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黄施锷(1673年—1749年),字虞封,号悔斋,江苏吴县(今属苏州市)人。清朝官员。黄施锷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三甲进士。任河南登封县知县,升淮安府教授。任内曾修淮安府学明伦堂。乾隆十四年(1749年)卒。
施昭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筠瞻,一字寄篁。康熙五十四年进士,知江西万载县。设计镇压棚民起事,捕获首领台湾人温尚贵。并于事后核户口、编保甲。寻引疾辞官归。
施万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施万春(1692年),字长仁,号青海,福建福清人。同进士出身。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举,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进士,三甲第一百七十一名,后任邵武府府学教授。被称作“两榜进士”。著有《罂山草堂诗文》。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施士安(?~?),字伯钦,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例贡。参与监刻《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参考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重脩姓氏福建台湾府志〉。〗。乾隆三年(1738)曾于彰化地区修筑八保圳陴。(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宣城人,字得仍,一字得斋,号檗斋。闰章孙。雍正七年拔贡。历官广东兴宁、浙江德清等县知县,擢河南禹州知州,未赴,为前县尉所诬,遂解官听勘,忿恨而卒。有《檗心集》,辑《宛雅三编》。
人物简介
施念曾,字得仍,宣城人,雍正己酉拔贡,授知县,荐举博学鸿词,历知县擢河南禹州知州,未赴卒,著《蘖斋诗文稿》。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施士?(?~?),台湾凤山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岁贡,任福建兴化训导。(廖振富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施士膺(?~?),字伯扬,凤山县人,为施世榜之哲嗣。乾隆五年(1740),候选教谕,辛酉(1741)拔贡,曾任古田县教谕〖参考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施懿琳撰)
施天章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2—1774 【介绍】: 清江苏嘉定人,字焕文。工画,尤以善刻竹名,擅长竹根人物。雍正间其作品为织造进献,被召供奉如意馆。乾隆初官鸿胪寺序班,以醉酒获谴。后回籍,不复雕刻,偶成一物,或作一画,旋即焚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0—1770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襄夏,号定安,又号定庵。工诗善琴,尤善围棋,少与范西屏从俞长侯学棋,十二岁即与师齐名。后与范西屏并称“棋圣”。有《弈理指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静波,号茗柯,一号西𩬅。乾隆十八年举人,官四川荣经知县。坐事戍宁古塔,寻得放还。工书,能诗,客京师,为公卿推重。

人物简介

简介
钱唐人,号竹田。乾隆间在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施国义(?~?),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人士。贡生。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吴福助撰)
施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实君,号蒙泉。乾隆三十九年举人,官舒城知县。有《爱静词》、《一吷集》、《浮湘前后集》。
施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0 【介绍】: 清陕西定边人。出身行伍。乾隆间参与缅甸、安南两役。嘉庆间从攻黔楚苗民。官至云南临元镇总兵。后随勒保攻川西教民武装,在竹子山中矛而亡。赠提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仪徵人,字培叔,一字铁如,号小铁。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太仆寺卿、宗人府丞。性廉介,诗朴质清真。有《陵阳集》。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二
施朝干,字培叔,号铁如,仪徵人。乾隆癸未进士,历官宗人府府丞。有《六义斋》、《陵阳正声》诸集。
维基
施朝干(生年不详—1797年),一写为朝干,字培叔,又字铁如,号小铁、廷午,室名六义斋。江苏省扬州府仪徵县(今属扬州市)人,诗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出身。历官不详,至四十三年(1778年)任礼部仪制司郎中。缘事革职,四十五年(1780年)复官。五十三年(1788年)任掌广西道监察御史,数次密奏,得到乾隆帝嘉许悦纳、下部议行。至五十七年(1792年)为通政使司副使,九月七日升太仆寺卿。六十年(1795年):太仆寺卿,四月二十七日升太常寺卿。七月七日充山东乡试正考官。八月出差以太常寺卿提督湖北学政。嘉庆二年(1797年):太常寺卿、湖北学政,三月二十四日迁宗人府丞、仍湖北学政。十一月卒于任上。个性清廉耿介,居住在邗上,不屑跟盐商往来。到京城当官后,只有破车一辆、老屋子几间,贫乏中诵读经籍,很少接待宾客。年少时就以诗闻名,王鸣盛刊行《吴中十子诗》以施朝干居首位。王昶说施朝干「质朴清真、不尚才藻、得之孟东野、梅圣俞为多」。钱大昕评价施朝干诗风在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古文文笔也简洁、有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