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枢,字斗南,号雪(此据《洞霄诗集》,《宋诗纪事》作云)窗,又号寄閒,西秦(今陕西)人,居临安(今浙江杭州)。炎父。曾为宣词令、閤门簿书。善词,有《寄閒集》,已佚。事见《浩然斋雅谈》卷下、《词源》卷下。今录诗十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斗文,字彦章,号北湖居士,丹阳(今属江苏)人。《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欧阳斗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安福人。性质直,尚风节。秦桧专政,斗南上书言国事,伏阙下,三日不纳。退宿旅舍,束草为人,以书置手中,设祭其前,钥门而去。后为舍人所首,桧大怒,移文索之,不可得。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程以南,字南仲,号斗山,休宁(今属安徽)人。理宗朝官秘书校理。有《斗山吟稿》,已佚。事见《程氏所见诗钞》卷三。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胡斗南,号贯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江西诗徵》卷二四)。宋遗民。今录诗十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阳伯高,名未详,巴县(今重庆)人。景春弟。时人称斗山先生。事见《字溪集》附录《纪年录》。
胡箕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2—1194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斗南。胡铨从子。学贯经史,尤精于《春秋》。善为文,下笔千言。官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有《春秋三传会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1189 【介绍】: 宋越州新昌人,字天民。石公揆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任临安府学教授。丞相史浩荐其学行,迁枢密院编修。虽非谏官,而能抗论朝政,为宁宗所嘉奖。迁知武冈军。
全宋诗
石斗文(一一二九~一一八九),字天民,新昌(今属浙江)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天台尉。历临安府、汉阳军教授。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除枢密院编修官。出通判扬州,旋罢,主管台州崇道观。九年,通判婺州。十六年卒,年六十一。曾上书言当严大门以司出入,杜绝便门之私,时目之为“石大门”。事见《烛湖集》卷一一《编修石公行状》。明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有传。
全宋文·卷五三八三
石斗文(一一二九——一一八九),字天民,越州新昌(今浙江新昌)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任天台县尉,迁临安府学教授。丞相史浩荐于朝,改枢密院编修官,上书论朝政,言甚剀切。除扬州通判,徙婺州,权知武康军。晚号缉斋,潜心于学问。淳熙十六年卒,年六十一。见孙应时《编修石公行状》(《烛湖集》卷一一),万历《新昌县志》卷一一,《宋元学案》卷七七。
宋登科记考
字天民。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宋登科记考》按:是岁知举官不用台谏官,不用枢密院官为试官,以重边事故。
楼斗南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三
楼斗南,淳熙四年为迪功郎、淳安县尉。见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迁居昆山。字斗南,一字南英,号蠹隐,又号蠹豪。孝宗淳熙间进士。历罗田令、国子学录。博学洽闻,尤精汉史,讲学于朱熹之门。以《三刘汉书标注》未臻尽善,博考订正成《两汉刊误补遗》,号称精确。又撰《汉通鉴》,集编年、纪传之长而去其短,与《补遗》相表里。尚有《易图说》、《离骚草木疏》、《陶靖节先生年谱》等。
全宋诗
吴仁杰,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
全宋文·卷六一一七
吴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号蠹隐,又号蠹豪,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居昆山(今江苏昆山)。淳熙五年登进士第,尝为罗田令。庆元初,主管户部架阁文字,迁国子录,未几罢。仁杰学识广博,尤长经史,尝讲学于朱熹之门,著有《易图说》(存)、《古周易》(存)、《离骚草木疏》(存)、《陶靖节先生年谱》(存)、《两汉刊误补遗》等。见《吴中人物志》卷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三,《吴郡志》卷二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斗南,字唐英,号钓浦,罗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官至兵部郎中。事见清道光《罗源县志》卷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大兴良乡人。第进士。仕至河南都运。性颖悟,善作诗,有干局,长于吏事,能剖繁治剧,时辈服其通敏。
牛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人。王晦爱将。宣宗贞祐间,顺州受兵,晦被执,斗不愿独生,与之同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斗南,乐清(今属浙江)人。《宋诗拾遗》置其人于宁宗嘉定时人之间,姑从之。
牛斗南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一二
牛斗南,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庆元五年进士。历官汉阳令、知连州。嘉定十一年,提辖文思院,除大理寺主簿,出知循州。十五年,仕至太常博士。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五六,选举二一之一五、兵一三之四八,正德《南康府志》卷六,嘉靖《衡州府志》卷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