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33,分209页显示  上一页  150  151  152  153  154  156  157  158  15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周宜振(子诜 静斋 )
陈梦雷(则震 省斋、松鹤老人 )
沈涵(度汪 心斋、彖余居士 )
陈元龙(广陵 乾斋、高斋、广野居士 文简 )
丁一焯(日峰 乾斋、南岳老人 )
贾铉(玉万 可斋 )
康吕赐(复斋 一峰 )
李兴祖(广宁 慎斋 )
李元贞(观海 谧斋 )
罗羽丰(习斋 )
莫宏勋(诚斋 )
王尔膂(襄哉 止庵、沧斋、泡斋 )
王庭灿(孝先 似斋 )
俞森(存斋 )
张伯行(孝先 敬庵、恕斋 清恪 )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周宜振,字子诜,号静斋,无锡人。康熙21年进士。任杭州府钱塘县知县。庚午科浙江乡试同考官,后任台州府太平县知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1723后 【介绍】: 清福建闽县人,字则震,号省斋。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假归,耿精忠叛,胁以官,未受事而归。与李光地合进蜡丸,以福建虚实密报朝廷。光地独揽其功,精忠败,擢学士,梦雷下狱,戍尚阳堡。十余年释还。康熙四十年与修《汇编》,后赐名《古今图书集成》,任总裁。雍正初追论“从逆”之罪,谪戍黑龙江,卒于戍所。有《松鹤山房集》、《闲止书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侯官人。康熙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省斋遗稿》。
维基
陈梦雷(1650年—1741年—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因康熙帝赐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故晚号松鹤老人。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清朝学者,康熙九年进士,「读书五十载」、「涉猎万馀卷」,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康熙帝委托,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历四年半而成。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庚戌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康熙十二年(1673年)回乡省亲,恰逢三藩之乱爆发,陷于耿精忠叛军之中。陈梦雷原与李光地为同省籍同榜的好友,陈遂与李光地合署一道上疏,透过福建籍的大臣富鸿基,向朝廷说明情况,表示忠心,不料李光地删去陈之名,单独以蜡丸上疏求功。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清兵由仙霞关入福建,耿精忠投降。李光地青云直上,康熙十七年(1678年),陈梦雷受耿党徐鸿弼的诬告,误会为「行贼伪命」的陈昉,被控「附逆」罪逮捕入狱论斩。陈梦雷入狱后,曾一再要求李光地为他作證辨诬,但李光地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才为陈梦雷「代具一疏」,但对陈梦雷在福州密图内应及同谋请兵之事,一语不及。陈梦雷自是憎恨李光地,七月写《告都城隍文》,骂他是「欺君负友」之徒,还写了《与李安溪绝交书》(又称《与李光地绝交书》):“夫忘德不酬,视危不救,鄙士类然,无足深责;乃若悔从前之妄,护已往之尤,忌共事之分功,肆下石以灭口,君子可逝不可陷,其谁能堪此也?……向使与年兄非同年、同里、同官,议论不相投,性情不相信,未必决裂至此!回思十载襟期,恍如下梦,人生不幸,宁有是哉?”。后经刑部尚书徐乾学的援助,改流放奉天府尚阳堡。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得以放还,侍奉皇三子诚亲王胤祉读书。陈梦雷把书斋改为「松鹤山房」,自称「松鹤老人」。后陈虽屡次弹劾李光地,但因李权势显赫,终不了了之。在这段优游的岁月里,康熙四十年十月开始编纂《图书汇编》一书,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自己家藏典籍一万五千馀卷,进行分类编辑,经过五年(1701年-1705年)「目营手检,无间晨夕」,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编成《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一亿六千万字。全书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六编,每编再分若干典,共三十六典,每典又分若干部,总计6109部。内容繁多,分类明晰,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康熙御览后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但一直搁置,直到雍正帝即位,命蒋廷锡重修,并删去陈梦雷的名字。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本才将陈梦雷的名字署上。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提到这部大书「凡在六合之内,钜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集者,亦只删一二」。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逝世,诚亲王胤祉失势,陈因曾侍读胤祉,雍正元年(1723年)一月,陈梦雷和两个儿子再次被雍正帝发配黑龙江,这时他已是高龄七十四的老人了,又顽强地度过十八年的岁月。乾隆六年(1741年),病逝于戍所,终年九十二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1719 【介绍】: 清浙江归安人,字度汪,号心斋,晚更号彖馀居士。康熙十五年进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官勤谨。有《赐研斋诗存》、《左传注疏纂钞》等。
维基
沈涵,字度汪,号心斋,晚号彖余居士,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1736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广陵,号乾斋。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历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广西巡抚,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在桂七年,修建兴安陡河闸,护两广运道。卒谥文简。有《爱日堂集》。
维基
