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57,分204页显示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贡师泰(泰甫 玩斋 行第 一 )
林泉生(清源 谦牧斋、觉是轩 文敏 )
郑觉民(以道 求我斋 )
乌古孙良桢(干卿 约斋 )
席应珍(心斋 子阳子 )
陈文杰(汉卿 默斋 )
唐朝(用大 五无斋 )
尤良(休斋 心之 )
卢琦(希韩 立斋 )
僧梵琦(别称 楚石琦 梵琦 楚石 昙曜、昙耀 西斋老人、奇童 世称 象贤 )
陈祖仁(子山 控斋 )
朱善(备万 一斋 文恪有一斋集、文恪 )
程保翁(宗茂 茂斋 )
黄璋(仲珍 以斋老人 )
库库(别称 康里夔 子山 正斋、恕叟 文忠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8—1362 【介绍】: 元宁国府宣城人,字泰甫,号玩斋。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后入翰林为应奉,预修后妃、功臣列传。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年,官户部尚书,分部闽中,以闽盐易粮,由海道运给京师。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
元诗选
师泰,字泰甫,仲章之子也。以国子生中江浙乡试,释褐太和州判官,荐应奉翰林文字。出为绍兴路推官,称治行第一。复入翰林,迁宣文阁授经郎,累拜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擢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奉命和籴于浙西,改兵部侍郎,除浙西都水庸田使。寻拜礼部尚书,调平江路总管。张士诚据吴,避之海上,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睦迩承制授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朝命改户部尚书。俾以闽盐易粮,由海道转运京师。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海宁卒,年六十五。泰甫状貌伟然,既以文知名,而于政事尤长。所至绩效暴著。诗文甚多,有《友迂》、《玩斋》、《奊奊》、《东轩》、《闽南》诸稿。门人刘中、朱燧辈类为一编,总题曰《玩斋集》。会稽杨廉夫序之曰:「本朝古文,殊逊前代,而诗则过之。郝、元初变,未拔于宋;范、杨再变,未几于唐。至延祐、泰定之际。虞、揭、马、宋诸公者作,然后极其所挚,下顾大历与元祐,上踰六朝而薄风雅,吁!亦盛矣。继马、宋而起者,世惟称陈、李、二张。而宛陵贡公,则又驰骋虞、揭、马、宋诸公之间,未知孰轩而孰轾也。盖仲章雍容馆阁。翱翔于延祐诸公之间;而泰甫当师旅倥偬,独擅文名于元统、至元之后。有元之文,其季弥盛,于宛陵父子间见之矣。」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泰甫,奎子。官秘书。即有玩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9—1361 【介绍】: 元福州永福人,字清源,号谦牧斋,更号觉是轩。文宗天历三年进士,授福清州同知,转泉州经历,累官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为文宏健雅肆,诗豪宕遒逸,为闽中名士,尤邃于《春秋》。有《春秋论断》、《觉是集》。
元诗选
泉生,字清源,泉之永福人。与卢琦、陈旅、林以顺皆以文学为闽中名士。泉生学邃于《春秋》,天历庚午,登进士第。授福清州同知,转泉州经历,迁永嘉尹,调漳州推官,擢知福清州。除翰林待制,以母老辞。会复置行省,改理问,寻升郎中,迁知漳州。召入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寻卒,谥文敏。清源以志略自负,不能下人。后稍自晦抑,号谦牧斋。晚益折节,更号觉是轩。为文宏健雅肆,诗豪宕遒逸。所著有《春秋论断》及《觉是集》二十卷。
维基
林泉生(1299年—1361年),字清源,号谦牧斋,晚号觉是轩,江浙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进士出身。林泉生出生于大德三年(1299年),自小好学,先后治《》与《春秋》。天历三年(1330年)登庚午科左榜进士,授福清州同知。任永嘉县尹。性自负,好议论,常与门生畅谈至深夜。官至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卒谥文敏。著有《春秋论断》及《觉是集》二十卷。与卢琦、陈旅、林以顺等人并称“元末闽中文学四大名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0—1364 【介绍】: 元庆元鄞县人,字以道,号求我斋。郑芳叔子。学极该博,应科举,一试不中,即弃去。以荐为郡博士,不赴。年过五十,始荐为衢州路龙游县教谕,未几即弃去。后举为婺州路教授,改处州,令下已卒。有《求我斋集》。
