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4,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总数
部勒
陵前
义类
文价
流别
今体
刻文
细密
试墨
古体
文锋
撰文
隐晦
领要
《國語辭典》:总数(總數)  拼音:zǒng shù
统括合计的数目。如:「人口总数」、「金额总数」。
《國語辭典》:部勒  拼音:bù lè
统御、指挥。《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分类字锦》:陵前
傅休奕七谟序:自大魏英贤迭作,有陈王七启、王氏七释、杨氏七训、刘氏七华、从父侍中七诲,并陵前而邈后,扬清风于儒林,亦数篇焉。
分类:文章
《國語辭典》:义类(義類)  拼音:yì lèi
1.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作为原则、标准的分类。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
2.依事义所分的类别。晋。杜预 春秋左氏传序:「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
《漢語大詞典》:文价(文價)
文章的声价。 唐 殷文圭 《览陆龟蒙旧集》诗:“先生文价沸 三吴 ,白雪千编酒一壶。” 宋 王千秋 《南歌子》词:“向来文价重贤关。便合批风支月,紫薇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贞白:“自致於青云之上,文价可知矣。”
分類:文章声价
《國語辭典》:流别(流別)  拼音:liú bié
流派、支别。《陈书。卷一九。列传。马枢》:「枢乃依次剖判,开其宗旨,然后枝分流别,转变无穷,论者拱默听受而已。」《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列传三。魏源》:「源兀傲有大略,熟于朝章国故。论古今成败利病,学术流别,驰骋往复,四座皆屈。」
《漢語大詞典》:今体(今體)
文章、诗歌、书法都有今体,以别于古体。(1)指骈俪文体。梁书·庚肩吾传:“远则 扬 、 马 、 曹 、 王 ,近则 潘 、 陆 、 颜 、 谢 ,而观其遣辞用心,子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称,则今体宜弃。”旧唐书·李商隐传:“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章二:“所谓‘今体’,就是指的四六骈文。”(2)指 唐 代的律诗。参见“ 今体诗 ”。(3)指楷书书体。法书要录卷三引 唐 虞世南 《书旨述》:“俯於众美,会滋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
《漢語大詞典》:刻文
(1).刻印文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会试刻文:“会试録刻文,先朝多不拘式,如 成化 二年丙戌,五经各刻文三篇,二场乃刻詔。”
(2).刻于碑碣、石壁或器物上的文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今传 秦 代度量衡上和若干兵器上的刻文,和《泰山刻石》等比较起来是草率急就的,无疑是草篆,大约也就是 秦 代的隶书吧。”
《國語辭典》:细密(細密)  拼音:xì mì
1.形容东西精致。《红楼梦》第二三回:「踌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
2.仔细、周详。《文明小史》第三○回:「并且经过本朝几位圣人考究过的,细密到了极处,还有什么遗漏要改吗?」
《漢語大詞典》:试墨(試墨)
(1).犹试笔。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因君试墨偶有激,勇辞壮笔挥长刀。” 元 张可久 《湘妃怨·乐闲》曲:“吹簫按舞月当轩,载酒寻花雪满船,题诗试墨云生砚。”参见“ 试笔 ”。
(2).检验墨的质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墨谱:“《谱》中载 汪仲淹 《墨书》述 于鲁 之言曰:‘试墨如试金,当略其色泽,求其神气。其法用紫石研,注水涓滴同磨,多少同。磨之一缕如綫,而鑑其光:紫为上,黑光次之,青又次之,白为下,黯沕无光,或有云霞气,又下之下也。’此数语可为相墨金针。”
(3). 宋 代以来,参加科举考试中者的文章的汇编,称之为试墨。参见“ 试墨帖 ”。
(4). 明 清 科举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亦借指八股文。 明 汤显祖 《张元长〈嘘云轩文字〉序》:“今之为士者,习为试墨之文,久之,无往而非墨也。”参见“ 墨卷 ”。
《漢語大詞典》:试笔(試筆)
(1).谓练习书法。 宋 欧阳修 《试笔》诗:“试笔消长日,躭书遣百忧。”
(2).指练习写文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十五六岁免不得教他试笔做文。” 冰心 《晚晴集·从“五四”到“四五”》:“我觉得反正大家都在试笔,我为什么不把我的试作,拿出去发表呢?”
(3).动笔;开始动笔。 唐 陆龟蒙 《村夜》诗:“开瓶浮螘緑,试笔秋毫劲。” 清 顾汧 《泥金手书五大部佛经跋》之二:“右金书《华严经》全部八十一卷,试笔於壬午闰六月三日,告成於癸未腊月二十四日,距一年半有奇。”
《漢語大詞典》:试墨帖(試墨帖)
汇集科举考试中式者文章的帖子。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 建中靖国 初,起知 兖州 ,復职,知 潁昌 ,除龙图待制,知 成德军 ,卒 信州 ,有试墨帖,必其时也。”
《國語辭典》:墨卷  拼音:mò juàn
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的试卷。《明史。卷七○。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用朱,谓之朱卷。」《儒林外史》第二○回:「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一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
《漢語大詞典》:古体(古體)
(1).古人诗歌、文章的体式和风格。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元瑜 坚石 七君诗,并平典不失古体。”梁书·刘之遴传:“ 之遴 好属文,多学古体。”南史·萧藻传:“善属文,尤好古体。”
(2).指古体诗。相对近体诗而言。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 放翁 ﹞律诗之工,人皆见之;而古体则莫有言及者。”参见“ 古体诗 ”。
《國語辭典》:古体诗(古體詩)  拼音:gǔ tǐ shī
诗歌的一种型体。相对于近体诗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数无限制,用韵无定则,不拘平仄对偶。简称为「古诗」。
《漢語大詞典》:文锋(文鋒)
(1).文章的锋芒。谓文章犀利,如有锋芒,故云。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 唐 刘长卿 《洛阳主簿赴选伏辞》诗:“器宇溟渤宽,文锋鏌鎁利。”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塤篪交奏,四经之义髓昭明;黼黻相宣,一姓之文锋犀利。”
(2).指剑。谓其锋芒内耀华彩,故云。 唐 窦庠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诗:“手提文锋百炼成,恐刜此鐘无一声。”
《國語辭典》:撰文  拼音:zhuàn wén
撰写文章。如:「他撰文纪念已故世的恩师,内容深切感人。」
《國語辭典》:隐晦(隱晦)  拼音:yǐn huì
幽暗、不明显。唐。钱起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
《漢語大詞典》:领要(領要)
犹要领。话语或文章等的要点。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陛下语太多,而无领要。” 胡三省 注:“领要,犹 汉 人言要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