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方等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方等戒坛之略称。
方等忏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方等三昧之忏法也。单称曰方等三昧,又云方等忏悔。
方等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此为天台大师依大方等陀罗尼经制立之一种三昧行,与法华三昧皆为四种三昧中之半行半坐三昧。专行其法。而调直其心谓之三昧。止观二及方等三昧行法详记其仪轨作法。
方等戒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大乘方等之文所立之戒坛也。与南山所制之小乘戒坛相对立,摄人最为宽大者。唐代宗永泰元年始于京城建之,其后至宣宗朝,承武宗破佛之后,使于方等戒坛盛度僧尼。僧史略下曰:「代宗永泰元年三月二十八日,敕大兴善寺,方等戒坛所须,一切官给。至四月,敕京城僧尼,临坛大德各置十人,永为常式。所言方等戒坛者,盖以坛法本出于诸律,律即小乘教也。小乘教中须一一如法,片有乖违,则令受者不得戒,临坛人犯罪,故谓之律教也。若大乘方等教,即不拘根缺缘差,并皆得受,但令发大心而领纳之耳。方等者即周遍义也。(中略)禀顺方等之文而立戒坛,故名方等坛也。既不细拘禁忌,广大而平等,又可谓之广平也。宣宗承会昌沙汰之后,僧尼再得出家,恐在俗中,宁无诸过,乃令先忏深罪后得戒品。若非方等,岂容重入?取其周遍包容,故曰方等戒坛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戒坛也,方等者,大乘之别名。盖坛法出自诸律,律即小乘之教。小乘教中宜一一如法,稍有乖违,则令受者不得戒。而临坛之人为犯罪。如大乘方等即不拘根缺缘差,并得受戒,但令发大心领纳之耳。此准于大乘方等之教文而立戒坛,故名方等戒坛。唐代宗永泰元年,敕大兴善寺立之。见僧史略下。
方等忏悔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方等三昧,而忏悔六根之罪障也。
方等大云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等无想经之异名。
方等本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普曜经之异名。对小乘部之修行本起经,中本起经等而立之异名。
方等泥洹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般泥洹经之异名,二卷,失译。大乘家所传佛之涅槃记也。与法显译之大般涅槃经(小乘部中)大同小异。
方等般泥洹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译大乘大般涅槃经之前六品而止。
方等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等陀罗尼经之略称。
方等三昧行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随智者说,门人灌顶记。说行方等三昧之仪轨作法者。
方诣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方者方所,诣者所至,谓事物之方针也。行事钞上之一曰:「薄知方诣。」同资持记曰:「方诣明有所归,方谓方所,诣谓至诣。」
方广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总为大乘经之通名,别称则十二部经之第十曰方广经。方者以理之方正而名,广者以言词之广博而名。梵语曰毗佛略(Vaipulya,巴Vipula)。胜鬘宝窟中末曰:「方广者是大乘经之通名也。(中略)理正为方,文富为广。又一乘无德不包曰广,离于偏称方。古注云:真解无偏为方,理包无限称广也。」大乘义章曰:「理正曰方,义备曰广。若依小乘,语正曰方,言多曰广。」俱舍光记十八曰:「言方广者,谓以正理广辨诸法。以一切法性众多,非广言词不能辨故,亦名广破。由此广言能破极坚无知闇故,亦言无比,由此广言理趣幽博,馀无比故。」
【佛学常见辞汇】
方是方正之义,广是广大之义,方广就是一切大乘经的通称。
方广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方广之说也。(参见:方广)
方广道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犊子道人,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曰方广道人。恶执大乘方广之空理,而堕于空见者也。智度论一曰:「更有佛法中方广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止观十曰:「又方广道人,自以聪明读佛十喻。自作解云:不生不灭,如幻如化,空幻为宗。龙树斥云:非佛法方广所作,亦是邪人法也!」三论玄义曰:「二学大乘者,为方广道人,执于邪空,不知假有,故失世谛。既执邪空,迷于正空,亦丧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