甬上耆旧诗·卷三
字以道,蒙隐先生子也。积学笃行,与程畏斋齐名。其所学,自经史传记,下及百氏之言,无不究览,学者翕然尊之。郡守王元恭将行乡饮酒礼,先生为酌定礼仪,邻郡取以为法。性至孝,母常患目,日以舌舐之即愈。复病痱,侍朝夕不敢解带。既定日,葬父适病痞甚,人谓不宜临圹,先生泣曰:幸从先人讫大事,即道死不憾。返而差,以荐为龙游教谕,三月即谢归。诏徵遗逸,授处州教授,适疾卒。有求我斋集三十三卷。
乌古孙良桢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临潢人,徙大名。字干卿,号约斋。乌古孙泽子。至治间以荫补江阴州判官,调武义县尹,有惠政。历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弹劾不畏权贵,中外震慑。顺帝至正中,累除大司农,升右丞。十四年,迁淮南行省左丞,从脱脱围高邮张士诚。脱脱被黜后,还任中书左丞,升右丞兼大司农。以疾卒。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席应珍(1301 -1381)字心斋,号子阳子,后出文献多记为“席应真”。元江浙行省平江路常熟双风乡沙头 (今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人。上三代均为贫微民人,年未冠即辞亲出家,于乡中道院师从张应玄习道,后获法号“通玄明素弘道法师”。至顺二年(l331)因倡议迁建功,受邀主持常熟李塘佑圣道院。至元三年(l337)后,继师遗志,前赴郡城始苏扩建白鹤观字,随主持观事。至正二十一年(1361)前后,以老归相城灵应宫,于元末兵燹后复兴观务,得时人之誉。洪武十四年(1381)三月初十日卒,享年81岁。席应珍在道修行逾60年,三任住持均有治绩。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心斋,海虞人,洪武中道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常州人,字汉卿,号默斋。荐授庆元路学正,辟浙东帅掾,迁两浙运司知事,改江阴州知事。顺帝至正六年任东流县尹,谢病归,卒年六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桂林兴安人,字用大,号五无斋。顺帝至正七年贡士,授辰溪教谕。时盐钞法为官民病,朝上救弊之策,大府不用,归而授徒。行省平章闻其贤,举领桂林路学教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9—? 【介绍】: 元明间常州人,号休斋。元泰定间举人。立誓不仕。明洪武初,以刘基荐,授閤门使,直起居注。屡有建白。官至太常少卿。
梁溪诗钞
尤良,字心之,号休斋,明初无锡人。元太定丙寅江浙乡试第一名举人,入明历,官太常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元诗选
琦字希韩,别号立斋,泉之惠安人。登至正二年进士第,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始至则赈饥馑,止横征,减口盐一百馀引。邻邑盗发,适琦巡邑境。盗遥见,迎拜曰:此永春大夫也。琦立马谕以祸福,皆投刀槊请自新,自是威惠行于境外。时兵革四起,琦屡败诸寇,永春宴然。十六年,改调宁德。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命下而卒。世居圭峰之下,故所著曰《圭峰集》。元陈诚中所编。明万历初,邑人朱一龙、三山董应举序而刻之。今观其诗,大半见萨天锡集中。亦间有陈众仲、同宽甫诸作。兵燹之馀,收拾采掇,不无传钞之误。天锡宦游闽海,遗稿流传,如《中秋玩月》一篇,自叙历历可考。而后人漫不检点,使《圭峰》一集,真赝杂陈,可嘅也。若其《寄同年拜住善御史》及《重游蓬壶》等诗,为希韩所作无疑。兹特芟其重见他集者,采而录之。良吏高风,情词婉约,蔼然自见于言外,是则《圭峰》之真而已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0 【介绍】: 元明间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梵琦。字楚石。小字昙曜。象山人。姓朱氏。出家海盐天宁永祚寺。得法于径山元叟端和尚。元英宗诏令金书藏经。闻谯楼鼓声。豁然大悟。遍主法席。名满夷夏。泰定中住当湖福臻院。晚归天宁。