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斋
【佛学大辞典】
(仪式)谓人死后三日,请僧设斋食也。释氏要览下曰:「北人亡至三日必斋僧,谓之见王斋。」(由此斋见焰魔王可免罪之义)。
(仪式)谓人死后三日,请僧设斋食也。释氏要览下曰:「北人亡至三日必斋僧,谓之见王斋。」(由此斋见焰魔王可免罪之义)。
三长斋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三斋月。于正五九之三月,自朔至晦持每日不过中食之戒也。长斋云者其月一月之间长续持斋也。梵网经下曰:「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也。」法苑珠林八十八曰:「提谓经云:诸天帝释、太子使者、日月鬼神、地狱阎罗、百万神众等,其用正月一日五月一日九月一日,四布案行帝王臣民八夷飞鸟走兽鬼龙行之善恶,知与四天王。月八日、十五日、尽三十日,所奏同。无不均天下。(中略)除罪名定福禄故,使持此三长斋。」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或云:天王巡狩四天下,此三月对南洲。又云:此三月恶鬼得势之时,故令修时。」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三斋月,即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从早到晚,每日不过中食之戒。长斋是在那个月份里长续持斋的意思。
(术语)又曰三斋月。于正五九之三月,自朔至晦持每日不过中食之戒也。长斋云者其月一月之间长续持斋也。梵网经下曰:「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也。」法苑珠林八十八曰:「提谓经云:诸天帝释、太子使者、日月鬼神、地狱阎罗、百万神众等,其用正月一日五月一日九月一日,四布案行帝王臣民八夷飞鸟走兽鬼龙行之善恶,知与四天王。月八日、十五日、尽三十日,所奏同。无不均天下。(中略)除罪名定福禄故,使持此三长斋。」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或云:天王巡狩四天下,此三月对南洲。又云:此三月恶鬼得势之时,故令修时。」
【佛学常见辞汇】
又叫做三斋月,即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从早到晚,每日不过中食之戒。长斋是在那个月份里长续持斋的意思。
三斋月
【佛学大辞典】
(杂名)正五九之三月也。(参见:三长斋月)
(杂名)正五九之三月也。(参见:三长斋月)
千僧斋
【佛学大辞典】
(行事)赵宋神宗元丰三年正月于大内设千僧斋,施千袈裟千金刚经为慈圣太后荐福。见佛祖统纪四十五。
(行事)赵宋神宗元丰三年正月于大内设千僧斋,施千袈裟千金刚经为慈圣太后荐福。见佛祖统纪四十五。
大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设斋食,供养僧者。
(术语)大设斋食,供养僧者。
大斋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设斋食,供养僧之大法会也。
(行事)设斋食,供养僧之大法会也。
六斋日
【佛学大辞典】
(行事)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s!adha),此六日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于此日受持八戒,遂成为六个之八戒斋日。摩诃般若经十四曰:「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诸天众会。」(此一月分前后半月,前后相对,故斯次第)。四天王经曰:「佛告诸弟子:斋日责心慎身守心,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飞蛟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智度论十三曰:「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总。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害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中略)问曰:何以故?诸恶鬼辈以此六日恼害于人。答曰:天地本起经说,劫初成时有异梵天王子诸鬼神父,修梵志苦行满天上十二岁,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即护摩之供养),以是故。诸恶鬼神礼此六日辄有势力。