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主题(主題)  拼音:zhǔ tí
1.主要论点。如:「今天开会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2.文艺作品中所欲表现的中心思想。如:「主题明朗」、「主题正确」。
3.音乐上指乐曲中显著而富有特色的主要旋律,为一乐曲的核心,亦为乐曲发展的要素。有些大型作品会包含数个主题,而有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等之分。theme中译名。
《國語辭典》:新文化  拼音:xīn wén huà
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达,而兴起的新思想与学术。
《國語辭典》:报幕(報幕)  拼音:bào mù
艺文活动表演时,在每个节目开始前向观众报告节目名称、作者、内容、演出者等。
《漢語大詞典》:冯雪峰
(1903-1976)诗人,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浙江义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主编或参加编辑左联刊物。1934年参加长征。后到上海,支持鲁迅的文学活动。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并主持《鲁迅全集》的注释出版工作。著有诗集《真实之歌》、论文集《鲁迅论及其他》等。有《雪峰文集》
《國語辭典》:小节目(小節目)  拼音:xiǎo jié mù
1.短的表演或比赛等节目。如:「在大会进行中穿插一些歌唱等小节目,舒缓一下紧张严肃的气氛。」
2.琐细事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做州县官的,只能把大出进的地方防閒住了,那小节目,不能处处留心,只得由他去的了。」
《国语辞典》:诗人节(诗人节)  拼音:shī rén jié
民国二十八年,重庆文艺界抗敌协会议定,每年端午节屈原逝世之日为「诗人节」,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漢語大詞典》:下生活
指文艺工作者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中去体验生活。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作家下生活是极其寻常的事。”
《漢語大詞典》:文工队(文工隊)
规模比文工团小的文艺演出团体。 克尤木·吐尔的 《吾拉孜爷爷》:“文工队和城市各界参加放水典礼的代表,像潮水一样汇集到这人海里来。”
《漢語大詞典》:象徵
1.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
2.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正如 中国 戏上用四个兵卒来象征十万大军一样。”
3.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冰心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十)》:“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
4.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 鲁迅 的小说《药》的结尾,以 夏瑜 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5.迹象;特征。 叶紫 《丰收》:“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也都现出了由于热而枯萎的象征。”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國語辭典》:提炼(提煉)  拼音:tí liàn
用火加热,或用物理、化学的方式,将化合物或混合物中的杂质去除,而提取所需要的较精细成分。如:「汽油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
《國語辭典》:俱乐部(俱樂部)  拼音:jù lè bù
为达到某些特殊目的,如社交、休閒活动和娱乐等,而组织的社会团体及其使用场所。由英语club翻译得名。会员的资格限制各异,并需定期缴交费用。如联勤俱乐部。
《國語辭典》:游艺会(遊藝會)  拼音:yóu yì huì
提供游戏及技艺表演的集会。
《國語辭典》:游园会(遊園會)  拼音:yóu yuán huì
在花园或广场里举行的联欢会。通常设有各种饮食及游戏摊位,以及其他的表演活动。
《國語辭典》:专栏作家(專欄作家)  拼音:zhuān lán zuò jiā
为报章杂志专栏撰稿的作家。
《國語辭典》:唯美主义(唯美主義)  拼音:wéi měi zhǔ yì
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想。主张艺术只为本身的美而存在,即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审美的标准应不受道德、功利、社会风气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