筑西斋退老。明兴再被诏徵。建法会于蒋山。琦居第一。赐伊蒲供于文楼。洪武三年秋。召问鬼神之理。馆于天界寺。示微疾。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书毕而化。赐谥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宋濂为撰塔铭。铭曰:大监密旨馀十传,妙喜起蹴龙象筵。有如大将据中坚,铁卒十万佩櫜鞬。或触之者命发悬,谁欤五世称象贤。佛日晓出瀛海壖,红焰闪闪行中边。流光所至无幽玄,忆初飞锡来北燕。彤楼画阁金星躔,一击三际皆廓然。火中新敷清净莲,绀色涵空绝蔓牵。自兹口喷百丈泉,洗涤五浊离腥膻。内而诸夏外朝鲜,纷纷来者人驾肩。示以实相非空言,塔庙赫赩名山川。一佛能变万与千,会万归一道则全。不识诬为有漏缘。帝敕中使来传宣。钟山说法超沈绵。万人瞻依曲两拳。一朝入灭同蜕蝉。西方弹指即见前。白玉楼阁琉璃田。金铃宝树演真诠。师之往矣神弗迁。寂光常定无偏圆。我作铭诗翠琰镌。昭朗盛业垂年年。愚庵及公有悼楚石诗云:潦倒奚翁的骨孙,高年说法屡承恩。麻鞋直上黄金殿,铁锡时敲白下门。烦恼海中垂雨露,虚空背上立乾坤。秋风唱彻无生曲,白牯狸奴亦断魂。钱与善曰:曹溪五派临济下,妙喜递传元叟,而琦公嗣之,有六会录,流布丛林。电坼霜开,金声玉振。姚广孝亦谓琦公于净业一门,至老力行不懈。后云溪宏禅师亦推琦为明宗师第一。有净土、和陶诸诗。北游凤山,西斋三集。自楚石倡诗,教于永祚。正、嘉、隆、万间,诗僧辈起,吟派之盛,于兹为最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楚石,小字昙曜,族姓朱氏,象山人,居海盐天宁寺。明初,徵至京建法会,赐第一座。有《北游》、《凤山》、《西斋》三集。
皇明名僧辑略
行实 师讳梵琦。楚石其字也。宁波府象山县人。姓朱氏。年九岁。授经于讷翁谟公。十六剃染。阅楞严经有省。随元叟端公入京。闻西楼鼓声。汗如雨下。因偈曰。捉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见元叟。元叟许可。会报恩虚席以待。师勉赴。而筑室西斋。为终焉之计。师形躯短小。而神观精朗。举扬正法。无愧妙喜。世寿七十五。僧腊六十三。有六会语录行世。 上堂 除夜小参。善哉三下板。知识尽来参。既善知时节。吾今不再三。诸仁者。一举更不再举。今已再举。一闻更不再闻。今已再闻。头头上明。物物上了。如理如事。亘古亘今。不是涅槃心。亦非正法眼。恁么恁么。三世诸佛祇言自知。不恁么不恁么。六代祖师无启口处。设使言前荐得。犹为滞壳迷封。假饶句下精通。未免触迷狂见。今红炉上拾得一点雪。枯木上糁些子花。与你诸人赴个时节。残灯随腊尽。爆竹送春来。复举盘山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慈明云。向上一路。千圣不然。妙喜云。向上一路。热碗鸣声。师云。三大老尽力道。只发明得向下一路。若是向上一路。驴年未梦见在。 普说 上堂。举僧问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未审路头在什么处。峰以拄杖画一画。云在这里。师云。白云万里。僧举前话问云门。门云。扇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师云。白云万里。忽有人出来。问天宁与么批判。还惬得二大老意么。向他道白云万里。呵呵呵。啰啰哩。啰啰哩。啰啰哩。刹刹尘尘知几几。十字街头石敢当。忽然吸竭沧溟水。你辈茄子瓠子那里知得。拍禅床便起。 当晚小参。僧问诸佛不出世。祖师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既是佛法遍天下。为什么谈玄口不开。师云。南斗七。北斗八。进云。未审此理如何。师云。去去西天路。迢迢十万馀。乃云。人天众前激扬此事。也须是本分衲僧始得。若非本分衲僧。未免遭人怪笑。只如适来禅客立个问头。恁么答他。却理会不得。再举一遍。既是佛法遍天下。为什么谈玄口不开。檐声未断前宵雨。电影还连后夜雷。 结夏小参。僧问如何是山里禅。师云。胡孙上树尾连颠。进云。如何是城里禅。师云。十字街头一片砖。进云。如何是村里禅。师云。扶桑人种陕西田。进云。谢师答话。师云。苍天苍天。乃云。衣食养寿命。一日不可无。粪埽敌寒暑。粗粝疗形枯。昨日三春。今朝九夏。何不趁色身强健时。拨教生死路头明白。要去便去。要住便住。谁障得你。谁碍得你。岂不俊哉。岂不快哉。且道生死路头作么生拨。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若不会。与你下个注脚。空手把锄头。骤马上高楼。步行骑水牛。闹处冷湫湫。人从桥上过。饭萝头受饿。桥流水不流。拨火觅浮沤。时不待人。参。复举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师云。若然。道有也得。道无也得。向上也得。向下也得。