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纱帽(紗帽)  拼音:shā mào
1.用纱制成的夏帽。唐。杜甫 秋野诗五首之三:「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唐。白居易夏日作〉诗:「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
2.古代文官所戴的帽子。后用作官职的代称。《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高老先生纱帽蟒衣,进来与众人作揖,首席坐下。」也称为「乌纱」、「乌纱帽」。
《漢語大詞典》:侍禁
职官名。有文武之分。职在侍值禁中,故称。 宋 内侍官阶,有左侍禁、右侍禁,均为宫禁中侍奉之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一:“帝令择重臣报聘。 莱公 遣侍禁 曹利用 以往。帝曰:‘凡虏所须即许之。’ 莱公 戒之曰:‘若许过二十万金币,吾斩若矣。’”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康定 中,侍禁 李贵 为西边寨主,妻为 昊 贼所虏去。”
《漢語大詞典》:圭组(珪組)
(1).玉圭与印绶。引申指爵位、官职。晋书·张轨传论:“綰累叶之珪组,赋絶域之琛賨。”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既袭珪组,对扬王命。” 刘良 注:“珪,诸侯所执也;组,綬,所以繫印者也。” 唐 李缜 《奉和郎游仙岩四瀑布》:“符守分珪组,放情在丘峦。” 清 翁荃 《田家诗拟陶》:“珪组岂不荣,日与倾危俱。”
(2).借指文武官员。《清朝野史大观·清朝艺苑一·圣武成功诗》:“珪组充溢,髦倪抃舞。”
《漢語大詞典》:二柄
(1).指赏罚之权。韩非子·二柄:“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北齐 刘昼 新论·兵术:“练人谋者,抱五德之美,握二柄之要。”
(2).文武两种权力。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祭杜河中文》:“自古谋帅,恒在诸儒……爰及近代,二柄殊途,授鉞之臣,率由武夫。”宋史·职官志二:“ 宋 初,循 唐 、 五代 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
(3).谓进退两途。 唐 杜甫 《早发》诗:“贱子欲适从,疑误此二柄。” 仇兆鳌 注:“进退两无所适,几疑误於此二途矣。”
《漢語大詞典》:三铨(三銓)
唐 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新唐书·选举志下:“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銓,尚书、侍郎分主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选人先遭涂毁文书者,令三銓止除诈伪,余復旧规。” 胡三省 注:“唐六典:‘吏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以三銓分其选:一曰尚书銓,二曰中銓,三曰东銓。或云吏部东西銓并流外銓为三銓。’”按, 唐 乾元 中侍郎 崔器 奏改中铨为西铨。故 宋 王溥 唐会要·吏部尚书以尚书铨、东铨、西铨为三铨。
《國語辭典》:凤纸(鳳紙)  拼音:fèng zhǐ
用于宫廷诏书或道家青词的纸张,其上绘有金凤,故称。唐。李商隐 碧城诗三首之三:「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凤纸签名唤乐工,南朝天子春心动。」后也指宫廷诏书。《旧唐书。卷一七七。列传。崔慎由》:「睹纶言于凤纸,若面丹墀;认御札于龙衣,如亲翠盖。」
《國語辭典》:监视(監視)  拼音:jiān shì
1.监临视察。《北史。卷七。齐显祖文宣帝本纪》:「有司监视,必令丰备。」《水浒传》第一一三回:「郭世广使人赍赍至三大王府里,辩看了来文。又差人来监视。」
2.对于人物或场所实施暗地观察,以便明瞭其活动和目的,而利侦查的进行。
《漢語大詞典》:止法
宋 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宰相爵邑:“是时, 婺相 以(国公)食邑过二千户为辞。 寿皇 遣中使至 迈 所居宣示,令具前此有无体例,及合如何施行事理,拟定闻奏。遂以邑户无止法復命,乃竟行下。” 宋 赵升 朝野类要·入仕:“﹝止法﹞:谓如文臣转中大夫,直候职及侍从格,方许转太中大夫。若执政,转至金紫光禄大夫,直候拜相,方许转行特进。又如武臣,转至武功大夫,若有军功,方许转行右武。餘人以三官比转一官。又如捧香只转至训武郎,年劳只转至承直郎之类。”
《国语辞典》:检院(检院)  拼音:jiǎn yuàn
职官名。宋代设置,专掌收受文武官员及士民的章奏表疏。
《漢語大詞典》:两班(兩班)
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新唐书·百官志三:“两班三品以朔望朝,就食廊下,殿中侍御史二人为使涖之。” 宋 陆游 《送襄阳郑帅唐老》诗:“一朝丹詔自天下,两班仰首看腾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讳:“一日,上御奉天门视朝,侍卫忽惊扰,两班亦喧乱。”
《國語辭典》:奴才  拼音:nú cái
1.奴仆。《红楼梦》第三二回:「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
2.骂人鄙贱之词。《孽海花》第一八回:「况且没有巴柄的事儿,给一个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喷人,自己倒站著听风凉话儿!」
3.庸才。《晋书。卷一○一。刘元海载记》:「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
4.清代太监及武臣对皇帝的自称。
《漢語大詞典》:小番
旧时泛指外国的或国内少数民族的文武官员及兵卒。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书诏名:“凡将相告身用金花五色綾纸;其次小番用五色麻纸,并不使印。”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乐喧天,只听胡笳聒耳……小番鬢边挑大蒜,岐婆头上带生葱。”《说岳全传》第四二回:“待末将去擒这小番来。”
《國語辭典》:官校  拼音:guān xiào
国家专门培育军官的学校。如:「陆军官校」。
《漢語大詞典》:春铨(春銓)
唐 宋 时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的礼部考试。按例于每年三月上旬举行,故称。宋史·选举志三:“ 绍熙 二年,命今岁春銓太史局试,应三全通,一粗通合格者并特收取,时局生多闕故也。” 宋 陆游 《送子遹》诗自注:“初欲赴春銓,以兄弟皆出故輟行。”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
《漢語大詞典》:营寺(營寺)
指文武官署。后汉书·董卓传:“ 长安 遭 赤眉 之乱,宫室营寺焚灭无餘。”