(中略)复次诸鬼神父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过十二岁已,天王来下,语其子言:汝求何愿?答言:我求有子。天王言:仙人供养法,以烧香甘果诸清净事。汝云何以肉血著火中如罪恶法?汝破善法,乐为恶事,令汝生恶子,啖肉饮血。当说是时,火中有八大鬼出,身黑如墨,发黄眼赤,有大光明。一切鬼神皆从此八鬼生,以是故于是六日,割身肉血著火中而有势力,如佛日法中无好恶。随世恶日因缘故,教持斋受戒。」同六十五曰:「是六斋日是恶日,令人衰凶。若有是日受八戒持斋布施听法,是时诸天欢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者。」观普贤经曰:「刹利居士,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大毗婆沙论四十一曰:「三十三天于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集善法坐,称量世间善恶多少。见造善者便拥护之,见造恶者即共嫌毁。」
【佛学常见辞汇】
六个宜行八关斋戒的日子,即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按此六斋日,为四天王视察人间善恶之日,古来皆以农历为准,若月小,只有二十九日,则最后二斋日,当改为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三藏法数】
(出四天王经并增一阿含经)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二、每月十四日〕,此日四天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
〔三、每月十五日〕,此日四天王亲自按行天下,有慈孝父母,恭敬三宝,及尊长者,并修六度,持八戒斋者,诸天相庆,则降善福,注禄增算;如不修善持斋,唯造恶业,诸天忧戚,降以不祥,减禄除算。(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著华鬘璎珞、不习歌舞戏乐也。斋者,过午不食也。)
〔四、每月二十三日〕,此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五、每月二十九日〕,此日四天王遣太子观察,与十四日同。
〔六、每月三十日〕,此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
(行事)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s!adha),此六日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于此日受持八戒,遂成为六个之八戒斋日。摩诃般若经十四曰:「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诸天众会。」(此一月分前后半月,前后相对,故斯次第)。四天王经曰:「佛告诸弟子:斋日责心慎身守心,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天王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飞蛟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智度论十三曰:「问曰:何以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总。答曰:是日恶鬼逐人,欲害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是时斋法不受八戒,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中略)问曰:何以故?诸恶鬼辈以此六日恼害于人。答曰:天地本起经说,劫初成时有异梵天王子诸鬼神父,修梵志苦行满天上十二岁,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即护摩之供养),以是故。诸恶鬼神礼此六日辄有势力。(中略)复次诸鬼神父于此六日割肉出血以著火中,过十二岁已,天王来下,语其子言:汝求何愿?答言:我求有子。天王言:仙人供养法,以烧香甘果诸清净事。汝云何以肉血著火中如罪恶法?汝破善法,乐为恶事,令汝生恶子,啖肉饮血。当说是时,火中有八大鬼出,身黑如墨,发黄眼赤,有大光明。一切鬼神皆从此八鬼生,以是故于是六日,割身肉血著火中而有势力,如佛日法中无好恶。随世恶日因缘故,教持斋受戒。」同六十五曰:「是六斋日是恶日,令人衰凶。若有是日受八戒持斋布施听法,是时诸天欢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者。」观普贤经曰:「刹利居士,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大毗婆沙论四十一曰:「三十三天于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集善法坐,称量世间善恶多少。见造善者便拥护之,见造恶者即共嫌毁。」
