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四事──施有四事
【三藏法数】
(出诸经要集)
〔一、施多得福少〕,谓饮酒歌舞等事,费用极多,而无福报,是名施多得福少。
〔二、施少得福多〕,谓能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彼人受已,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是名施少得福多。
〔三、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是名施少得福少。
〔四、施多得福多〕,谓能觉世无常,发心舍财,起立塔寺,供养三宝,所获福报,如众河入于大海,流注不断。施物既多,其福亦多,是名施多得福多。(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四种施处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有苦者〕,谓贫穷乞丐盲聋残疾无依倚者,如是等类,名为有苦,故宜施之。
〔二、有恩者〕,谓凡于我有恩德者,故宜施之。此施非是菩萨之行。菩萨行施,岂分有恩无恩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三、亲爱者〕,谓凡于我有亲情眷爱者,故宜施之。此施亦非菩萨之行。菩萨行施,怨亲平等,岂分亲与不亲也。
〔四、尊胜者〕,谓世间之人,推为贤善者,及能离贪欲瞋恚愚痴而修行者,如是等类,名为尊胜,故宜施之。此施亦非菩萨之行。菩萨行施,见卑劣者愈当施与,岂分胜与不胜也。
四种施俱得净报
【三藏法数】
(出大涅槃经)
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
〔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净受不净也。
〔二、施不净受净〕,谓能施之人,著于邪见,言无慧施及施果报;受者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是名施不净受净也。
〔三、施受俱净〕,谓施者、受者,俱能持戒,多闻智慧,知有所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俱净也。
〔四、施受俱不净〕,谓施者、受者俱破戒无闻,著于邪见,言无有施及施果报,是名施受俱不净。
五种法──布施离五种法
【三藏法数】
(出优婆塞戒经)
〔一、不选有德无德〕,谓菩萨行慧施时,平等普济,不择冤亲。于有德人,生爱敬心;于无德人,起怜悯心,是名不选有德无德。
〔二、不说善恶〕,谓菩萨行慧施时,以平等慈,于善不善,各随所愿,普皆饶益,是名不说善恶。
〔三、不择种姓〕,谓菩萨行慧施时,无分种姓贵贱,凡有所需,普皆施与,是名不择种姓。
〔四、不轻求〕,谓菩萨行慧施时,见来乞者,起殷重心,而给所须,以济其乏,是名不轻求。
〔五、不恶口骂〕,谓菩萨行慧施时,凡有求索者,不出丑恶之语而毁辱之,是名不恶口骂。
五福报──施食获五福报
【三藏法数】
(出施食获五福报经)
〔一、施命〕,谓人七日不得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得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不得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三、施力〕,谓人不得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终无耗减报。
〔四、施安〕,谓人不得食,心愁身危,不能自安,若人以食施之,即为施安。其施安者,得世世安隐、不遇灾患报。
〔五、施辩〕,谓人不得食,困不能言,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辩。其施辩者,得辩慧通达、闻者喜悦报。
五不死──施果感五不死
【三藏法数】
(出付法藏经)
经云:毗婆尸佛时,有一比丘,患头痛。薄拘罗尊者,持一诃梨勒果施彼食之,其病即愈。因施果故,九十一劫,天上人间,享福快乐,未尝有病。最后生婆罗门家,其母早亡,父娉后妻,苦厌拘罗,五度加害,皆无所损。及年既长,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果。(梵语毗婆尸,华言胜观。梵语薄拘罗,华言善容。梵语诃梨勒,华言天主持来。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一、置鏊不死〕,谓薄拘罗年幼,后母作饼,从而索之,后母憎嫉,掷置鏊上,鏊虽焦热,不能烧害也。
〔二、釜煮不死〕,谓薄拘罗后母煮肉,从而索之,母益瞋恚,寻掷釜中,釜虽极热,亦不能害也。
〔三、水溺不死〕,谓薄拘罗后母向河,从而逐去,母即嫌恶,寻掷水中,水虽深而不能溺也。
〔四、鱼吞不死〕,谓薄拘罗由掷水中,虽大鱼吞之,而不能害也。
〔五、刀割不死〕,谓薄拘罗被鱼吞之,其鱼亦遭捕入市,遇父买归,将剖鱼腹,拘罗尚活,告父安庠,无致伤儿,父既见子,喜抱而出,即无损伤也。
十施──菩萨十施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一、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妙饮食,分与众生,然后乃食。复念身中八万尸虫,依我身住,愿令普得充满。于凡所受之物,悉亦如是,是名分减施。(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竭尽施〕,谓菩萨得上妙饮食,香华衣服,资生之具。或有人言:汝今所有,悉当与我。菩萨自念,应为饶益诸众生故,随所有物,一切尽施;乃至身命,亦无所吝,是名竭尽施。
