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46,分19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一投
弹子
小郎
开地
上门
头脑
滋润
鼻头
横门
下湖
阿姑
送花
六畜
老火
马班
《國語辭典》:一投  拼音:yī tóu
1.一等到。元。郑光祖《㑳梅香》第四折:「那穷酸每一投得了官呵,胸腆在九霄云外。」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他不看见我,万事都休;一投得见了我,便认的俺是本村里张伯伯。」
2.一面。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一投于水于水浪滚,一投放火把火光焚。」也作「一头」。
《漢語大詞典》:弹子(彈子)
(1).即弹丸。 宋 钱易 《洞微志》:“有术士於腕间出弹子三丸,皆五色。”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这个当儿,又是照前噗的一声,一个弹子左耳朵眼儿里打进去。”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小弟生平有一薄技,百步之内,用弹子击物,百发百中。”参见“ 弹丸 ”。
(2).方言。台球。在特制的台子上用杆撞球的游戏。
《國語辭典》:弹丸(彈丸)  拼音:dàn wán
1.弹弓发射所用的实心球体。也作「弹珠」。《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走出天井来,向腰间锦袋中取出两个弹丸,拿在手里。」
2.比喻地方狭小。《战国策。赵策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
《漢語大詞典》:弹丸(彈丸)
发射弹丸。用以喻轻易、随便。 汉 桓宽 盐铁论·盐铁取下:“昔 商鞅 之任 秦 也,刑人若刈菅芳,用师若弹丸。”
《國語辭典》:小郎  拼音:xiǎo láng
1.称谓。妇人称丈夫的弟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聊斋志异。卷五。阎王》:「自当是小郎大好乾纲,到不得代哥子降伏老媪。」
2.对年轻男子的尊称,意同少爷。《水浒传》第三七回:「小郎已自都分付了,我们如何敢卖与你们吃。」
3.年轻的僮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大郎情怀撩乱,忙忙的收拾银两,带个小郎,再望襄阳旧路而进。」
《漢語大詞典》:开地(開地)
(1).开拓疆土。韩非子·十过:“兼国十二,开地千里。”汉书·地理志上:“至 武帝 攘却 胡 越 ,开地斥境,南置 交阯 ,北置 朔方 之州。”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山谷用巴西字:“ 乐羊 为 魏 将,以攻 中山 ……果下之,遂为 魏文侯 开地。”
(2).翻地;耕地。
(3).方言。开垦荒地。
《國語辭典》:上门(上門)  拼音:shàng mén
1.登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个所在,外人不敢上门,神不知,鬼不觉,是个极密的所在。」《红楼梦》第六回:「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
2.关门。如:「他每晚必亲自上门、关窗户,然后才就寝。」
《國語辭典》:头脑(頭腦)  拼音:tóu nǎo
1.头颅。《后汉书。卷七七。酷吏列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2.脑筋、思想。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3.头绪、条理。如:「他办事很有头脑。」《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好几日饭不得饱吃,东奔西趁,没个头脑。」
4.首领、主脑人物。《红楼梦》第五六回:「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九命奇冤》第一三回:「这里又有聚仙馆的林大有,他是个私贩烟土的头脑。」
5.结婚的对象。《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6.理由、原因。《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押番不知头脑,走出房门看时,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莫翁在莫妈面前,寻个头脑,故意说丫头不好,要卖他出去。」
7.主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似这寸金田地,偏有卖主,没有受主,敢则经纪们不济,须自家出去寻个头脑。」
8.一种用肉与杂味配合的酒。《水浒传》第五一回:「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金瓶梅》第九八回:「王六儿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也称为「头脑酒」。
《國語辭典》:头路(頭路)  拼音:tóu lù
1.端绪、线索、办法。《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平空不见了五十绽大银,见今著落临安府提捉贼人,十分紧急,没有头路得获,累害了多少人。」
2.门路。《西游记》第四○回:「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