【佛学常见辞汇】
六个宜行八关斋戒的日子,即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按此六斋日,为四天王视察人间善恶之日,古来皆以农历为准,若月小,只有二十九日,则最后二斋日,当改为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三藏法数】
(出四天王经并增一阿含经)
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中不食。
〔一、每月初八日〕,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至此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二、每月十四日〕,此日四天王遣太子,按行天下,伺察人民善恶。
〔三、每月十五日〕,此日四天王亲自按行天下,有慈孝父母,恭敬三宝,及尊长者,并修六度,持八戒斋者,诸天相庆,则降善福,注禄增算;如不修善持斋,唯造恶业,诸天忧戚,降以不祥,减禄除算。(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著华鬘璎珞、不习歌舞戏乐也。斋者,过午不食也。)
〔四、每月二十三日〕,此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
〔五、每月二十九日〕,此日四天王遣太子观察,与十四日同。
〔六、每月三十日〕,此日四天王躬自按行观察,与十五日同。
内斋
【佛学大辞典】
(仪式)皇帝诞日。诏选高德僧入内殿赐食加厚嚫。寻文起于后魏之间。多延上达徼福寿。唐自代宗置内道场。每年降圣节召名僧入饭嚫。谓之内斋。
(仪式)皇帝诞日。诏选高德僧入内殿赐食加厚嚫。寻文起于后魏之间。多延上达徼福寿。唐自代宗置内道场。每年降圣节召名僧入饭嚫。谓之内斋。
水陆斋
【佛学大辞典】
(行事)于水陆有情,供养斋食之法会也。梁武帝始行于金山寺。释门正统四曰:「又有所谓水陆者: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义。亦因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诸功德中最为第一。帝问沙门,咸无知者。唯志公劝帝,广寻经论,必有因缘。于是搜寻贝叶,置法云殿,早夜披览。及详阿难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之意,用制仪文,三年乃成。遂于润之金山寺修设,帝临地席,诏佑律师宣文。世涉周隋,玆文不传,至唐咸亨中,西京法海寺英禅师,因异人之告,得其科仪,遂再兴焉。我朝苏文忠公轼重述水陆法像赞,今谓之眉山水陆,供养上下八位者是也。熙宁中东川杨锷祖述旧规,又制仪文三卷行于蜀中,其最为近古。」
(行事)于水陆有情,供养斋食之法会也。梁武帝始行于金山寺。释门正统四曰:「又有所谓水陆者: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义。亦因武帝梦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何不作水陆普济群灵,诸功德中最为第一。帝问沙门,咸无知者。唯志公劝帝,广寻经论,必有因缘。于是搜寻贝叶,置法云殿,早夜披览。及详阿难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之意,用制仪文,三年乃成。遂于润之金山寺修设,帝临地席,诏佑律师宣文。世涉周隋,玆文不传,至唐咸亨中,西京法海寺英禅师,因异人之告,得其科仪,遂再兴焉。我朝苏文忠公轼重述水陆法像赞,今谓之眉山水陆,供养上下八位者是也。熙宁中东川杨锷祖述旧规,又制仪文三卷行于蜀中,其最为近古。」
水陆斋仪
【佛学大辞典】
(仪式)又名水陆道场。事物纪原八曰:「今释氏教中有水陆斋仪,按其事始出于梁武帝萧衍,初帝居法云殿。一夕梦僧教设水陆斋,觉而求其仪,而世无其说。因自撰集,铨次既成,设之于金山,实天监七年也。」(参见:水陆斋)
(仪式)又名水陆道场。事物纪原八曰:「今释氏教中有水陆斋仪,按其事始出于梁武帝萧衍,初帝居法云殿。一夕梦僧教设水陆斋,觉而求其仪,而世无其说。因自撰集,铨次既成,设之于金山,实天监七年也。」(参见:水陆斋)
四斋日
【佛学大辞典】
(杂名)禅林每以月旦,月望,初八,二十三日为四斋日,此日须讽经。见象器笺三。
(杂名)禅林每以月旦,月望,初八,二十三日为四斋日,此日须讽经。见象器笺三。