得也得。不得也得。数片白云笼古寺。一条绿水绕青山。 示众 师云。一朝村院主。万劫出头难。大难大难。若是个汉。佛语祖语不教蕴在胸襟。掉向他方世界。何况世间浅近之学。便诵得四韦陀典。但增妄想。堪作甚么。食人涎吐。未有了日。不如无事好。见我道无事。便作无事会又争得。若要真个无事。须下死工夫。大死一回。死中得活。便能超毗卢。越释迦。百匝千重。七通八达。祖师巴鼻。向上宗乘。尽与埽除。不劳拈出。云门云。我今日共你说葛藤。屎灰屎火。泥猪疥狗。不识好恶。屎坑里作活计。汝若跳出屎坑。却来山僧手里吃棒。 示众。看这般时节。有志学道兄弟那里放包。从上来建立门庭为什么事。可但为你几乡亲法眷。图口腹。恣无明。成群作队。造地狱业。佛法禅道推向一边。争知业报卒亸避不得。刀山剑树。镬汤炉炭。无人替代渠。如今大方丛林。兵变以来。南北东西。万中无一。因什么如此。盖是恶贯满。业果熟。自作自受。更教谁承当。祖师劝你出家。终不但为衣食名利抛乡别井也。只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寻师访友。切切究明。喷地一发。成佛作祖去。报父母深恩去。度脱天下人去。既不如此。因何出家。冷地思量。古风大好。饥则乞食。寒则补衣。日中一餐。树下一宿。旅泊三界。示一往还。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岂不见无业国师示众云。古人得意之后。茅茨石室。折脚铛里煮饭吃过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岂同吾辈贪名爱利。汩没世涂。如短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与么指示。可煞分明。作福不如避罪。多虚不如少实。在此衣线下一道圆光。阿谁无分。莫教失却人身。只要你直下搆取。便与佛祖齐肩。若道山僧妄语。甘入拔舌地狱。 示众。教中有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衲僧门下念个什么。若道念佛。念著佛字。漱口三日。不可是念佛也。若道念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不可是念法也。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狱。不可是念僧也。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不可是念戒也。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不可是念天也。施者受者。并所施物。三轮空寂。俱不可得。不可是念施也。莫是无念么。才无念便是有念。避溺投火。转见病深。直饶独脱无依。要作山僧奴子未可在。欲得会么。千年无影树。今时没底靴。 举云门一日拈拄杖云。凡夫实谓之有。二乘析谓之无。缘觉谓之幻有。菩萨当体即空。衲僧见拄杖但唤作拄杖。行但行。坐但坐。总不得动著。妙喜云。我不似云门老人。将虚空剜窟笼。蓦拈拄杖云。拄杖子不属有。不属无。不属幻有。不属即空。卓一下云。凡夫二乘缘觉菩萨尽向这里各随根性悉受用。惟于衲僧分上为害为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进一步则被拄杖子迷却路头。退一步则被拄杖子穿却鼻孔。只今莫有不甘底么。试出来与拄杖子相见。如无。来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凡夫不合起有见。二乘不合起无见。缘觉不合起幻有见。菩萨不合起当体即空见。不可放过。云门老汉贪观白浪。失却手桡累天下衲僧总落拄杖圈䙌。放过不可。好与一坑埋却。 举昔有一婆子施财。请赵州和尚转大藏经。赵州下禅床绕一匝云。转藏已毕。人回似婆子。婆子云。比来请转一藏。如何和尚只转半藏。妙喜云。众中商量道。如何是那半藏。或云再绕一匝。或弹指一下。或咳嗽一声。或喝一喝。或拍一拍。恁么见解。只是不识羞。若是那半藏。莫道赵州更绕一匝。直饶百千万亿匝。于婆子分上只得半藏。设使更绕须弥山百千万亿匝。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假饶天下老和尚亦如是绕百千万亿匝。于婆子分上也只得半藏。设使山河大地。森罗万象。若草若木。各具广长舌相。异口同音。从今日转到尽未来际。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诸人要识婆子么。良久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师云。这婆子谓赵州只转半藏。弄假像真。当时只消道何不向未绕禅床时会取。 举德山小参示众云。老僧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德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为什么打某甲。