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施设(施設)
(1).实施;实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吴起 《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当天子新即位,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举事,宜必施设。”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清 戴名世 《承德郎工部屯田刘公墓志铭》:“自是益大肆其力於学……经世有用之学无所不贯穿,惜不得尽见之施设,而所施设一二未足以尽公之志也。”
(2).安排;措置;措施。《汉书·尹翁归传》:“会 田延年 为 河东 太守,行县至 平阳 ,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延年 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閲数十人,次到 翁归 ,独伏不肯起,对曰:‘ 翁归 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朕以比来郡守因循,故令至京师,亲问其施设优劣,将行黜陟。” 明 李东阳 《明故罗公墓志铭》:“方将大有施设,时已沾疾。”
(3).陈设;布置。《南史·恩倖传·阮佃夫》:“中书舍人 刘休 尝诣之,遇 佃夫 出行,中路相逢,要 休 同反。就席便命施设,一时珍羞,莫不毕备。” 唐 康骈 《剧谈录·李相国宅》:“既而延入小斋,不甚高敞,四壁施设,皆古书名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乃自开一房,其间施设幡像,有板壁遮以幕。”
(4).犹施展。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盖或得其位而无其才,有其才而无其时者多矣。丈人才位如此,而又当有为之时,是天付之全,而使施设才业之秋也。”
(2).安排;措置;措施。《汉书·尹翁归传》:“会 田延年 为 河东 太守,行县至 平阳 ,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延年 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閲数十人,次到 翁归 ,独伏不肯起,对曰:‘ 翁归 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朕以比来郡守因循,故令至京师,亲问其施设优劣,将行黜陟。” 明 李东阳 《明故罗公墓志铭》:“方将大有施设,时已沾疾。”
(3).陈设;布置。《南史·恩倖传·阮佃夫》:“中书舍人 刘休 尝诣之,遇 佃夫 出行,中路相逢,要 休 同反。就席便命施设,一时珍羞,莫不毕备。” 唐 康骈 《剧谈录·李相国宅》:“既而延入小斋,不甚高敞,四壁施设,皆古书名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乃自开一房,其间施设幡像,有板壁遮以幕。”
(4).犹施展。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盖或得其位而无其才,有其才而无其时者多矣。丈人才位如此,而又当有为之时,是天付之全,而使施设才业之秋也。”
《漢語大詞典》:张施(張施)
见“ 张弛 ”。
(1).张设。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五月十五,起无遮大会於朝堂。掘地深五丈,以乱綵为宫殿臺阁,屈竹为胎,张施为楨盖。”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祭》:“送葬者当衢设祭,张施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麵兽之属。”
(2).铺张;铺陈。 唐 拾得 《诗》之十二:“男女为婚嫁,俗务是常仪,自量其事力,何用广张施!” 宋 陈师道 《朝奉郎魏君墓铭》:“乡里既共其事,而 师道 又考次君之志行,张施而石铭之。”
(3).施设;措置。 清 唐甄 《潜书·性才》:“ 尧 舜 虽圣,岂能端居恭默,无所张施,使天下之匹夫匹妇一衣一食,皆得各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将有张施,必集监司下属曰:‘我意如此,诸君必驳我,我解説则再驳之,使万无可驳而后可行,勿以总督语有所因循也。’”
(4).犹施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鞠狱》:“今之鞠狱者,不欲研穷磨究,务在广陈刑具,以张施其威。”
(1).张设。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五月十五,起无遮大会於朝堂。掘地深五丈,以乱綵为宫殿臺阁,屈竹为胎,张施为楨盖。”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祭》:“送葬者当衢设祭,张施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麵兽之属。”
(2).铺张;铺陈。 唐 拾得 《诗》之十二:“男女为婚嫁,俗务是常仪,自量其事力,何用广张施!” 宋 陈师道 《朝奉郎魏君墓铭》:“乡里既共其事,而 师道 又考次君之志行,张施而石铭之。”
(3).施设;措置。 清 唐甄 《潜书·性才》:“ 尧 舜 虽圣,岂能端居恭默,无所张施,使天下之匹夫匹妇一衣一食,皆得各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将有张施,必集监司下属曰:‘我意如此,诸君必驳我,我解説则再驳之,使万无可驳而后可行,勿以总督语有所因循也。’”
(4).犹施展。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鞠狱》:“今之鞠狱者,不欲研穷磨究,务在广陈刑具,以张施其威。”
《國語辭典》:屋漏 拼音:wū lòu
1.房间的深暗处。《诗经。大雅。抑》汉。毛亨。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2.破败的屋子漏水。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破败的屋子漏水。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漢語大詞典》:屋漏痕