半斋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为食事而破斋,曰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曰半斋。就夜分曰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曰:「破斋犹得生天第九。昔有迦罗越,兴设大檀请佛及僧。时一人卖酪,主人留食,劝令持斋听经,至暝乃归。妇语之言:我朝来不食,相待至今,败坏夫斋,半斋之福犹生天上。七世生人间常,得自然。一日持斋,六十万岁自然之粮。」旧杂譬喻经上曰:「昔有四姓请佛饭。时有一人卖牛湩,大姓留止饭,教持斋戒。止听经,宾乃归。妇言:我朝相待未饭,便强令夫饭,坏其斋意。虽尔,七生天上,七生世间。」【又】禅门之诸规,有半斋之语,诸解多端,或言早朝粥时与正午斋时之中间曰半斋,半斋为时之名。申言之,即于粥斋之中间点心曰半斋之点心,于粥斋之中间为法事曰半斋之讽经。诵半斋亦去,半斋以时而名也。象器笺三曰:「旧说云:在粥与斋之半,故曰半斋。(中略)半斋者,时名也。」或言半斋为正午之斋,以日中午刻为一日之正半也。宋高僧传一贞诲传曰:「半斋僧讫,望空合掌而卒。」或言半斋者于午前略用食物也。是与点心混同,此说非也。或言半斋一作判斋。半判音同,故以判斋为半斋也,判即判释之意,判断疏通献斋之意也。然则半斋者,谓禅家所谓献斋之回向文。又指献斋回向之法事而言。盖半斋点心云者,献斋回向之法事,有点心之飨应也。集古录有判斋字。曰:绹父子为唐显人,仍世宰相,而楚尤以文章见称。世传绹为文喜以语简为工,常饭僧。僧判斋,绹于佛前跪炉谛听。而僧唱言。曰:令狐绹设斋,佛知,盖以此识其好简,夷坚志。有一僧人,为人判水陆斋。意半判音同义亦通,故以判斋为半斋,判则与疏相近。
【佛学常见辞汇】
半日的斋戒。
(术语)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为食事而破斋,曰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曰半斋。就夜分曰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曰:「破斋犹得生天第九。昔有迦罗越,兴设大檀请佛及僧。时一人卖酪,主人留食,劝令持斋听经,至暝乃归。妇语之言:我朝来不食,相待至今,败坏夫斋,半斋之福犹生天上。七世生人间常,得自然。一日持斋,六十万岁自然之粮。」旧杂譬喻经上曰:「昔有四姓请佛饭。时有一人卖牛湩,大姓留止饭,教持斋戒。止听经,宾乃归。妇言:我朝相待未饭,便强令夫饭,坏其斋意。虽尔,七生天上,七生世间。」【又】禅门之诸规,有半斋之语,诸解多端,或言早朝粥时与正午斋时之中间曰半斋,半斋为时之名。申言之,即于粥斋之中间点心曰半斋之点心,于粥斋之中间为法事曰半斋之讽经。诵半斋亦去,半斋以时而名也。象器笺三曰:「旧说云:在粥与斋之半,故曰半斋。(中略)半斋者,时名也。」或言半斋为正午之斋,以日中午刻为一日之正半也。宋高僧传一贞诲传曰:「半斋僧讫,望空合掌而卒。」或言半斋者于午前略用食物也。是与点心混同,此说非也。或言半斋一作判斋。半判音同,故以判斋为半斋也,判即判释之意,判断疏通献斋之意也。然则半斋者,谓禅家所谓献斋之回向文。又指献斋回向之法事而言。盖半斋点心云者,献斋回向之法事,有点心之飨应也。集古录有判斋字。曰:绹父子为唐显人,仍世宰相,而楚尤以文章见称。世传绹为文喜以语简为工,常饭僧。僧判斋,绹于佛前跪炉谛听。而僧唱言。曰:令狐绹设斋,佛知,盖以此识其好简,夷坚志。有一僧人,为人判水陆斋。意半判音同义亦通,故以判斋为半斋,判则与疏相近。
【佛学常见辞汇】
半日的斋戒。
半斋讽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谓早粥已过,午斋未及,在其中间讽经也。(参见:半斋讽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早粥已过,午斋末及,在其中间讽经,谓之半斋讽经。
(仪式)谓早粥已过,午斋未及,在其中间讽经也。(参见:半斋讽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早粥已过,午斋末及,在其中间讽经,谓之半斋讽经。
冬斋
【佛学大辞典】
(行事)禅林冬至之秉拂,办都寺斋名为冬斋。见象器笺十七。
(行事)禅林冬至之秉拂,办都寺斋名为冬斋。见象器笺十七。
打斋饭
【佛学大辞典】
(杂语)俗谓僧道沿门索食为打斋饭。夷坚志云:将打回斋饭归家,是宋时已有此语,今或讹为打盏饭。则以其每至人家取饭一盏也,见曲园杂纂。
(杂语)俗谓僧道沿门索食为打斋饭。夷坚志云:将打回斋饭归家,是宋时已有此语,今或讹为打盏饭。则以其每至人家取饭一盏也,见曲园杂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