山云。你是甚处人。僧云。新罗人。山云。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法眼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圆明云。大小德山龙头蛇尾。雪窦云。德山握阃外之威权。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底剑。要识新罗僧。只是撞著露柱底瞎汉。 涂毒鼓未击。早是鸭闻雷。漫天网未收。跃鳞冲浪来。德山老。德山老。正令当行非草草。法眼重加矢上尖。圆明更向声前扫。千古流芳雪窦师。长剑在手亲提持。 举德山挟复子到沩山。上法堂。从东过西。从西过东。沩山默坐不顾。德山云。无无。便下去。复云。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见沩山。提起坐具云。和尚。沩山拟取拂子。德山便喝。当时背法堂著草鞋便去。沩山至晚问首座。适来新到在什么处。首座云。当时背法堂著草鞋便去。沩山云。还识此子么。已后向孤峰项上蟠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作家相见。无背无面。眼似流星。机如闪电。提起坐具。略露锋铓。拟取拂子。聊乘快便。已后孤峰结草庵。牛头向北马头南。 开示 既称长老。出世为人。喻如金錍刮眼膜。非是小事。若伤锋犯手。未免破睛。危乎险哉。间不容发。岂可恣矇袋。掉三寸舌。脱空瞒人。你看他挟山初住京口寺。已有发明。到垂手处。不无渗漏。后往华亭见船子。及船子向他道。离钩三寸。子何不道。道不得。劈口一桡。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始大彻。所以道参禅须是悟始得。悟了须是见人始得。若不见人。只成杜撰禅和。说拍盲禅。到处教坏人家儿女去也。第一本领要端正。履践须明白。院子大小正当置之度外。临济下风穴首山何尝聚三百五百众来。至今道行天下。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也。 又云兄弟开口便道我是禅和。及问他如何是禅。便东觑西觑。口如扁担相似。苦哉屈哉。吃著佛祖饭。不去理会本分事。争持文言俗句。高声大语。略无忌惮。全不识羞。有般底不去蒲团上究明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冷地里学客舂。指望求福。忏除业障。与道太远在○凝心敛念。摄事归空。念想才生。即便遏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的外道。魂不返的死人。又有妄认能瞋能喜能见能闻。认得明白了。便是一生参学事毕。我且问你。无常到时。烧作一堆灰。这能瞋能喜能见能闻的什么处去也。恁么参的。是药汞银禅。此银非真。一煅便流。因问你寻常参个什么。答道有教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又教我只如此会。今日方知不是。就和尚请个话头。我道古人公案有什么不是。汝眼本正。因师故邪。累请不已。 净土诗(略举十首) 有个弥陀在自心。才生一念隔千岑。于中岂待回光照直下翻为向外寻。绿水青山皆妙体。黄莺紫燕总玄音。凡夫只为贪瞋重。不觉身栖宝树林。 遥指家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花开朵朵莲。杂树枝茎成百宝。群居服食胜诸天。吾师有愿当垂接。不枉翘勤五十年。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称身璎珞随心现。盈器酥酡逐念来。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楼无地著尘埃。法王为我谈真谛。直得虚空笑满腮。 将参法会礼金仙。渐逐香风出宝莲。红肉髻光流不尽。紫金身相照无边。重重树网垂平地。一一华台接远天。诸佛界中希有事。了如明镜现吾前。 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直饶凤阁龙栖贵。难免鸡皮鹤发侵。鼎内香烟初未散。空中法驾已遥临。尘尘刹刹虽清净。独有弥陀愿力深。 金作层楼玉作台。琉璃田地绝纤埃。惟心净土无高下。自性弥陀不去来。红日初非天外没。白莲只在意根栽。众生障重须存想。想极情亡眼豁开。 莫将胎狱比华池。早向池中占一枝。却坐宝华成佛子。何烦慈母浴婴儿。口餐法喜真肴馔。心得明门妙总持。般若台前定回日。令人长忆雁门师。 多言极乐向西寻。究竟不离清净心。空影入池皆碧玉。日光穿树尽黄金。事如梦幻虽非实。理到圆常却甚深。八万四千真相好。请君危坐扣灵襟。 须摩提国赞何穷。不与他方佛境同。百味酸甜长满钵。一身轻健任游空。初心便获无生忍。具缚能教宿命通。今古往生留传记。