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时制(時制)
(1).指时节和制度。《诗·鄘风·定之方中序》:“ 文公 徙居 楚丘 ,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 孔颖达 疏:“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
(3).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俞樾 《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 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孙希旦 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於每岁有所制也;时制,於每时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周书·儒林传·沈重》:“ 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 梁 。”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时制。”
(2).指当时的制度。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
(3).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俞樾 《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 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孙希旦 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於每岁有所制也;时制,於每时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周书·儒林传·沈重》:“ 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 梁 。”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时制。”
《漢語大詞典》:文律
《漢語大詞典》:檃括
亦作“ 檃栝 ”。
(1).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 杨倞 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2).泛指矫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长於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
(1).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 杨倞 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2).泛指矫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长於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