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斟酌  拼音:zhēn zhuó
1.斟,倒酒。酌,饮酒。斟酌借指饮酒。《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2.考虑可否而决定取舍。《国语。周语上》:「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红楼梦》第一○回:「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
《漢語大詞典》:自斟
(1).酌酒自饮。 晋 陶潜 《和郭主簿》之一:“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宋 刘克庄 《还黄镛诗卷》诗:“暮年谁可谈兹事,盎有村醪且自斟。”
(2).自行裁酌。 宋 苏轼 《和陶郭主簿》之一:“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
分類:自行酌酒
《漢語大詞典》:孤斟
独自饮酒。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之二:“已託西风传絶唱,且邀明月伴孤斟。”
分類:独自饮酒
《国语辞典》:满斟(满斟)  拼音:mǎn zhēn
将杯子倒满。宋。孔平仲〈兄长寄五诗依韵和寄诗各有所怀诗〉五首之二:「纷纷落尘陪高宴,艳艳浮蛆劝满斟。」《红楼梦》第五○回:「湘云早执起壶来,黛玉递了一个大杯,满斟了一杯。」
《國語辭典》:斟量  拼音:zhēn liáng
斟酌评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北齐书。卷二。神武帝纪下》:「陛下若垂信赤心,使干戈不动,佞臣一二人愿斟量废出。」
分類:酌量估量
《漢語大詞典》:同斟
一同饮酒。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会随仙羽化,香蚁且同斟。” 宋 秦观 《拟韦应物》诗:“邻父缩新醅,林下邀同斟。”
分類:饮酒
《漢語大詞典》:酌斟
(1).亦作“ 酌酙 ”。酌酒。 明 程嘉燧 《孙履正履和北上临别题赠长句》:“脱衣貰酒君酌斟,君胡不饮心沉吟。” 清 方文 《严子餐招同王宇安暨令嗣茂远朱岷左吴岱观夜集有怀亡友子岸》诗:“举觴命亲串,有酒当酌酙。”
(2).考虑事情或行文等是否妥当和可行。《天地会诗歌选·根由歌》:“共结联盟表真心,同谋大事密酌斟。”
《国语辞典》:斟酒  拼音:zhēn jiǔ
倒酒。《三国演义》第一回:「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红楼梦》第四四回:「忙笑著又拉他出来坐下,命人拿了台盏来斟酒。」
分类:斟酒
《漢語大詞典》:不斟
古代 南楚 谓疾病少愈而加剧为不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方言》:斟,益也;凡病少愈而加剧谓之不斟,或谓之何斟。 吕居仁 答 曾吉父 诗:‘记我今年病不斟’盖用此。”
分類:疾病加剧
《漢語大詞典》:斟雉
调治雉羹。《楚辞·天问》:“ 彭鏗 斟雉帝何饗?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王逸 注:“ 彭鏗 , 彭祖 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 尧 , 尧 美而饗食之。” 清 顾炎武 《前诗意有未尽再赋》之二:“斟雉未能觴帝后,薨鱼聊可事山君。” 清 曹寅 《和些山咏东轩竹见寄》之七:“技逊投壶天发笑,羹非斟雉鼎流香。”
分類:调治
《漢語大詞典》:羊斟
春秋 时 宋 人。 郑 伐 宋 , 宋 华元 、 乐吕 御之。 羊斟 为 华元 御, 华元 杀羊以飨士而不及 斟 。将战, 斟 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驰入 郑 师, 宋 遂败。见左传·宣公二年史记·宋世家《郑世家》。 唐 郑薰 《赠巩畴》诗:“淡薄贵无味, 羊斟 惭大羹。” 金 王琢 《同漕使对雪》诗:“跃马共思追兔跡,抱戈谁与置 羊斟 。”
分類:华元
《漢語大詞典》:献斟(獻斟)
献酒。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寒荣共偃曝,春醖时献斟。”
分類:献酒
《韵府拾遗 侵韵》:晚斟(晚斟)
郭翼诗:竞日笙囊寒未解,临池盘盏晚才斟。
《漢語大詞典》:斟灌
古国名。 夏 之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寿光县 东北。左传·哀公元年:“昔 有过 浇 杀 斟灌 以伐 斟鄩 ,灭 夏后相 。” 孔颖达 疏:“二 斟 , 夏 同姓诸侯。”史记·夏本纪“ 中康 崩,子 帝相 立”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斟灌 故城在 青州 寿光县 东五十四里。”
《漢語大詞典》:斟寻(斟尋)
亦作“ 斟鄩 ”。
(1).古国名。 夏 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潍坊市 西南。左传·襄公四年:“﹝ 寒浞 ﹞使 浇 用师,灭 斟灌 及 斟寻氏 。” 杜预 注:“二国, 夏 同姓诸侯, 仲康 之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北海 有 斟县 。 京相璠 曰:‘故 斟寻国 , 禹 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 太康 失位,逃到同姓部落 斟鄩 。 羿 灭 斟鄩 ,立 仲康 。”
(2).复姓。古有 斟寻氏 。 禹 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