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方针(方針)  拼音:fāng zhēn
计画进行的一定趋向。如:「施政方针」、「教育方针」。
《國語辭典》:方针(方鍼)  拼音:fāng zhēn
罗盘。《老残游记》第一回:「不意今日遇见这大的风浪,所以都毛了手脚。二则他们未曾预备方针。」
《國語辭典》:大政方针(大政方針)  拼音:dà zhèng fāng zhēn
国家施政的大方向。如:「现今我国的大政方针,在于建设自由、民主以及富而好礼的社会。」
《漢語大詞典》:双百方针(雙百方針)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简称。
分類:方针
《漢語大詞典》:教育方针
关于教育方面的政策。例如: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分類:教育政策
《漢語大詞典》:治道
(1).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治道之兴,邪人不利。” 王闿运 《〈尚书大传〉序》:“然就其断章,寻与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训,雄文章。”
(2).修筑道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新唐书·韩琬传:“ 永淳 时, 雍丘 令 尹元贞 坐妇女治道免官,今妇夫女役常不知怪。”
《國語辭典》:国计(國計)  拼音:guó jì
1.国家的经济。《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2.国家的政策、计画。《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往时肃王已为奸臣所误,大王可复误耶?不如暂留,审视国计。」
《國語辭典》:方策  拼音:fāng cè
1.方法、计策。如:「整治河川方策。」
2.方为木板,策为竹简,皆用以记言记事。故以方策泛指书籍。《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也作「方册」。
《國語辭典》:改辙(改轍)  拼音:gǎi chè
1.1.改变所走的路线。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且改辙易行,非良乐之御。」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2.变更方法、计画等。《隋书。卷六。礼仪志一》:「殷、周所以异轨,秦、汉于焉改辙。」唐。高迈〈济河焚舟赋〉:「砥名励节,易地改辙,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
《國語辭典》:易辙(易轍)  拼音:yì chè
改变行车轨道。比喻事有变更。《晋书。卷五六。江统传》:「今子遭弊事之终而不图更制之始,爱易辙之勤而得覆车之轨,何哉?」也作「改辙」。
《國語辭典》:策略  拼音:cè lüè
计画。三国魏。曹植 征蜀论:「今将以谋谟为剑戟,以策略为旌旗,师徒不扰,藉力天师。」
《國語辭典》:要图(要圖)  拼音:yào tú
重要的计画或谋略。也作「要略」。
《漢語大詞典》:改路
改变路径。比喻变更方针和办法。《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国语辞典》:活著  拼音:huó zhāo
1.妙著。指奕棋下子巧妙,不为敌人所制。元。周密〈朝中措。桐阴薇影小阑干〉词:「自有仙机活著,未应袖手旁观。」
2.可随机应变的行事策略或办事方针。如:「他向来机警,自有活著,你不必担心。」
《漢語大詞典》:改涂(改塗)
亦作“ 改途 ”。 改变路径。比喻变更方针、办法或态度。《穀梁传·文公二年》:“坏庙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识否泰於独见者,虽劫以锋鋭,犹不失正而改涂焉。”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七》:“两手拿着外国铜锤或木棍,把手脚左伸右伸的,大约于筋肉发达上,也该有点‘效验’。无如竟不见效验!那自然只好改途去练‘武松脱铐’那些把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