尽尘沙界扇慈风。 念极心开见佛时。自然身到碧莲池。火轮罪净千千劫。琪树光分万万枝。善友深谈终不厌。灵禽妙语实难思。功成果满须臾事。尚谓奔流闪电迟。 袾宏曰。本朝第一流宗师。无尚于楚石矣。筑石室。扁曰西斋。有西斋净土诗一卷行世。今止录十首以见大意。彼自号禅人而浅视净土者。可以深长思矣。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字楚石。明州象山人。姓朱。父杲。好善。有隐德。母张氏。事佛惟谨。以大元元贞二年。丙申六月。梦日堕怀而生。襁褓中。有神僧见之。谓曰。此儿佛也。他日当大振佛法。四岁失怙恃。祖母王氏鞠之。六岁善属对。七岁能书大字。诗书过目不忘。九岁抵西淅。从海盐天宁衲翁模受经业。年十六。入杭昭庆受具戒。一日阅首楞严。有说偈曰。七处徵心心不肯。八还辨见见元无。劈开秘密千重锁。迸出圆明一颗珠。从此圣凡知解绝。有何生死性情拘。话头拈起知音少。留与人间作楷模。时元叟端禅师。主径山。师往参即问。如何是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叟遽云。言发非声。色前不物。速道速道。师拟进语。叟震威一喝。师乃错愕而退。会英宗皇帝诏善书者赴阙。金书大藏经。师在选中。辞叟遂行。既至。馆于万宝坊。近崇天门。一夕睡起。闻䌽楼鼓鸣。豁然大悟。彻见径山为人处。述偈曰。崇天门外鼓腾腾。蓦劄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片雪。却是黄河六月冰。甲子东归。再参元叟于径山。叟迎笑曰。且喜汝大事了毕。遂以第二座延之。学者多咨叩焉。未几以行宣政院命。出世海盐州之福臻。题五相无碍曰。万法圆成一念中。众生世界尽牢笼。光相大小珠相似。赤白青黄色不同。毕竟未知何处起。如今方信本来空。平常一句如何会。日出西方。夜落东天。历迁州之天宁。至元迁杭之报国。至正迁嘉兴之本觉。丁亥。帝赐号佛日普觉慧辩禅师。复迁天宁。建大毗卢阁。又建宝塔七层。高二百四十馀尺。塔成忽偏倚欲什。师日祷于佛。夕大风雨。州民闻空中有声曰。急往天宁救塔。明日塔乃四正如初。后以兵燹殆废。失顶之宝瓶。师复鸠施完葺。以钱铸宝瓶补之。上瓶之日。天花纷雨。异香满空。大明洪武元年秋九月。诏江南大浮图十馀人。于蒋山寺。作大法会。师与其列。随升座说法。以耸人天龙鬼之听。上大悦。二年三月。复修故事。召师说法。锡燕于文楼下。亲承顾问。出内府白金以赐。馆于天界寺。上以鬼神情状。幽微难测。命著三藏之说。既而援据经论成□将入奏。忽示微疾。越四日。趣左右具浴更衣。索笔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厉声一喝。泊然而化。茶毗。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弟子文晟奉归海盐。建塔于天宁永祚禅寺。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梵琦。楚石其字也。小字昙耀。明州象山人。姓朱氏。父杲。母张氏。张梦日坠怀而生。师方在襁褓中。有神僧摩其顶曰。此佛日也。他时能炤烛昏衢乎。人因名之为昙耀云。年七岁。灵性颖发。读书即了大义。或问所嗜何言。即应声曰。君子喻于义。至于属句仿书。皆度越馀子。远近号为奇童。九岁弃俗入永祚。受经于讷翁谟师。寻依晋翁询师于湖之崇恩。询师。师之从族祖也。赵魏公。见师器之。为鬻僧牒。得薙染为沙门。继往杭之昭庆。受具足戒。年已十有六矣。询师迁住道场。师为侍者。居亡何。命司藏室。阅首楞严经。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处。恍然有省。历览群书。不假师授。文句自通。然胶于名相。未能释去缠缚。闻元叟端公倡道双径。师往问云。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其意何如。元叟。就以师语诘之。师方拟议欲答。元叟叱之使出。自是群疑塞胸。如填钜石。会英宗诏。粉黄金为泥。书大藏经。有司以师善书。选上燕都。一夕闻西城楼鼓动。汗如雨下。拊几笑曰。径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因成一偈。有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翩然南旋。再入双径。元叟。见师气貌充然。谓曰。西来密意。喜子得之矣。遽处以第一座。且言。妙喜大法。尽在于师。有来参叩者。多令师辨决之。元泰定中。行宣政院。稔师之名命。出世海盐之福臻。遂升主永祚。永祚师受经之地。为创大宝阁。范铜铸贤劫千佛。而毗卢遮那。及文殊师利。普贤。千手眼观音诸像。并寘其中。复造塔婆七级。崇二百四十馀尺。功垂就。势偏将压。师祷之。夜乃大风雨。居氓闻鬼神相语。曰。天宁塔偏。亟往救之。迟明。塔正如初。迁杭之报国。转嘉兴之本觉。更搆万佛阁。九楹间。宏伟壮丽。俨如天宫。下移人世。帝师嘉其行业。赐以佛日普炤慧辩禅师之号。