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徐方
(1).指古 徐国 。《诗·大雅·常武》:“ 徐方 绎骚,震惊 徐方 。” 高亨 注:“ 徐方 , 徐 邦。”《晋书·宣帝纪》:“ 周宣王 时,以世官克平 徐方 。”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四:“君看 穆天子 ,万里穷辙迹。不有《祈招》诗, 徐方 御宸极。”参见“ 徐戎 ”。
(2).指 徐州 。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於 徐方 ,地夺於 吕布 。”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或全 齐 歷下 之军,或 大禹 徐方 之地。”参见“ 徐州 ”。
(2).指 徐州 。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躬破於 徐方 ,地夺於 吕布 。”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或全 齐 歷下 之军,或 大禹 徐方 之地。”参见“ 徐州 ”。
分類:徐州
《漢語大詞典》:随方(隨方)
(1).依据情势。《南史·恩倖传论》:“若夫竭忠尽节,仕子恒图,随方致用,明君盛典,旧非本旧,因新以成旧者也。”《新唐书·张献诚传》:“ 献诚 喜功名,为政宽裕,有机略,随方制变,而简廉不逮於文。”《明史·耿炳文传》:“ 炳文 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餘。”
(2).谓按原方位。《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 仲礼 竟无一言,诸军乃随方各散。” 胡三省 注:“言诸军各随所来之方散去也。”
(3).不拘何方;任何方面。 宋 秦观 《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之二:“到处故应山作主,随方还有月为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问以经语,随方应对,歷歷无误。”
(2).谓按原方位。《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 仲礼 竟无一言,诸军乃随方各散。” 胡三省 注:“言诸军各随所来之方散去也。”
(3).不拘何方;任何方面。 宋 秦观 《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之二:“到处故应山作主,随方还有月为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问以经语,随方应对,歷歷无误。”
《漢語大詞典》:方上
(1).谓物体的上部作方形。《国语·周语中》:“其状方上而鋭下,宜触冒人。”
(2).指墓圹。《汉书·酷吏传·田延年》:“ 昭帝 大行时,方上事暴起,用度未办。” 颜师古 注:“方上,谓壙中也。 昭帝 暴崩,故其事仓猝。”
(3).犹方外。《西游记》第二七回:“我父母在堂,看经好善,广斋方上远近僧人。”《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既是方上的师傅,必定会甚么仙术了。”参见“ 方外 ”。
(2).指墓圹。《汉书·酷吏传·田延年》:“ 昭帝 大行时,方上事暴起,用度未办。” 颜师古 注:“方上,谓壙中也。 昭帝 暴崩,故其事仓猝。”
(3).犹方外。《西游记》第二七回:“我父母在堂,看经好善,广斋方上远近僧人。”《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既是方上的师傅,必定会甚么仙术了。”参见“ 方外 ”。
《漢語大詞典》:通方
(1).通晓道术。《汉书·韩安国传》:“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乱。” 颜师古 注:“方,道也。”
(2).指通晓为政之道。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伏乞朝廷速赐选择总练通方老於智谋之士,前来 建康 ,纠剔某妄作疏漏之失。”
(3).共通的道理。《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几识古今之通方,知国家之大体。”
(4).变通;灵活。《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只因 伯夷 生性孤僻,不肯通方,父亲道他不近人情,没有容人之量。”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外国人不比 中国 人通方,你既当面同他讲了,他就得跟你当面交待。”
(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这种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叫作‘通方’,即通达一切。”
(2).指通晓为政之道。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伏乞朝廷速赐选择总练通方老於智谋之士,前来 建康 ,纠剔某妄作疏漏之失。”
(3).共通的道理。《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説。”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庶几识古今之通方,知国家之大体。”
(4).变通;灵活。《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只因 伯夷 生性孤僻,不肯通方,父亲道他不近人情,没有容人之量。”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九章:“外国人不比 中国 人通方,你既当面同他讲了,他就得跟你当面交待。”
(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这种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叫作‘通方’,即通达一切。”
《漢語大詞典》:三方
(1).三个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个地域。《文选·张衡〈南都赋〉》:“推 淮 引 湍 ,三方是通。” 李善 注:“三方,东、西及南也。” 晋 陆机 《辨亡论下》:“昔三方之王也, 魏 人据 中夏 , 汉 氏有 岷 益 , 吴 制 荆 杨 而奄 交 广 。”《北史·隋纪下》:“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
(2). 太平天囯 避“皇”字讳,称三皇为三方。参见“ 三方五氏 ”。
(2). 太平天囯 避“皇”字讳,称三皇为三方。参见“ 三方五氏 ”。
《漢語大詞典》:向方(嚮方)
(1).归向正道。方,义方。《文子·符言》:“开道之于善,而民向方矣。” 徐灵府 注:“正道而可以诱民。”《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 憺 至州……又兴学校,祭 汉 蜀郡 太守 文翁 ,由是人多向方者。”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自少年学子稍知向方者,必引而进之。”
(2).谓遵循正确方向。 明 高攀龙 《答何府尊书》:“却如无舵之舟,莫知把握;无鍼之盘,莫知向方。”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藉书园书目叙》:“专门之业失传,古职之失守,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
(1).崇尚正直,遵循正道。 唐 白居易 《田颖可亳州刺史制》:“故临戎则士乐为用,抚下而众知嚮方。”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士务稽古,人知嚮方。” 明 唐顺之 《葛母传》:“自是书院成而 扬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
(2).指方向,前进的目标。 元 揭傒斯 《送张都事序》:“天下郡县不患无贤守令,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恶以示其嚮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
(2).谓遵循正确方向。 明 高攀龙 《答何府尊书》:“却如无舵之舟,莫知把握;无鍼之盘,莫知向方。”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藉书园书目叙》:“专门之业失传,古职之失守,而学者无所向方故也。”
(1).崇尚正直,遵循正道。 唐 白居易 《田颖可亳州刺史制》:“故临戎则士乐为用,抚下而众知嚮方。”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士务稽古,人知嚮方。” 明 唐顺之 《葛母传》:“自是书院成而 扬 之士彬彬多嚮方者。”
(2).指方向,前进的目标。 元 揭傒斯 《送张都事序》:“天下郡县不患无贤守令,患上之人不能正其好恶以示其嚮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掇遗逸,抉隐幽,榷嚮方,树惩劝。”
《漢語大詞典》:朱方
(1). 春秋 时 吴 地名。治所在今 江苏省 丹徒县 东南。《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 楚子 以诸侯伐 吴 ……使 屈申 围 朱方 。” 杜预 注:“ 朱方 , 吴 邑。”《史记·吴太伯世家》:“ 王餘祭 三年, 齐 相 庆封 有罪,自 齐 来犇 吴 。 吴 予 庆封 朱方 之县,以为奉邑。” 裴駰 集解引《吴地记》:“ 朱方 , 秦 改曰 丹徒 。”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三章并序》:“ 南条 北固 , 朱方 旧里。” 清 张一鸣 《登金山》诗:“ 白下 朱方 频战伐, 吴 头 楚 尾总云烟。”
(2).指南方。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 明 刘基 《梅颂》诗:“朱方之秀梅实硕兮,含章而贞受命独兮。”
(2).指南方。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 明 刘基 《梅颂》诗:“朱方之秀梅实硕兮,含章而贞受命独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