〔三、内施〕,谓菩萨年方少盛,端正美好,始受转轮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或有人言:我今衰老,茕独羸顿,若得王身手足血肉头目骨髓,我命存活。菩萨念言:我后必死,今当施之,以济众生,心无所悔,是名内施。(七宝者,金轮宝、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典财宝、主兵宝也。四天下者,东弗于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
〔四、外施〕,谓菩萨年盛色美,众相圆满,始受转轮王位,七宝具足。或有人言:我今贫窭,惟愿仁慈,以施于我。菩萨念言:荣盛必衰,我今宜应随彼之意,即便施之,而无所悔,是名外施。
〔五、内外施〕,谓菩萨形相端正,处轮王位。或有人言:此轮王位,愿舍与我,并及王身,为我臣仆。菩萨念言:我身王位,悉是无常,即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无所悔,是名内外施。
〔六、一切施〕,谓菩萨身盛美妙,处轮王位,或有无量贫穷人言:大王垂慈,各随所求。或乞国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肝脑。菩萨心念:一切恩爱,会当别离,即以一切,悉皆施与,心无悔恨,是名一切施。
〔七、过去施〕,谓菩萨闻过去诸佛菩萨,所有功德,不贪不著,见法如梦;但为教化,取著众生,成熟佛法,即为说之。观过去法,都不可得,毕竟皆舍,是名过去施。
〔八、未来施〕,谓菩萨闻未来诸佛,所修之行,了达非有,不以己之善根,回向于彼;亦不于彼,而退己之善根,常勤修行,摄化众生。观未来法,皆不可得,毕竟皆舍,是名未来施。
〔九、现在施〕,谓菩萨闻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究竟天王众天,及声闻、缘觉,具诸功德,闻已不迷,但观诸行如梦不实,不生贪著;但令众生舍离恶趣,修行于道,成就佛法,是名现在施。(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三十三天者,即欲界忉利天也。色究竟天者,即色界第十八天也。)
〔十、究竟施〕,谓菩萨见无量众生,无眼耳鼻舌身手足,来至我所,告言:我身薄祐,诸根残缺,惟愿仁慈,舍己所有。菩萨闻知,即便施与。假使经阿僧祇劫,不生悔惜。但念此身,危脆不坚,应以施彼,愿我成就清净智身,是名究竟施。(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
十种利益──布施十种利益
【三藏法数】
(出月灯三昧经)
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正道之初门。菩萨能行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三、同其资产〕,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与己无异,所有财产,平等受用,无有彼此也。
〔四、生豪富家〕,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财物,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则当来果报,必生豪富之家,财宝具足,受用无穷矣。
〔五、生处施心现前〕,谓修菩萨行者,此生既能行于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矣。
〔六、四众爱乐〕,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也。(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七、入众不怯〕,谓修菩萨行者,既能布施,而为四众之所爱乐,故入大众之中,自无畏怯之心也。
〔八、胜名流布〕,谓修菩萨行者,能无所求而行布施,则人多称赞,胜妙名闻,流布遐迩也。
〔九、手足柔软〕,谓修菩萨行者,好行布施,济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软,相好圆满之报也。
〔十、不离知识〕,谓修菩萨行者,自初发心行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也。
施设有
【三藏法数】
谓世间之人,各各随业受报,因假父母遗体,便即施设,而有男女之名,故名施设有。
世间法施
【三藏法数】
谓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五神通等一切诸法,然未能出离世间,故名世间法施。(五神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三回眼千里、四呼名即至、五石壁无碍也。)
出世间法施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三解脱门等一切圣法,依此而修,即得出离世间,故名出世间法施。(三解脱门者,一空解脱门、二无相解脱门、三无作解脱门也。)
生身行施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父母所生之身,能以一切宝物,及以身命布施,心不吝惜,是名生身行施。
法身行施
【三藏法数】
谓菩萨舍生身已,得法身时,能于十方世界,以种种珍宝、衣服、饮食,给施一切众生,又能一时之顷,随众生音声,普为说法,是名法身行施。
施福业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若遇贫穷之人来乞之时,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卧具医药,随其所欲,皆悉施与;因施获福,是名施福业也。
饮食施
【三藏法数】
饮食施者,谓见饥饿之人,即以饮食济其困馁,是名下品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