陈元龙(1652年—1736年),字广陵、,号乾斋、高斋、广野居士,谥文简,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县(今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榜眼及第。祖先本高姓,过继到陈姓。康熙二十四年,登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当时左都御史郭琇弹劾高士奇,牵连到陈元龙,称其与高士奇联宗,结为叔侄,招纳贿赂,康熙帝就要罢免陈元龙与高士奇。高士奇的年龄与官职都在陈元龙之上,陈元龙上疏奏辩:“臣家本来就出自于高姓,族谱明明白白记著。如果说臣要去交结高士奇,为甚么反而是高士奇称臣为叔父?”此后事情得到清白,命其恢复职位,此后累升至侍读学士。康熙四十二年,再升为詹事府詹事,因父亲生病而乞养归。此后授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五十年,升任吏部侍郎,后授广西巡抚。当时广东歉收,广西米价高,其派遣官员抵达湖南去买米平价。康熙五十四年,修建兴安陡河闸,保护两广地区运输。此后在省城扩养济院,立义学,创育婴堂,建仓贮谷。康熙五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康熙六十年,调任礼部尚书。雍正帝继位后,命其守护景陵。雍正七年,与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额外大学士,寻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因广西公费亏空等事,免除文渊阁大学士职位。雍正十一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令其子编修陈邦直归侍养。乾隆元年去世,赐祭葬,谥文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清泉人,字日峰,号乾斋,又号南岳老人。康熙年间诸生。善琴,工草书,学怀素书法。
贾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西临汾人,字玉万,号可斋。监生。康熙间官黄州通判。工兰竹花卉,尤善画荷。官黄州时,尝画竹题识,命工人刻于赤壁之上。画石亦佳,所作《百石图》,奇诡尽变,见称艺林。
康吕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陕西武功人,字复斋,号一峰。康熙间诸生,绝意仕进。思欲倡王阳明学,刻苦数十年,自谓有得,以致良知为宗主,慎独为功夫,达体用一原、内外两忘之境。名其斋为慎独。有《大学中庸日录》、《南阿集》、《慎独斋日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汉军旗人,居直隶安肃,字广宁,号慎斋。明宁远伯李成梁后裔。康熙间历庆云知县、河间知府,官至江西布政使,以事罢官。曾师事王馀佑,工诗文。有《课慎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
李兴祖,字广宁,汉军旗人。历官山东布政使。有《课慎堂诗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李元贞,字观海,号谧斋,康熙时庐江人,著《洑溪草堂集》。
罗羽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上虞人,字习斋。康熙时诸生。十七岁时,父死,教读养母。晚主福山书院十余年,常告从学者:“利达有命,惟读书当为好秀才,力田当为上农夫而已。”有《鹰峰集》。
莫宏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诚斋。康熙间撰《类字本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东掖县人,字襄哉,号止庵、沧斋。诸生,康熙时人。谓经学歧义之多,起于魏晋,故治经当以汉学为主,然后参考后人之说,择善而从。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三
王尔膂,字襄哉,号止庵,又号泡斋,掖县人。诸生。有《止庵诗》、《泡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1728 【介绍】: 清浙江杭州人,字孝先,号似斋。康熙二十年举人,由中书拣选江苏吴县知县,详革南北米豆额外派征及匠班赔累银两。署长洲县,补崇明知县。有《似斋诗存》。
俞森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号存斋。由贡生累官湖广布政司参议。康熙间辑古人救荒之法,为《荒政丛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1725 【介绍】: 清河南仪封人,字孝先,号敬庵、恕斋。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授中书科中书。历官山东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江苏两省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居官二十余年,圣祖称之为“天下第一清官”。在苏抚任时,与总督噶礼互参讦。其学以程朱为主,及门受学者数千人。卒赠太子太保,谥清恪。有《伊洛渊源录》、《养正类编》、《困学录》、《正谊堂文集》、《居济一得》等。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八
张伯行,字孝先,号敬庵,仪封人。康熙乙丑进士,由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清恪,从祀孔庙。
维基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又号敬庵,河南仪封人(今河南兰考东)。清朝大臣,理学家。张伯行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等职。为官清廉,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正月,江苏省乡试,辛卯科场案发,总督噶礼考场舞弊,以白银五十万两,徇私贿买举人,张伯行疏参噶礼。噶礼倒参张伯行“七大罪状”,即噶礼与张伯行互参案。康熙帝将此案先后交由尚书张鹏翮、总漕赫寿、尚书穆和伦、张廷枢审理。张鹏翮袒护噶礼,奏称事属全虚。当时噶礼母亲向康熙帝直言噶礼贪状,并为张伯行伸冤,康熙帝说“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最后,噶礼革职。康熙称其为「江南第一清官」。张伯行虽然号称清官,但办事不力。康熙也认为“张伯行操守虽好,而办事多糊涂执拗之处。”,又说他“素性偏执,且短于才,封疆之寄不能胜任。”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张伯行弹奏布政使牟钦元藏匿海盗张令涛,是年七月十七日,李煦密奏张伯行“一怕海贼杀他,二怕仇人杀他”,漕运总督郎廷极也指出张伯行“才性短偏,多疑苛细”。后来,发现张令涛根本不是海贼。不久,入直南书房,署仓场侍郎,充顺天乡试正考官。授户部侍郎,再充会试副考官。雍正元年(1723年),擢礼部尚书,赐「礼乐名臣」榜。次年,命赴阙里祭祀崇圣祠。雍正三年(1725年)卒,年七十五岁。赠太子太保,谥清恪。光绪初年,从祀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