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辞典》: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拼音:sī lǐ lán kǎ mín zhǔ shè huì zhǔ yì gòng hé guó
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of Sri Lanka
国名。位于南亚,印度半岛的东南方,为印度洋上的岛国。面积六万五千六百一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七百四十万。首都为可伦坡(Colombo)。国内两个主要的民族为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大多信仰佛教或印度教,主要语言为锡兰语和英语。原为英国殖民地,西元一九四八年二月四日独立,国号「锡兰」,所以订二月四日为国庆日。一九七二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共和国」,一九七八年再度修宪,改国号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币制为Ceylon Rupee。简称为「斯里兰卡」。
国名。位于南亚,印度半岛的东南方,为印度洋上的岛国。面积六万五千六百一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一千七百四十万。首都为可伦坡(Colombo)。国内两个主要的民族为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大多信仰佛教或印度教,主要语言为锡兰语和英语。原为英国殖民地,西元一九四八年二月四日独立,国号「锡兰」,所以订二月四日为国庆日。一九七二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共和国」,一九七八年再度修宪,改国号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币制为Ceylon Rupee。简称为「斯里兰卡」。
《漢語大詞典》:师子(師子)
(1).狮子。亦称狻麑。《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 乌戈 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 开元 七年,因 吐火罗 大酋献师子、羚羊。”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 前蜀 贯休 《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参见“ 师子吼 ”。
(3).指古 师子国 ,即今 斯里兰卡 。《南史·宋纪中·文帝》:“ 倭 、 百济 、 呵罗单 、 林邑 、 呵罗他 、 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 师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 前蜀 贯休 《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参见“ 师子吼 ”。
(3).指古 师子国 ,即今 斯里兰卡 。《南史·宋纪中·文帝》:“ 倭 、 百济 、 呵罗单 、 林邑 、 呵罗他 、 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 师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
《漢語大詞典》:师子吼(師子吼)
(1).狮子吼。佛教语。谓佛祖在大众中讲决定之说而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窃以释门 义林法师 明大小乘,通内外学,灵山岭岫,苦海津梁,於大众中能师子吼。” 宋 黄庭坚 《赠王环中》:“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师子吼。”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六:“ 龙树 马鸣 齐现身,我闻大地师子吼。”
(2). 宋 陈慥 自称 龙丘先生 ,好宾客,然其妻 柳氏 极凶妒, 苏东坡 因有诗云:“ 龙丘居士 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即以“师子吼”比喻悍妇的怒骂声。参见“ 河东狮吼 ”。
(2). 宋 陈慥 自称 龙丘先生 ,好宾客,然其妻 柳氏 极凶妒, 苏东坡 因有诗云:“ 龙丘居士 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即以“师子吼”比喻悍妇的怒骂声。参见“ 河东狮吼 ”。
《漢語大詞典》:楞伽
亦作“ 楞迦 ”。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漢語大詞典》:韦陀(韋陀)
(1).梵语Veda的音译。意为“知识”。古 印度 婆罗门所传经典名。参见“ 吠陀 ”。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2).Vedda的音译。通译 维达 , 斯里兰卡 的一种原始民族。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共产主义的结合。”
(3).同“ 韦驮 ”。 艾芜 《荣归》:“兵士们一回到庙里休息的时候,不是躲在殿后 韦陀 足下去赌钱,便是坐在太阳晒着的石阶上捉虱子。”
《漢語大詞典》:棱伽山(稜伽山)
山名。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东南隅。相传 释迦牟尼 佛曾在此山说经。也称 楞伽山 。《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国》:“ 师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有 稜伽山 ,多奇寳。”参见“ 楞伽 ”。
《漢語大詞典》:楞伽
亦作“ 楞迦 ”。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1).山名。梵文音译。在古 师子国 (今 斯里兰卡 )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圆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顶人。”
(2).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韦应物 《寄恒璨》诗:“今日郡斋閒,思问《楞伽》字。” 明 高启 《楞伽寺》诗:“《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老,终日问《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缘起考》:“法相名为《瑜伽师地》,虽与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师有几’之文。此则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