佛日颇符昔日神僧之言。识者异焉。会报恩光孝虚席。佥谓报恩一郡巨刹。非师莫能居之。师勉徇众请而往。寻退隐永祚。筑西斋。为终焉之计。至正癸卯。州大夫。强师主其寺事。时塔燬于兵。师重成之。景瓛为铸宝壶冠于颠。感天花异香之祥。师举景瓛为代。复归老于西斋。入我明洪武元年。诏江南大浮屠十馀人。于蒋山禅寺。作大法会。师实预其列。升座说法。以耸人天龙鬼之听。上大悦。二年春复如之。锡宴文楼下。亲承顾问。暨还。出内府白金以赐。三年之秋。上以神鬼情状。幽微难测。意。遗经当有明文妙柬。僧中通三藏之说者问焉。师以梦堂噩公。行中仁公对。同馆于大天界寺。上命仪曹劳之。既而援据经论成书。将入朝敷奏。师忽示微疾。越四日。趣左右具浴更衣。索笔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书毕谓梦堂曰。师兄。我将去矣。梦堂曰。子去何之。师曰。西方尔。梦堂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师厉声一喝。泊然而化。时禁火葬。礼部以闻。上特命从其教。茶毗之馀。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设利粘缀。遗骨累累然如珠。弟子奉骨及诸不坏者。归海盐。建塔于天宁永祚禅寺。葬焉。世寿七十五。僧腊六十三。其说法机用。则见于六会语。其游戏翰墨。则见于和天台三圣。及永明寿陶潜林逋诸作。别有净土诗。慈氏上生偈。北游凤山西斋三集。通合若干卷。并传于世。师为人。形躯短小。而神观精朗。举明正法。滂沛演迤。有不知其所穷。凡所涖之处。黑白向慕。如水归壑。一弹指间。涌殿飞楼。上插云际。未尝见师有作。君子谓师。纵横自如。应物无迹。山川出云。雷蟠电掣。神功收敛。寂寞无声。繇是。内而燕齐秦楚。外而日本高丽。咨决心要。奔走座下。得师片言。装潢袭藏。不翅拱璧。师可谓无愧妙喜诸孙者矣。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讳梵琦。字楚石。明州象山人。朱姓。母张氏。元元贞二年丙申六月丁巳。生在襁褓。有僧见而谓其父曰。此儿必当振佛法。照耀浊世。九岁从海盐天宁讷公受业。十六为僧。二十侍族祖晋翁洵公。因阅楞严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于此有省。然于向上一著尚有滞碍。元叟端和尚主径山。往参谒。问。如何是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叟遽云。言发非声。色前不物。速道速道。师拟进语。叟震威一喝。师乃错愕而退。已而应书写大藏之选。至京师崇天门。一夕闻䌽楼上鼓声。豁然大悟。东归。再参元叟。叟笑迎曰。且喜大事了毕。未几。出世海盐之福臻。至元乙亥迁杭之报国。洪武元年九月十一日。徵师说法于蒋山。 上大悦。又明年七月复被召。二十六日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端坐而逝。阇维。齿舌数珠不坏。有语录二十卷及西斋净土诗行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
楚石禅师。名梵琦。乃径山元叟端禅师之高弟也。道弘海盐福臻。次则天宁。乃至杭州报国。嘉兴本觉。德风所被。声重九洲。当元文顺二帝时。楚山南北。浙水东西。其有道尊宿。无不经锡徽号。琦独远引不与焉。至正间。帝师强赠师号佛日普照慧辨。琦亦不署也。暮年以门人景献。代主天宁法席。则别筑方斋于天宁院西。为休老计。自称西斋老人。至正间。四方多事。士大夫逃禅海滨者众矣。从西斋游者。如宋公景濂辈。最称博物。入西斋之门。剧谈多北。或有问时势否臧。琦但唱休休歌。其声韵莫测。癸卯。元帝师以手书微琦。琦称病笃不赴。戊申。明高帝建极。以为折抱毁鼓之初。而殁于王事者无答焉。遂蒲车四出。徵天下高行沙门。敕仪曹。请琦升座于蒋山。使存亡者。均沾法利。高帝见提唱语。大悦。明年春。召入宴文楼。以琦年迈。赐杖而行。留琦馆天界。又明年复徵天下有道禅师。均赴天界。其赴诏尊宿三十馀员。出元叟之门者。三居一焉。惟国清昙噩。双径智及。并琦三人。频入宴文楼论道。高帝问鬼神幽玄不测之理。琦援据经论。剖释宸衷。然起居脱略。无异西斋时。高帝每叹曰。楚石真林下道人也。是年七月十六日。琦呼侍僧进墨池。大书一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即谓噩梦堂曰。师兄我去也。噩曰。何处去。琦震声一喝而逝。年七十有五矣。以遗偈闻高帝。帝命依法阇维。其不坏者二。齿如珂玉。舌如珊瑚。无数舍利。连缀其上。归塔天宁西斋。愚庵以偈哭曰。匡床谈笑坐跏趺。遗偈亲书若贯珠。木马夜鸣端的别。西方日出古今无。分身何啻居天界。弘法毋忘在帝都。白发弟兄空老大。刹竿倒却要人扶。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梵琦,字楚石,小字昙耀,象山人。