草书的一种笔法。谓行笔须藏锋。 唐 陆羽 《怀素别传》:“ 鄔兵曹 弟子问之曰:‘夫草书於师授之外,须自得之。 张长史 覩孤蓬惊沙之外,见 公孙大娘 剑器舞,始得低昂迴翔之状,未知 鄔兵曹 有之乎?’ 怀素 对曰:‘似古釵脚,为草书竪牵之极。’…… 颜公 曰:‘师竪牵古釵脚,何如屋漏痕?’ 素 抱 颜公 脚唱贼。久之, 颜公 徐问之曰:‘师亦有自得之乎?’对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輒尝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折之路,一一自然。’ 颜公 曰:‘噫!草圣之渊妙,代不絶人,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 宋 姜夔 《续书谱·用笔》:“屋漏痕,欲其横直匀而藏锋。”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缀法》:“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皆言无起止,即藏锋也。”
三假施设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三摄提:一、受假施设。二、法假施设。三、名假施设。是大品经所说之三假也。为别于因成假等三假,谓之三假施设。(参见:假)
(名数)又名三摄提:一、受假施设。二、法假施设。三、名假施设。是大品经所说之三假也。为别于因成假等三假,谓之三假施设。(参见:假)
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假者借之义,诸法各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诸蕴而有众生,借栋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虚妄不实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佛学次第统编】
谓诸法各无体,借他故有,是名为假。说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续假 相续而有,是相续假。
三、相待假 与他对待而有,是相待假。
(术语)假者借之义,诸法各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诸蕴而有众生,借栋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虚妄不实之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幻生幻灭,虚妄而无实体。
【佛学次第统编】
谓诸法各无体,借他故有,是名为假。说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续假 相续而有,是相续假。
三、相待假 与他对待而有,是相待假。
有体施设假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无名之法体上施设假名之谓也。自诸法实相上论之,则世间万般之事物皆是也。是二假之一。(参见:二假)
【佛学常见辞汇】
二假之一,即在无名的事物上施设一个假名的意思。
【三藏法数】
谓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体本无名,随缘施设,假名我法,故名有体施设假。
(术语)于无名之法体上施设假名之谓也。自诸法实相上论之,则世间万般之事物皆是也。是二假之一。(参见:二假)
【佛学常见辞汇】
二假之一,即在无名的事物上施设一个假名的意思。
【三藏法数】
谓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体本无名,随缘施设,假名我法,故名有体施设假。
二假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无体随情假,世间之人于心外之境执实我实法,此实我实法,为遍计所执性而非实体,但一妄情耳,世人随此妄情而于虚假执我法也,故谓之无体随情假。是世间常用之我法也。二、有体施设假,谓依他起性上假施设之我法也。即内识所变之见相二分为依他法,从实之种子而生,有实之体用,就此体用假付我法之名,故名为有体施设假,是圣教中所用之我法也。见唯识论一。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无体随情假,如凡夫之执我法,我法本无实体,但随自己之妄情而立我法之名者。二有体施设假,五蕴之法非无,彼于五蕴和合之上假设我法之名者。初就凡夫之迷情而云,后就圣者之悟情而言。见述记一本。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宗镜录问云:不了唯识之徒,妄执我法,圣教之内,云何复言有我法等?答云:对机设假,非同情执。假有二种,故名二假。
〔一、无体随情假〕,谓执我之法,本自无体。但因随顺机情,虚假施设,亦名我法,故名无体随情假。
〔二、有体施设假〕,谓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体本无名,随缘施设,假名我法,故名有体施设假。
(名数)一、无体随情假,世间之人于心外之境执实我实法,此实我实法,为遍计所执性而非实体,但一妄情耳,世人随此妄情而于虚假执我法也,故谓之无体随情假。是世间常用之我法也。二、有体施设假,谓依他起性上假施设之我法也。即内识所变之见相二分为依他法,从实之种子而生,有实之体用,就此体用假付我法之名,故名为有体施设假,是圣教中所用之我法也。见唯识论一。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无体随情假,如凡夫之执我法,我法本无实体,但随自己之妄情而立我法之名者。二有体施设假,五蕴之法非无,彼于五蕴和合之上假设我法之名者。初就凡夫之迷情而云,后就圣者之悟情而言。见述记一本。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宗镜录问云:不了唯识之徒,妄执我法,圣教之内,云何复言有我法等?答云:对机设假,非同情执。假有二种,故名二假。
〔一、无体随情假〕,谓执我之法,本自无体。但因随顺机情,虚假施设,亦名我法,故名无体随情假。
〔二、有体施设假〕,谓圣教所说,虽有法体,而非我法,体本无名,随缘施设,假名我法,故名有体施设假。
施设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安立之义,建立之义,发起之义。唯识述记三末曰:「言施设者,安立之异名。建立发起者,亦名施设。」
(术语)安立之义,建立之义,发起之义。唯识述记三末曰:「言施设者,安立之异名。建立发起者,亦名施设。」
施设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三卷,赵宋法护译,问答世间出世间之诸法及神通变化等之事者。
(书名)三卷,赵宋法护译,问答世间出世间之诸法及神通变化等之事者。
施设有
【三藏法数】
谓世间之人,各各随业受报,因假父母遗体,便即施设,而有男女之名,故名施设有。
谓世间之人,各各随业受报,因假父母遗体,便即施设,而有男女之名,故名施设有。
施设依
【三藏法数】
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施设,犹建立也。谓人依五蕴中,假用言说,施设我及众生各各不同,有如是生类,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饮食,如是苦乐寿夭等,是名施设依。(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