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指斥  拼音:zhǐ chì
1.直呼之。《抱朴子。内篇。黄白》:「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隐之云尔。」《南史。卷五○。刘瓛传》:「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
2.指摘、责备。《晋书。卷七五。范汪传》:「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醒世恒言。卷二五。独孤生归途闹梦》:「元来德宗皇帝心性最是猜忌,说他指斥朝廷,讥讪时政。」
《漢語大詞典》:窜斥(竄斥)
贬逐。新唐书·柳宗元传:“既窜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鬱,一寓诸文。” 宋 欧阳修 《仁宗御飞白记》:“少不悦於时人,流离窜斥,十有餘年。”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上:“时相大怒,劾 庭硕 奉使无状,请窜斥。”
分類:贬逐
《漢語大詞典》:诛斥(誅斥)
(1).责斥;责罚。后汉书·朱浮传:“而 光武 、 明帝 躬好吏治,亦以课覈三公,其人或失而礼稍薄,至有诛斥詰辱之累。”
(2).诛戮。晋书·五行志上:“时 晧 制令诡暴,荡弃法度,劳臣名士,诛斥甚众。”
分類:诛戮责罚
《漢語大詞典》:斥远(斥遠)
排斥疏远。《汉书·郊祀志下》:“斥远方士之虚语,游心帝王之术。”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六国》:“ 怀王 佞臣 上官 、 子兰 斥远忠臣, 屈原 作《离骚》之赋。”《三国·魏志·齐王芳传》:“季末闇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
分類:排斥疏远
《漢語大詞典》:谴斥(譴斥)
谴责;呵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执谊 因言 成季 等朋讌聚游无度,皆谴斥之。” 宋 陈亮 《东阳郭德麟哀辞》:“余於斯时,方将为之长言以解 德麟 之惴惴而寧其死,其不訕谤谴斥於一世之士者几希!”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职官》:“一事失理,一民失所,救过不暇,谴斥随至。”
分類:谴责呵斥
《國語辭典》:屏斥  拼音:bǐng chì
斥退。《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延之昔坐事屏斥,复蒙抽进,而曾不俊革,怨诽无已。」《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分類:斥退除去
《漢語大詞典》:汰斥
淘汰斥退。 宋 苏辙 《除尚书右丞诸公免书》:“方虞汰斥,遽尔超升。” 宋 文天祥 《回宁国交代孟兵部之缙》:“既汰斥归里,即闭门不与人事,山巔水涯,翛然独往。”
分類:淘汰斥退
《漢語大詞典》:远斥(遠斥)
疏远排斥。《水浒后传》第二二回:“陛下新登宝位,宜信任贤良,远斥奸佞,庶使宗社危而復安。”《水浒后传》第三七回:“陛下还朝,宜远斥和议之臣。”
分類:疏远排斥
《漢語大詞典》:废斥(廢斥)
(1).废黜屏斥。 宋 苏轼 《与蔡景繁书》之一:“又念以重罪废斥,不敢復自比数於士友间。”明史·高攀龙传:“国家需才甚亟,废斥如此,后将焉继?”
(2).荒芜废弃。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 悟增 ﹞闻 敬 游 松竇 ,请復住持,而田屋皆已废斥。”
《國語辭典》:贬斥(貶斥)  拼音:biǎn chì
1.古时官吏遭贬谪斥逐。《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皇甫规》:「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谄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亦宜贬斥,以惩不轨。」唐。柳宗元〈对贺者〉:「凡吾之贬斥,幸矣。」
2.斥责、非议,并给予不好的评价。如:「由于工程施工不当,使得监工遭到贬斥。」
《漢語大詞典》:麾斥
(1).纵横奔放貌。 宋 苏轼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诗:“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脱靴返棹二图赞:“凌轢兮万象,麾斥兮八极。” 清 刘石龄 《登祝融峰顶宿上封寺》诗:“麾斥隘八区,幽寻愜孤秉。”
(2).犹斥骂。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秦隋之恶:“自 三代 讫於 五季 ,为天下君而得罪于民,为万世麾斥者,莫若 秦 与 隋 ,岂 二世 之恶浮于 桀 紂 哉?”
《漢語大詞典》:斥言
(1).谓直言指责过失。后汉书·蔡邕传赞:“ 邕 实慕静,心静辞綺。斥言 金商 ,南徂北徙。” 李贤 注:“指斥而言,无隐讳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託讽。”
(2).明言;指名而言。《左传·桓公六年》“ 周 人以讳事神” 晋 杜预 注:“自父至高祖,皆不敢斥言。” 唐 皇甫枚 《飞烟传》:“其比邻, 天水 赵氏 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旧唐书·后妃传下·穆宗恭僖皇后王氏:“稽诸前代,詔令所施,不斥言太后,以宫名为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犹隐约其词,而不忍斥言。”
《國語辭典》:斥大  拼音:chì dà
开拓。《礼记。王制》汉。郑玄。注:「周公摄政,致大平,斥大九州之界,制礼成武王之意。」《新唐书。卷一一一。郭孝恪等传。赞曰》:「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为之牙距也。」
分類:开拓扩大
《韵府拾遗 陌韵》:不斥
庄子:东海有鸟焉,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故其行列不斥,而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注:行列不斥,与群居也。
《漢語大詞典》:斥绝(斥絶)
(1).互相排斥隔绝。史记·天官书:“尾为九子,曰君臣;斥絶,不和。”
(2).斥责,拒绝。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 英吉利 海外小国…… 乾隆 年间,曾欲仿照 俄罗斯 例,在京立学, 高宗纯皇帝 深烛其奸,严旨斥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