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排湾族(排湾族)  拼音:pái wān zú
台湾原住民族之一。居住在中央山脉以南到恒春半岛东南方的山区和海岸区。传统的社会概分为头人阶级、世族阶级、佃民阶级,前二者享有特权。家庭重长嗣(不分男女)。命名采用袭名制,各阶级有不同的名谱。以务农、狩猎、捕鱼为生。祭祖的仪式有时祭、五年祭、告祭等,以祀远祖的五年祭最为隆重。长于木雕与石雕,造型古朴可爱;妇女并精于织布,图案多变且细致,甚具艺术天分。
《国语辞典》:平埔族  拼音:píng pǔ zú
泛称原居平原地带的原住民族群,包括噶玛兰族、凯达加兰族、雷朗族、道卡斯族、巴则海族、巴瀑拉族、猫雾捒族、邵族、和安耶族、西拉雅族等族群。属南岛语族。
《国语辞典》:巨人族  拼音:jù rén zú
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有恐怖的面孔和庞大的身躯,以两条有鳞的大蛇替代两脚。虽具神的血统,仍不免一死。
《国语辞典》:香肠族(香肠族)  拼音:xiāng cháng zú
业馀无线电玩家。或专指无正式使用执照者而言。参见「火腿族」条。
《国语辞典》:雅美族  拼音:yǎ měi zú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之一。今也称为达悟族。居住兰屿。为典型的海洋民族,男性捕捞鱼类,以水田种芋,山田种粟。传统有半穴居房屋,共分七社。属父系家族,其语言文化与菲律宾北部巴丹群岛居民语言相同。每年三月至六月为其飞鱼祭,有繁密的渔捞文化。
《国语辞典》:夷九族  拼音:yí jiǔ zú
古代对于谋反等叛逆重罪所施的刑罚,自高祖以至玄孙,皆连坐诛灭。
《国语辞典》:上班族  拼音:shàng bān zú
按时上下班的一群人。如:「朝九晚五是大部分上班族的生活型态。」
《国语辞典》:赛夏族(赛夏族)  拼音:sài xià zú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之一。分布在苗栗县、新竹县一带山区,为父系氏族社会,家庭由传统大家庭制趋向小家庭制。其矮灵祭,深具特色。
《国语辞典》:泰坦族  拼音:tài tǎn zú
希腊神话里的巨神族,这个神族是由天父乌拉那斯和地母姬雅所生十二个神繁衍而成。后来被奥林帕斯神族推翻取代。
《国语辞典》:泰雅族  拼音:tài yǎ zú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之一。其传统祖先起源于大霸尖山及瑞岩分布面积广,主要分布于新北市乌来区,宜兰县太平乡、南澳乡,桃园市复兴区,新竹县尖石乡、五峰乡,苗栗县泰安乡,台中市和平区,南投县仁爱乡。传统有文面风俗。继嗣法则采父系,超自然存在统称「乌林」(Utux),有祖灵信仰,其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会通过彩虹桥前往祖灵所居之地。
《漢語大詞典》:父系氏族公社
又称“父权制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于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相当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男子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氏族首领由成年男子担任,妻子从夫居,世系及财产从父系计。婚姻上,由对偶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
《漢語大詞典》:公族大夫
掌管公族及卿大夫子弟的官职。左传·昭公五年:“ 韩襄 为公族大夫, 韩须 受命而使矣。”国语·晋语七:“ 欒伯 请公族大夫。” 韦昭 注:“公族大夫,掌公族与卿之子弟。” 汉 刘向 列女传·晋赵衰妻:“及 盾 为正卿,思 赵姬 之让恩,请以 姬 之中子 屏括 为公族大夫。”
《高级汉语词典》:高棉族  拼音:gāo mián zú
亚洲柬埔寨的土著民族,以他们的建筑成就闻名于世
《國語辭典》:高山族  拼音:gāo shān zú
台湾原住民族正名前的旧称,为相对于平埔族的称呼。汉族移民称居住于平原地区的原住民叫「平埔族」,对居住于近山地区或山区的原住民则称为「高山族」,日治时代称为「高砂族」。居住在平原地区的平埔族,因较早接触汉人文化、与汉人通婚融合而难以区分,相对而言,高山族则保存较多传统的语言及文化,昔日多以初级农耕兼渔猎为生。参见「原住民」条。
《國語辭典》:仡佬族  拼音:qì lǎo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贵州之安顺、普定、织金、郎岱、炉山,湖南之乾城、古丈、泸溪,广西之三江、上思、西隆、西林等县。多使用汉语,兼通彝语、苗语、布依语。主要从事农业。仡佬语属于汉藏语系侗傣语族。今多已混化于其他族系中。广西之僚人、云南之土僚,皆其同族。也作「犵狫族」。仡或音ㄍ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