尝阅《楞严》,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恍然有悟。元叟端倡道双径,琦往问之:“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其意如何?”叟就以诘之。琦拟答叟,叱之使出,自是胸疑,如填巨石。会元英宗诏,粉黄金为泥书大藏经,以琦善书,选至阙下。一夕闻楼鼓动,汗如雨下,拊几笑曰:“径山鼻孔,今日入吾手矣。”因成偈有“舍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之句。旋入双径,叟见其气宇充然,谓曰:“西来密意,喜子得之矣。”元泰定中,出主海盐之福台,寻迁永祚。明洪武初,诏名浮屠,于蒋山建广荐会,琦首应诏跻席说法,圆音高唱,万籁俱清。帝心悦怿,赐宴文楼,亲承顾问,既还出帑金以赐之。馆于天界寺,忽谓噩梦堂曰:“吾将去也。”曰:“子欲何之?”曰:“西方尔。”因訉之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邪琦厉声一喝,泊然而化。荼毗,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舍利黏缀,遗骨累累如珠,所著有《楚石语录》及《和永明山居诗》,并见《寺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4—1368 【介绍】: 元汴梁人,字子山。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翰林修撰。历枢密副使,累上疏言军政利害,拜中书参知政事,时天下大乱,祖仁性刚直,与时宰论议常不合。官至太常礼仪院使。明兵入京时,为乱兵所杀。
维基
陈祖仁(1314年—1368年),字子山,号控斋,河南开封人,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状元。父陈安国,担任常州晋陵尹,祖仁好学,早年在南方读书、就学,有名声。祖仁长得其貌不扬,身高矮小,且一眼全盲。至正元年(1341年)以春秋中河南乡贡。至正二年(1342年)登壬午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同知制诰,改为侍讲学士、出京担任甘肃行省参政。历官国子监祭酒、枢密副使、翰林学士、中书参知政事等职。晚年担任太常礼仪院使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军攻陷大都,祖仁刚踏出健德门,旋即遭乱军杀害,享年五十五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4—1385 【介绍】: 元末明初江西丰城人,字备万,号一斋。壮年以经学授徒。元末避兵隐居。洪武初为南昌教授,八年廷试第一,授修撰。以奏对失旨谪辽东,未至,赐还乡。后再起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尝上疏,请取消姑舅及两姨子女通婚之禁。有《诗经解颐》、《史辑》及《一斋集》、《辽海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备万,丰城人。洪武初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恪有一斋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二
善字备万,丰城人。洪武初为南昌教授。召试授翰林修撰。谪辽东教授,未至放还乡。召为翰林待诏,擢文渊阁大学士,请告归卒,正德中谥文恪。有《一斋集》十卷,《辽海集》五卷。 田按:备万耆年立朝,燕享赐坐殿中,与刘三吾、汪睿称三老。文章和平漫衍,名虽不及潜溪、华川之盛,在明初亦足名家。
程保翁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宗茂,号茂斋,以字行。休宁星洲人,从学余复卿。至正末,与汪同协谋起兵禦寇。国初授婺源知州,升饶州知府。坐事免。所著诗文曰《茂斋集》。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珍,华亭人。至正初乡荐,晚号以斋老人。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即康里夔,字子山,号正斋,别号恕叟,布呼密次子。自宿卫授集贤待制,累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脩国史。至正中出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复召拜承旨。卒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