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7,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南斋
斋堂
松斋
斋时
秋斋
僧斋
溪斋
斋室
斋醮
斋僧
斋洁
营斋
设斋
散斋
石斋
《漢語大詞典》:南斋(南齋)
(1).住室南面的书房。 唐 许浑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诗:“南斋梦钓竿,晨起月犹残。” 唐 贾岛 《南斋》诗:“独自南斋卧,神閒景亦空。”
(2).指 清 代南书房。 严复 《救亡决论》:“庙謨所垂,羣下莫出其右,南斋侍从之班,以洋人而被侍郎卿衔者,不知凡几,凡此皆以备圣人顾问者也。”参见“ 南书房 ”。
《漢語大詞典》:南书房(南書房)
在 北京 故宫 乾清宫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 雍正 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户部侍郎入直南书房。”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南书房:“本朝自 仁庙 建立南书房於 乾清门 右阶下,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國語辭典》:斋堂(齋堂)  拼音:zhāi táng
1.佛寺中的食堂。
2.地名。位于河北省宛平县西北。以产煤著名。
《漢語大詞典》:松斋(松齋)
指山林别墅或隐者房舍。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序:“嵐气入野,榛烟出谷。鱼潭竹岸,松斋药畹。”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松斋何用扫,萝院自然涤。” 明 徐祯卿 《酬边太常于燕山见忆之作》诗:“独在山中宿,松斋清道心。”
《漢語大詞典》:斋时(齋時)
佛教语。吃斋食的时间。自黎明至正午之间。 唐 白居易 《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诗:“斋时往往闻鐘声,一食何如不食闲?”《禅苑清规·警众》:“斋前闻三下版鸣者,众僧下鉢也,次鸣大鐘者,报斋时也。”也用以指黎明时候。《三国志平话》卷中:“却説昏黄火发,次日斋时方出。”
《漢語大詞典》:秋斋(秋齋)
秋日的书斋。 唐 韦应物 《郡斋赠王卿》诗:“秋斋雨成滞,山药寒始华。”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 唐 皎然 《周长史昉画毗沙门天王歌》:“秋斋清寂无外物,盥手焚香聊自展。”
分類:书斋
《漢語大詞典》:僧斋(僧齋)
请僧而供养斋食,兼有诵经略仪,谓之“僧斋”。魏书·释老志:“﹝沙门 道登 ﹞二十年卒, 高祖 甚悼惜之,詔施帛一千匹。又设一切僧斋,并命京城七日行道。” 唐 姚合 《赠王建司马》诗:“老觉僧斋健,贫还酒债迟。” 宋 陆游 有《观华严阁僧斋》诗。自注云:“阁下自四月初至七月末,日饭僧数千人。”
《骈字类编》:溪斋(溪斋)
齐已有溪斋诗
《漢語大詞典》:斋室(齋室)
斋戒时的居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五岳神庙:“ 衡山 岳庙坍损,遂欲尽毁其后妃像设、寝殿、朝堂,仅立坛壝斋室,以供祀事。”
分類:斋戒居室
《國語辭典》:斋醮(齋醮)  拼音:zhāi jiào
僧人、道士设坛祈福。唐。王健〈同于汝锡游降圣观〉诗:「闻说开元斋醮日,晓移行漏帝亲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因念亡夫恩义,思量做些斋醮功果超度他。」
《國語辭典》:斋僧(齋僧)  拼音:zhāi sēng
设斋食以供养僧人。《旧唐书。卷一三。德宗本纪下》:「己丑,右神策中尉霍仙鸣病,赐马十匹,令于诸寺斋僧。」
分類:斋食
《國語辭典》:斋洁(齋潔)  拼音:zhāi jié
斋戒沐浴,洁净身心。《魏书。卷八三。外戚传下。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敬佛法,时事斋洁,自强礼拜。」
分類:斋戒
《漢語大詞典》:营斋(營齋)
设斋食以供僧道,请为死者超度灵魂。南齐书·刘瓛传:“ 子良 遣从 瓛 学者 彭城 刘绘 、 顺阳 范縝 将厨於 瓛 宅营斋。”法苑珠林卷七六:“留一万钱物寄 谐 ,请为营斋。” 唐 元稹 《遣悲怀》诗之一:“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復营斋。”
《漢語大詞典》:设斋(設齋)
(1).备办素食。 隋炀帝 《遣使入天台设周忌书》:“今遣典籤 吴景贤 ,往彼设斋,奉为亡日追福。”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尚主:“ 岐公 遂就启圣院设斋,令 敏甫 尽召同舍。饭罢, 岐公 会茶,熟视 光玉 甚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桂王 临朝,命承奉 刘 及 王 承奉之侄设斋 桃花冲 施僧。”
(2).向僧尼施食。 清 元龙 《乞食》诗:“林间纔定起,洗鉢出门行。童子亦知善,设斋非爱名。”
《國語辭典》:散斋(散齋)  拼音:sàn zhāi
1.斋戒期满。唐。白居易 五月斋戒罢宴彻乐闻韦宾客皇甫郎中饮会亦稀又知欲携酒馔出斋先以长句呈谢诗:「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2.七日不近妃妾,不举乐,不吊丧的斋戒。「斋」文献异文作「齐」。《礼记。祭义》汉。郑玄。注:「散齐七日不御、不乐、不吊。」《宋书。卷一四。礼志一》:「殷祠,皇帝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漢語大詞典》:散齐(散齊)
亦作“ 散斋 ”。
(1).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礼记·祭义:“致齐於内,散齐於外。” 郑玄 注:“散齐,七日不御不乐不弔耳。”礼记·祭统:“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又封建王朝皇帝祭社稷太岁等坛,行散斋,即在宫中斋戒,以别于祭天地等之行致斋。 汉 马融 《东巡颂》:“散斋既毕,越翼良辰,棫槱增构,烈火燔燃。”宋书·礼志一:“殷祠,皇帝散斋七日,致斋三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天地、宗庙、神州地祇、太社、太稷、五方帝、日月、太一、九宫贵神、蜡祭百神、太庙奏告,并为大祠,散斋四日,致斋三日。”
(2).谓斋戒期满。 唐 白居易 《五月斋戒罢宴彻乐》:“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骈字类编》:石斋(石斋)
殷尧藩 过友人幽居诗 石斋盟四友,年下顿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