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中国大陆华北以南,占全中华民族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分類:汉族
《國語辭典》:汉族(漢族)  拼音:hàn zú
以华夏为主干的族称,为中国五大民族之一。汉时包括华夏系、东夷系、荆吴系、百越系及其他种族;汉代以后,又以居住中原的汉族为主,渐与邻近的种族融合。因两汉国势强盛,遂称为「汉族」。也称为「华族」、「中华民族」。
《國語辭典》:朝鲜族(朝鮮族)  拼音:cháo xiān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绝大部分是十九世纪以来,自朝鲜半岛迁入的朝鲜移民的后裔。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为胶合语,近蒙古语与满州语的结构,使用朝鲜文。社会以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为基础,近亲、同宗、同姓不婚。信仰萨满教、佛教、基督教等。经济以农业为主,擅种水稻、烟叶。盛产蘋果梨和人参等贵重药材。
《國語辭典》:布依族  拼音:bù yī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属百越的一支。操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北部方言略同。大多通汉语,使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主要从事农业,擅种稻。蜡染工艺著称。史籍也称为「仲家」、「夷家」等。
《國語辭典》:布朗族  拼音:bù lǎ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一带西双版纳、临沧、思茅一带。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不少人兼通傣语。主要以务农为生,采火耕方式,种植旱稻、棉、茶等。未婚青年男女在十五岁左右以炭灰相互染齿,作为成丁礼。婚后一般有为期三年的望门居,女子生育后才从夫居。人死用竹棺土葬。
《分类字锦》:百族万商(百族万商)
唐无名氏旊人判百族万商会日中之市
分类:市廛
《漢語大詞典》:白衣民族
朝鲜 民族的代称。 朝鲜 人常穿白衣,故称。 杨朔 《三千里江山》头:“二十世纪初, 日本 吞并了 朝鲜 ,这个白衣民族从此便失去了自由。”
《國語辭典》:阿昌族  拼音:ā chā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元代时即称之为「阿昌」、「蛾昌」,与唐代时的寻传蛮有族源关系。分布在云南省陇川、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多兼通汉语和傣语。男女可自由恋爱,但婚事却须由父母作主,过去有抢婚的习俗,今部分婚礼仍保留此仪式。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水稻。手工业极为发达,善制刀剑,阿昌刀(户撒刀)远近闻名。信仰祖灵、鬼灵及小乘佛教等。
《國語辭典》:崩龙族(崩龍族)  拼音:bēng ló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一。属西南孟吉族群。自称「路马尔」。散居于云南极西边区,人口约六千左右,以种山、牧羊、猎兽为生计。
《漢語大詞典》:胞族
原始公社制时代氏族与部落之间的环节。希腊语phratria的意译,意为兄弟关系。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母系氏族公社由若干母系大家族组成,若干氏族结合成为胞族,若干胞族组成部落。”
《國語辭典》:保安族  拼音:bǎo ān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或以为源出于蒙古族。聚居于甘肃临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和蒙古语有密切关系。通用汉语文。信仰伊斯兰教(回教)。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中则以制作保安刀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