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文书(文書) 拼音:wén shū
1.文字。《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2.书籍。《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三国志平话》卷上:「见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3.统称公文、契约等文件。《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顾诸葛步传。顾雍》:「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三国演义》第四回:「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
4.司理文书的人员。
2.书籍。《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三国志平话》卷上:「见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3.统称公文、契约等文件。《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顾诸葛步传。顾雍》:「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三国演义》第四回:「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
4.司理文书的人员。
《漢語大詞典》:羽翰
《國語辭典》:笔下(筆下) 拼音:bǐ xià
1.写作的能力。《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人也长的清清秀秀,笔下也还文从字顺。」《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前儿同席的那位边老大,他官场已多年了,情形熟悉得很,笔下也来得,你何不找他来斟酌斟酌呢?」
2.作者在写作书画所表现的整体风格及涵义。如:「笔下世界」。
2.作者在写作书画所表现的整体风格及涵义。如:「笔下世界」。
《國語辭典》:刀笔(刀筆)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國語辭典》:龙凤(龍鳳) 拼音:lóng fèng
1.比喻才德优异的人。《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王家门中,优者龙凤,劣犹虎豹。」
2.比喻帝王。《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2.比喻帝王。《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漢語大詞典》:龙凤团茶(龍鳳團茶)
宋 时制为圆饼形贡茶,上有龙凤纹。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事志》:“建茶盛於 江 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凤团茶最为上品,一斤八饼。 庆歷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 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 仁宗 尤所珍惜,虽宰臣未尝輒赐,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嘉客,出而传玩。”亦省称“ 龙凤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於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庆歷 中 蔡君謨 为 福建路 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絶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宫人往往鏤金花於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漢語大詞典》:文心
(1).为文之用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2).指文章或文思。《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后人有《鄴中歌》一篇,嘆 曹操 云:‘ 鄴 则 鄴城 水 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 南村先生 《病赋》,皆极文心之奇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迨牡丹、芍药一开,则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太平广记》……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 晋 唐 小説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説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
(3).指 南朝 梁 刘勰 的专著《文心雕龙》。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章炳麟 《校文士》:“史家若 章 邵 二公,记事甚善,其持论亦在《文心》、《史通》间。”
(2).指文章或文思。《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后人有《鄴中歌》一篇,嘆 曹操 云:‘ 鄴 则 鄴城 水 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 南村先生 《病赋》,皆极文心之奇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迨牡丹、芍药一开,则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太平广记》……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 晋 唐 小説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説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
(3).指 南朝 梁 刘勰 的专著《文心雕龙》。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章炳麟 《校文士》:“史家若 章 邵 二公,记事甚善,其持论亦在《文心》、《史通》间。”
《漢語大詞典》:龙鸾(龍鸞)
(1).龙与凤。亦喻贤士。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感龙鸞而匿跡,如吾身之不留。”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屈原文》:“身絶 郢 闕,迹遍 湘 干。比物荃蓀,连类龙鸞。”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 鹿门 上冢回,牀下拜龙鸞。”
(2).喻华美的文章。语本《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鸞龙之文奋矣。” 李善 注:“鸞龙,鳞羽之有五彩,故以喻焉。” 吕向 注:“鸞龙,有五色文章也。” 唐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裴生 览千古,龙鸞炳天章。”
(3).喻指乐器声音美妙,如龙吟凤鸣。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申鄙述启好游者》诗:“龙鸞变化异,笙笛音製殊。”
(2).喻华美的文章。语本《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鸞龙之文奋矣。” 李善 注:“鸞龙,鳞羽之有五彩,故以喻焉。” 吕向 注:“鸞龙,有五色文章也。” 唐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裴生 览千古,龙鸞炳天章。”
(3).喻指乐器声音美妙,如龙吟凤鸣。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申鄙述启好游者》诗:“龙鸞变化异,笙笛音製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