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节目(節目)  拼音:jié mù
1.树木枝干交接而纹理缠结的地方。《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晋书。卷四五。列传。和峤》:「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2.泛指各种活动的项目。如:「晚会的节目即将登场,请来宾就座。」
《漢語大詞典》:冲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墩臺守望,虽鳞次櫛比,而柳栅沙沟,衝突道侧,行旅患之。”
《國語辭典》:宗派  拼音:zōng pài
泛称宗教、政治、学术或宗族等方面的派别。《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西游记》第一九回:「你师兄叫做悟空,你叫做悟能,其实是我法门中的宗派。」
《漢語大詞典》:自神
(1).谓文艺杰作,传神出于自然,不靠刻意雕饰。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盖絶句之作,本於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十一:“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马天采 ﹞善绘画及塑像,虽居官。輒为人塑画自神。”
(2).自我神化;故弄玄虚。新唐书·裴潾传:“今乃方士 韦山甫 、 柳泌 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新唐书·方技传·张果:“晦乡里世繫以自神,隐 中条山 ,往来 汾 晋 间,世传数百岁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方士则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托古籍以炫人。”
《國語辭典》:宗法  拼音:zōng fǎ
古时分别嫡庶统系的制度,以别亲疏,以示系统,以明亲亲合族之义。其道可推于治国安民。如:「宗法社会」、「宗法制度」。《朱子语类。卷九○。祭》:「如今要知宗法祭祀之礼,须是在上之人先就宗室及世族家行了,做个样子,方可使以下士大夫行之。」
《國語辭典》:杂文(雜文)  拼音:zá wén
1.各种文章的总称。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
2.科举考试除经史之外的应试时文。《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3.一种内容多样、形式不一的散文。通常指发表于报刊、随笔杂感之类的文章而言,与唯美、抒情的散文有别。
《國語辭典》:渲染  拼音:xuàn rǎn
1.国画的一种用色技巧。以水墨或颜料,衬托物像,使分出阴阳向背的效果。
2.言词、文字过度吹嘘誇大。如:「新闻媒体常有渲染的报导。」
3.一种电影创作的表现手法。它透过对景物、人物、环境的心理、行为,做多方面描写形容,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國語辭典》:流派  拼音:liú pài
1.水的支流。唐。张文琮 咏水诗:「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
2.文艺或学术思想的派别。如:「此处武馆林立,流派众多,常发生磨擦、械斗。」
《國語辭典》:技巧  拼音:jì qiǎo
1.工艺、文学、体育等方面的精鍊技能。《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汉书。卷三○。艺文志》:「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2.机智权变。汉。荀悦《前汉纪。卷二八。孝哀皇帝纪上》:「以姑息为忠,以苟容为智,以技巧为材,以佞谀为美。」
《國語辭典》:白地  拼音:bái dì
1.白色质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道:『曹辅佐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裤,非无文采,酷无裁制。』」《唐书。卷二三。仪卫志》:「第四行,小戟、刀、楯,白地雪花袄、冒。」
2.空地。《水浒传》第五三回:「若还不肯出来,放一把鸟火,把你家当都烧做白地。莫言不是。早早出来!」
3.平白无故。唐。李白 越女词:「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漢語大詞典》:白地明光锦(白地明光錦)
十六国时 后赵 织锦署所织的一种白底有文彩的丝织品。多比喻文质兼美的词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 孙绰 )道 曹辅佐 ( 曹毗 )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絝,非无文采,酷无裁製。”
《漢語大詞典》:纤秾(纖穠)
(1).纤细和丰腴。 唐 陈鸿 《长恨歌传》:“鬢髮腻理,纤穠中度,举止闲冶,如 汉武帝 李夫人 。”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梅梅柳柳鬭纤穠。乱山中,为谁容?” 明 徐渭 《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 飞燕 玉环 ,纎穠县絶。”
(2).盛美貌。 宋 王安石 《灵山寺》诗:“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 会稽 陶允嘉 《纪游》诗:‘金风猎猎吹远松,青霞朵朵生残峰。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 碧云 称纤穠。’”
(3).指富丽优美的文艺风格。 宋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李 杜 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 韦应物 、 柳宗元 发纤穠於简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
(4).指浮华的风格。 明 屠隆 《文论》:“之冲玄,之和婉,之庄雅,春秋之简严,絶无后世文人学士纤穠佻巧之态,而风骨格力,高视千古。”
《國語辭典》:灵感(靈感)  拼音:líng gǎn
1.灵验有感应。《西游记》第六回:「话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自王母娘娘请赴蟠桃大会,与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宝阁瑶池。」《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弟子有恨在心,望菩萨灵感报应则个。」
2.思考活动中,忽然出现且超越平时思考层面的想法。如:「作文不能只靠灵感,要多方面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修辞技巧,才会有进步。」
《漢語大詞典》:文战(文戰)
(1).指科举考试。 唐 方干 《送喻坦之下第还江东》诗:“文战偶不胜,无令移壮心。” 宋 林逋 《载答》诗:“文战谈围棋敌外, 絳侯 何事号功臣?”《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汝今秋文战,或者得捷。”
(2).文艺论战。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此辈心凶笔弱,不能文战,便大施诬陷与中伤。”
《國語辭典》:开掘(開掘)  拼音:kāi jué
动工挖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那湖是昔年秦始皇开掘的,故名秦淮湖。」
《國語辭典》:符采  拼音:fú cǎi
1.瑞玉的文理色采。晋。左思蜀都赋〉:「符采彪炳,晖丽灼烁。」
2.比喻诗文辞藻华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诠赋》:「丽词雅义,符采相胜。」
3.文艺才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风骨》:「才锋峻立,符采克炳。」宋。司马光 荅河阳李夷白秘校书:「以是得瞻见符采,承接馀论,其为幸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