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斑驳(斑駁)  拼音:bān bó
色彩相杂不纯。唐。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也作「班驳」。
《國語辭典》:斑驳陆离(斑駁陸離)  拼音:bān bó lù lí
形容色彩杂乱不一。《聊斋志异。卷一二。古瓶》:「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驳陆离。」也作「陆离斑驳」。
《國語辭典》:陆离斑驳(陸離斑駁)  拼音:lù lí bān bó
形容色彩杂乱不一。如:「那件古陶的色彩陆离斑驳,令人爱不释手。」也作「斑驳陆离」。
《漢語大詞典》:癣驳(癬駮)
犹斑驳。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山中有木,叶似豫章,皮多癣駮,名曰六駮。”
分類:斑驳
《漢語大詞典》:风花(風花)
(1).风中的花。南齐书·乐志:“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堂。” 唐 卢照邻 《折杨柳》诗:“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 宋 陈师道 《奏酬应物》诗:“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
(2).指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 宋 晁补之 《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明日扬颿应復驶,蒸云散乱作风花。” 明 杨慎 《田家喜晴谣》:“风花闪日日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自注:“俗以云气斑驳谓之风花。”
(3).指起风前的大雾。 宋 陆游 《自开岁略无三日晴戏作长句》:“雨脚稍收初见日,风花忽起又遮山。”自注:“风欲作,则大雾充塞,谓之风花。”
(4).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五》:“《诗眼》云:‘世俗喜綺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 清 龚自珍 《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國語辭典》:杂俎(雜俎)  拼音:zá zǔ
杂记一类的书。如唐人段成式撰有《酉阳杂俎》三十卷。见《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三》。
《國語辭典》:驳杂(駁雜)  拼音:bó zá
1.交杂混乱。如:「他的演说内容,东扯西扯,十分驳杂,难以记录。」
2.术数用语。指吉中有凶,凶为吉兆的命运。《水浒传》第四回:「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
《國語辭典》:斑剥(斑剝)  拼音:bān bō
1.斑驳剥落。如:「斑剥的墙壁经过粉刷后,焕然一新。」
2.杂色的斑纹。明。周浈〈池口舟中望九华山〉诗:「嵁霞上斑剥,石乳下碖碅。」
《漢語大詞典》:斑文
(1).斑驳的花纹。借指虎豹之皮。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被斑文,跨野马。”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斑文,虎豹之皮也。”
(2).斑点,花纹。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尧 二女 娥皇 、 女英 追之不及,相与慟哭,泪下沾竹,悉成斑文。”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蚺蛇﹞身有斑文,如故锦纈。”
《漢語大詞典》:藓驳(蘚駁)
藓苔斑驳。 唐 苏颋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诗》:“蘚驳题诗馆,杨疏奏伎楼。” 唐 司空图 《灵台三官堂文》:“尘蒙而庙貌全隳,蘚驳而天衣半褫。”
分類:藓苔斑驳
《國語辭典》:驳落(駁落)  拼音:bó luò
考试落第。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与你养著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也作「剥落」、「薄落」。
《漢語大詞典》:驳藓(駁蘚)
亦作“駮蘚”。 颜色斑驳的苔藓。 唐 郑愔 《哭郎著作》诗:“荒阶罗驳蘚,虚座网浮埃。”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开元寺楼看雨联句》:“鮫蘚浄铺筵,低松溼垂鬋。”
《國語辭典》:驳荦(駁犖)  拼音:bó luò
1.杂色的牛。《广韵。入声。觉韵》:「荦:驳荦,牛杂色。」
2.色彩混杂斑驳。《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赤瑕驳荦,杂锸其閒。」
《漢語大詞典》:驳马(駁馬)
亦作“駮马”。
(1).毛色斑驳之马。管子·小问:“ 桓公 乘马,虎望见之而伏。 桓公 问 管仲 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管仲 对曰:‘意者君乘駮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周书·齐炀王宪传:“ 太祖 尝赐诸子良马,惟其所择, 宪 独取驳马。”
(2).梓榆的别名。诗·秦风·晨风“隰有六驳” 三国 吴 陆玑 疏:“驳马,梓榆也。其树皮青白驳犖,遥视似驳马,故谓之驳马。”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梓榆,南人谓之朴, 齐 鲁 间人谓之驳马。”
(3).古代北方部族名。新唐书·回鹘传下:“又有 駮马 者,或曰 弊剌 ,曰 遏罗支 ,直 突厥 之北,距京师万四千里……以马耕田,马色皆駮,因以名国云。”
《国语辞典》:藓书(藓书)  拼音:xiǎn shū
丛生于岩石上斑驳如文字的苔藓。宋。苏轼〈送范景仁游洛中〉诗:「藓书标洞府,松盖偃天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