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斤斤  拼音:jīn jīn
1.明察。《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汉。毛亨。传:「斤斤,明察也。」
2.谨慎。《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聊斋志异。卷一二。锦瑟》:「婢颇风格,既熟,颇以眉目送情。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跌。」
3.每一细小处,或对于每一细小处。如:「斤斤爱惜」、「斤斤于小节」。
《國語辭典》:斤斤计较(斤斤計較)  拼音:jīn jīn jì jiào
过于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物。形容小气、在意得失。如:「别连这点小钱也要斤斤计较,大方一点吧!」「大家有缘相聚,又何必为了这点小事儿斤斤计较,伤了感情呢?」
《漢語大詞典》:斤斤较量(斤斤較量)
谓在琐细的小事上过分计较。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算尽锱铢》:“ 苏州 人奢华靡丽,寧费数万钱为一日之欢,而与肩挑贸易之辈,必斤斤较量,算尽錙銖,至於面红厉声而后已。”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各房各户的人,应当用多少就给他多少,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不来和你斤斤较量。”
《國語辭典》:闲闲(閑閑)  拼音:xián xián
1.从容优閒的样子。《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唐。王维 归嵩山作诗:「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2.广阔博大的样子。《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唐。成玄英。疏:「闲闲,宽裕也。」
3.动摇的样子。《汉书。卷一○○。叙传下》:「戎车七征,冲輣闲闲。」
4.小孩学说话时的声音。《金瓶梅》第三五回:「平安儿从新做了小孩儿,才学闲闲。他又会顽,成日只踢毬儿耍子。」
《漢語大詞典》:凌谇(凌誶,淩誶)
凌辱责骂。有苛求或斤斤分辨之意。庄子·徐无鬼:“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説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誶之事则不乐,皆囿於物者也。” 明 归有光 《送王汝康会试序》:“宽者废弛而自纵,而严者凌誶尽察而无所容。” 章炳麟 《文学说例》:“辩士凌誶,固非韵文所能检柙矣。”
淩誶:凌辱责骂。庄子·徐无鬼:“察士无凌誶之事,则不乐。”凌,一本作“ 凌 ”。
《漢語大詞典》:斤然
斤斤然。谨慎貌。 宋 叶适 《黄端明谥简肃议》:“盖公既已识事君之大节,则虽其小者宜不失斤然之守,而於治身之谨诚细微无不尽焉。”
分類:斤斤谨慎
《國語辭典》:称薪而爨(稱薪而爨)  拼音:chēng xīn ér cuàn
秤刚够分量的柴薪煮饭。形容人斤斤计较,节俭吝啬。《淮南子。泰族》:「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治大也。」《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俭有可鄙。」也作「称柴而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