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身  拼音:wén shēn
在身体皮肤上刺染各种图案。《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刘知远出去将钱雇倩针笔匠文身,左手刺个仙女,右手刺一条抢宝青龙。」也作「刺青」、「纹身」。
《漢語大詞典》:祝发文身(祝髮文身)
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穀梁传·哀公十三年》:“ 吴 ,夷狄之国也,祝髮文身。” 范宁 注:“祝,断也。文身,刻画其身以为文也。” 晋 孙绰 《喻道论》:“ 周 之 泰伯 远弃骨肉,託迹殊域,祝髮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國語辭典》:文身断发(文身斷髮)  拼音:wén shēn duàn fǎ
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也作「断发文身」。
《漢語大詞典》:文身剪发(文身翦髮)
见“ 文身断髮 ”。
《國語辭典》:文身断发(文身斷髮)  拼音:wén shēn duàn fǎ
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也作「断发文身」。
《漢語大詞典》:文身剪发(文身剪髮)
见“ 文身断髮 ”。
《國語辭典》:文身断发(文身斷髮)  拼音:wén shēn duàn fǎ
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也作「断发文身」。
《國語辭典》:断发文身(斷髮文身)  拼音:duàn fǎ wén shēn
截短头发,在皮肤上刺画文饰。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也作「文身断发」。
《漢語大詞典》:被发文身(被髮文身)
古代 吴 越 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禹 入 裸国 ,被髮文身; 墨子 入 楚 ,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淮南子·原道训》:“ 九疑 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於是民人被髮文身,以像鳞虫。” 高诱 注:“被,翦也。”
《漢語大詞典》:镂肤(鏤膚)
镂身;文身。文选·左思〈魏都赋〉:“或魋结而左言,或鏤肤而钻髮。” 吕延济 注:“鏤肤即文身者。”
分類:文身
《漢語大詞典》:雕体(雕體)
犹文身。 明 唐顺之 《〈山堂萃稿〉序》:“断髮雕体以君长於蛮夷,偃然有南面之尊。”
分類:文身
《漢語大詞典》:锦体(錦體)
犹文身。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 质 少不俭,文其身,赐号‘锦体謫仙’。”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八日祠山圣诞:“其舟俱装十太尉、七圣、二郎神、神鬼、快行、锦体浪子。”《水浒传》第八一回:“锦体社家子弟,那里去问揎衣裸体。”
分類:文身
《國語辭典》:刺绣(刺繡)  拼音:cì xiù
利用各种色线在纺织品或其他物品上,以不同的方法绣出各种图案。绣法分为直纹、短针两种。平绣、广绣、苏绣、湘绣号称中国四大名绣,驰名中外。
《國語辭典》:雕题(雕題)  拼音:diāo tí
一种古代蛮人的习俗。先在额上雕刻花纹,再涂以丹青。《管子。小匡》:「雕题,黑齿,荆夷之国。」
《漢語大詞典》:肤札(膚劄)
文身,在皮肤上刺出各种图形。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上都街肆恶少,率髠而肤札,备众物形状。”
《漢語大詞典》:镵肤(鑱膚)
刺皮肤,文身。新唐书·循吏传·薛元赏:“都市多侠少年,以黛墨鑱肤,夸诡力,剽夺坊閭。”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中》:“夫鑱肤者,针也,黛墨所以为色耳!而云‘以黛墨鑱肤’则不可。舍文身不道而艰诡若此,其亦劳甚矣乎?”
分類:皮肤文身
文身
【三藏法数】
文即文字,为名句二法所依。故唯识论云:文即是字,为二所依。又楞伽经:名为字身,谓声相有长短,音韵有高下,是为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