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方诸(方諸)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览冥训》:“夫阳燧取火於日,方诸取露於月。”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泪,秪待方诸寄两行。” 明 李东阳 《又和王世赏韵》:“天临华盖春星近,月照方诸夜水清。” 清 龚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诸取月中水洗眼,著纯墨衣,则人反见蜮,可趋入蜮羣。”
(2).传说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正四方,故谓之 方诸 ,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东西面又各有 小方诸 ,去 大方诸 三千里, 小方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又特多中仙人及灵鸟灵兽辈。” 南朝 梁武帝 《上云乐·方诸曲》:“ 方诸 上,上云人。业守仁,摐金集 瑶池 ,步光礼玉晨。霞盖容长肃,清虚伍列真。”《云笈七籤》卷七八:“纵赏三清,遨游五岳,往来 圆嶠 ,出入 方诸 。” 清 缪艮 《沈秀英传》:“ 秀英 香消玉损,已返 方诸 。”
(2).传说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正四方,故谓之 方诸 ,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东西面又各有 小方诸 ,去 大方诸 三千里, 小方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又特多中仙人及灵鸟灵兽辈。” 南朝 梁武帝 《上云乐·方诸曲》:“ 方诸 上,上云人。业守仁,摐金集 瑶池 ,步光礼玉晨。霞盖容长肃,清虚伍列真。”《云笈七籤》卷七八:“纵赏三清,遨游五岳,往来 圆嶠 ,出入 方诸 。” 清 缪艮 《沈秀英传》:“ 秀英 香消玉损,已返 方诸 。”
《韵府拾遗 寘韵》:方至
李君房海人,献文锦赋:献琛方至,捧箧员来。
《國語辭典》:地方 拼音:dì fāng
1.区域、地区。《韩非子。五蠹》:「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儒林外史》第四回:「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风一二。」
2.本地、当地。《通俗常言疏證。地理。地方》引《晋书。孝怀帝纪》:「蒲子地方,马生人。」《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只是海疆盗贼横行,地方不得安静,倒是一桩可虑的事。」
3.对国家或中央政府而言。如:「地方官」、「地方税」。
4.处所。《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当时五个人出得三马路,一直朝东,过望平街再朝东,到了一个地方,有一个大城门洞子似的。」
5.某部分。如:「你的构想不错,但有些地方值得再商议。」
2.本地、当地。《通俗常言疏證。地理。地方》引《晋书。孝怀帝纪》:「蒲子地方,马生人。」《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只是海疆盗贼横行,地方不得安静,倒是一桩可虑的事。」
3.对国家或中央政府而言。如:「地方官」、「地方税」。
4.处所。《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当时五个人出得三马路,一直朝东,过望平街再朝东,到了一个地方,有一个大城门洞子似的。」
5.某部分。如:「你的构想不错,但有些地方值得再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