3.对象。《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今苟延性命,与死无二,便多活几年,没甚好处。不如早早死了,出脱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别寻头路。」
4.投靠的人,主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家许多人,都存住不得,各自四散去了。你何不也别了他,另寻头路?」
5.闽南方言。指职业。
《國語辭典》:头脑酒(頭腦酒)  拼音:tóu nǎo jiǔ
一种杂有肉及药材的热酒。《金瓶梅》第七六回:「到次日,西门庆早起,约会何千户来到,吃了头脑酒起身,同往郊外送侯巡抚去了。」也称为「投脑酒」、「头脑」、「头脑汤」。
分類:和杂配制
《國語辭典》:滋润(滋潤)  拼音:zī rùn
1.浸润、润泽。如:「天降甘霖,滋润大地。」
2.不乾燥的意思。汉。王充《论衡。是应》:「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时,土地滋润,流湿万物,洽沾濡溥。」
3.北方方言。指舒适。如:「如今只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伙儿日子滋润。」
《國語辭典》:鼻头(鼻頭)  拼音:bí tóu
1.鼻梁下半部,靠鼻孔的部分。唐。白居易自觉诗〉二首之二:「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宋书。卷三一。五行志二》:「赵王伦既篡,洛中童谣曰:『虎从北来鼻头汗,龙从南来登城看,水从西来何灌灌。』」
2.鼻子的尖端。也称为「鼻尖」、「鼻端」。
3.鼻子。《西游记》第六一回:「哪吒见说,将缚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颈项上,一把拿住鼻头,将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牵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一回:「那些犀牛见了蜈蚣虫,就是指头儿捺上了双锽锁,不是知音不得闻。一个个都钻到犀牛的鼻头里面去了。」
4.器物上突起的部位。宋。魏了翁《仪礼要义。卷三三。丧服经传六》:「絇者,屦鼻头有饰,为行戒。」《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七回:「还要百十根综缆,每根要吊桶样的粗大,穿起锚的鼻头来,才归一统。」
《國語辭典》:鼻子  拼音:bí zǐ
俗称第一个孩子为「鼻子」。宋。王应麟《汉制考。卷四。说文》:「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國語辭典》:鼻子  拼音:bí zi
动物专司呼吸、嗅觉的器官,俗称为「鼻子」。《水浒传》第三回:「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红楼梦》第四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班。」
《漢語大詞典》:横门(横門)
汉 代 长安 城北西头的第一门,是通向 西域 的大道。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乃立 尉屠耆 为王,更名其国为 鄯善 ……丞相﹝将军﹞率百官送至 横门 外,祖而遣之。”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尝至 郿 行坞,公卿已下祖道於 横门 外。”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 横门 道。”
《漢語大詞典》:下湖
(1).乘舟入湖。 宋 陆游 《农桑》诗之四:“却羡邻家下湖早,画船青繖去如飞。”
(2).方言。下田。 石灵 《捕蝗者》:“依你说,收割的时候,我就不要下湖了。”
分類:乘舟方言
《國語辭典》:阿姑  拼音:ā gū
1.称谓:(1)妇人称丈夫的母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也称为「阿家」。(2)闽南方言。称姑妈。
2.广东人对妓女的讳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这个人从此不是我的儿子了,听凭阿姑,──粤人面称妓者为阿姑──怎样发落。」
《國語辭典》:阿家  拼音:ā gū
称谓。妇人称丈夫的母亲。《宋书。卷六九。范晔传》:「妻云:『罪人,阿家莫念。』」也称为「阿姑」。
《漢語大詞典》:送花
方言。犹送房。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俗好歌》:“酒罢,则亲戚之尊贵者亲送新郎入房,名曰‘送花’。”
分類:方言
《國語辭典》:六畜  拼音:liù chù
马、牛、羊、鸡、犬、猪六种牲畜。《周礼。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汉。郑玄。注:「六畜,六牲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六畜充庖,常理也。然杀之过当,则为恶业。」也称为「六牲」、「六扰」。
《漢語大詞典》:老火
(1).指烈日。 宋 杨万里 《立秋日闻蝉》诗:“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2).肝火。 刘真 《春大姐》:“惹得 玉春 娘动了老火,谁的话也说不进她耳朵里去了。”
(3).方言。严重;厉害;事情费力难办。如:这件事真老火。
《國語辭典》:马班(馬班)  拼音:mǎ bān
汉司马迁作《史记》,班固作《汉书》,皆为良史之材,世称为「马班」。《文史通义。内篇一。书教下》:「史氏继春秋而有作,莫如马班。」也作「班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